4 research outputs found

    1981—2015年神农架林区森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估算

    No full text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是全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单位,拥有全球中纬度地区唯一一块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量化其森林生态系统NPP(net primary productivity,净初级生产力)对县域生态系统评估工作十分重要.基于CEVSA2(carbon exchange between vegetation,soil and atmosphere 2)模型模拟1981—2015年神农架林区森林生态系统NPP,并利用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神农架站观测数据和野外调查数据进行验证,进而分析其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1981—2015年神农架林区森林生态系统年均NPP为628. 27 g/m2(以C计),空间分布表现为中部较低、东部以及周边较高,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②1981—2015年神农架林区年均NPP的增长速率为2. 58 g/(m2·a)(R2=0. 65,

    1954—2010年西南高山地区土壤碳储量时空动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No full text
    西南高山地区生态系统类型丰富、地形复杂,是响应全球气候变化的重点区域,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研究应用生态系统模型CEVSA(Carbon Exchange between Vegetation,Soil,and the Atmosphere)估算了1954—2010年西南高山地区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的时空变化,分析了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西南高山地区1954—2010年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为14.16 kg C·m-2,在空间分布上,SOC密度自东南向西北递增,与温度显著负相关(r=-0.447,P<0.01),且3种植被类型SOC与年降水量均相关性不显著;4由于作为土壤有机碳输入的凋落物产生量对温度不如异养呼吸敏感,所以未来升温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增速减缓或者呈下降趋势

    西北干旱荒漠区植物区系地理与资源利用

    No full text
    通过对西北干旱荒漠区植物区系种类组成、区系地理特征的研究,对植物区系特有现象及植物区系区划的研究、对各自然单元植物区系相互关系的定量研究,揭示干旱荒漠区植物区系形成与演化机理,进一步阐明它在亚洲中部区系中的地位和关系,最终探讨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种子植物区系的起源与演化,建立干旱荒漠区系发生理论。为西北干旱荒漠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种质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查询系统,为干旱荒漠区以植被为骨架的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及重建、维护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等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草炭绿化荒漠

    No full text
    1993-1996年与日本草炭研究会开始“草炭绿化荒漠”的研究工作,1997-2000年开始执行中日政府间JICA合作研究,1998年9月-2001年9月开始中国科学院重大国际合作特别支持项目。该项目以中国科学院阜康荒漠生态试验站为基地,利用草炭改良荒漠,寻求绿化荒漠的新方法、新技术,改善干旱区环境为目的。研究包括草炭的基本性质、土壤-植物系统与水份关系、草炭改土效果、草炭制剂的研究制、草炭利用新技术、草炭的土壤中分解速率和利用年限、草炭绿化荒漠机理等。研制的“草炭土壤调理剂”获发明专利,该制剂可为作物提供全方位的水份和养份供应,为有机肥工业化提供了良好前景;研究方法上采用了盆栽、小区和同位素..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