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research outputs found

    烟台四十里湾一次血红哈卡藻赤潮过程的分析

    No full text
    根据2007年8月烟台四十里湾海域血红哈卡藻(Akashiwo sanguinea)赤潮的监测数据,对赤潮发生时及发生前、后的水文气象、化学、生物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月份的持续降雨使大量的营养盐从陆源输入,使该海区海水呈极度富营养化状态,引起赤潮的爆发.赤潮发生前及赤潮消退之后,该海区营养盐浓度均处于较低水平

    Process Analysis for Harmful Bloom of Akashiwo sanguinea in Sishili Bay of Yantai      

    No full text
    根据2007年8月烟台四十里湾海域血红哈卡藻(Akashiwo sanguinea)赤潮的监测数据,对赤潮发生时及发生前、后的水文气象、化学、生物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月份的持续降雨使大量的营养盐从陆源输入,使该海区海水呈极度富营养化状态,引起赤潮的爆发.赤潮发生前及赤潮消退之后,该海区营养盐浓度均处于较低水平

    大亚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对水温上升的响应      

    No full text
    大亚湾核电站1994年建成运行。文章研究大亚湾长时期的生态和环境变化,分析大亚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与环境变化,特别是水温上升的相关性。研究显示,网采浮游植物种类数目在1994年后减少了16种;1994—2004年间,网采浮游植物细胞相对密度以2.13×107m-3·a-1的速率下降,而在1985—2004年间核电站建站的下降速率为2.85×106m-3·a-1;与1982年和1994年相比,1998年的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种中细胞个体相对较大的种的比重下降,细胞个体相对较小的种的比重上升;从1985年到2003年,叶绿素a(Chl-a)质量浓度的上升速率为0.069mg·m-3·a-1,而1994年到2003年的上升速率加快,为0.076mg·m3·a-1。与此同时,大亚湾的水温在1994年后明显上升,海水盐度、溶解氧(DO)、化学耗氧量(COD)、和营养盐在1994年后变化幅度也增大。研究结果揭示,核电站热排放导致的水温上升是影响大亚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模拟滨海湿地对氮、磷营养盐污染的净化作用研究

    No full text
    湿地由于参与水文循环和化学循环以及接受自然和人为的废水排泄的特殊功能,被人们誉为“自然之肾”,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滨海湿地是海陆间的一种过渡区域,也是海洋作用、大气过程、生物作用、地质过程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最活跃的耦合带,兼有独特而显著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特征双重性,对海岸带生态系统及人类社会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

    四十里湾赤潮高发期营养盐与叶绿素a的年际变化

    No full text
    通过分析四十里湾海域连续6 a(2003~2008年)赤潮高发期(5~9月)的监测数据,发现2003~2008年该海域总无机氮、硅酸盐、COD和叶绿素 a 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磷酸盐没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叶绿素 a 含量与总无机氮浓度、磷酸盐浓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N/P值明显高于Redfield比值,且逐年上升,显示该海区处于相对的磷限制状态

    Annual variation of nutrient and Chla during HABs' periods in Sishili Bay      

    No full text
    通过分析四十里湾海域连续6 a(2003~2008年)赤潮高发期(5~9月)的监测数据,发现2003~2008年该海域总无机氮、硅酸盐、COD和叶绿素 a 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磷酸盐没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叶绿素 a 含量与总无机氮浓度、磷酸盐浓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N/P值明显高于Redfield比值,且逐年上升,显示该海区处于相对的磷限制状态

    Analysis of the Red Tide Caused by Akashiwo sanguinea in Sishili Bay, 2012

    No full text
    根据2012-10-07- 10-29烟台四十里湾海域的一次血红哈卡藻(Akashiwo sanguinea)赤潮的监测数据,对赤潮发生过程的水文、化学、生物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赤潮暴发海域水温高于去年,且光照、磷营养盐充足,赤潮生物最高密度达1. 90× 10~6 cells/L。本次赤潮暴发的主要原因为较高的水温,其次是充足的磷营养盐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