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research outputs found

    STUDY ON CHANGEABLE PROCESS OF SOIOL EROSION DISTRIBUTIVE CHARACTERISTICS ON THE SLOPE SURFACE BY REE TRACING METHOD

    No full text
    本文利用REE示踪技术 ,初步探讨了野外全坡长小区在次降雨过程中 ,坡面侵蚀时空分布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 :利用REE示踪法不仅可以准确地测定坡面不同地形部位的相对侵蚀量 ,还可通过对侵蚀过程样的分析 ,较为客观揭示降雨侵蚀过程中坡面各部位相对侵蚀量的时空变化趋势。坡面各部位相对侵蚀量随时间的变化可能存在三种模式 ,增长递减型、递增型和波动型。其最大侵蚀部位主要集中在坡面中段 ,并随降雨的持续 ,存在向坡面下部移动的趋势

    Demonstrating Study on Rational Arrangement of Control on Soil and Water Loss in Yaner Gully Basin

    No full text
    作为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 ,燕儿沟流域在水土保持技术措施配置中 ,坚持以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为中心的综合治理方略 ,贯彻强化基本农田建设、退耕还林 (草 )的指导思想 ,强调降雨就近拦蓄 ,合理利用土地 ,减少水土流失 ,取得最大效益。同时 ,在配置实施过程中兼顾退耕与基本农田建设同步 ,发展粮食与水土保持同步的主导思想 ,探索生态环境建设的合理模式 ,并取得了可喜成

    Wavelet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 variation and trend in nearly 50 years in Yan an

    No full text
    利用Morlet小波对延安1952~2003年52年间的降水量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延安降水在3~6 a和25~32 a的时间尺度上变化较强,存在近22 a和3 a的降水周期,其中22 a的周期变化最为强烈。根据降水周期,延安年降水在2003年后的5~8 a内相对偏多,2007~2009年左右达到最大值,然后降水量开始减少,从2013年左右开始进入一个约10 a的少雨阶段。基于1952~1990年降水量资料,建立小波变换的最近邻抽样回归模型,用1990~2003年13 a的年降水量变化作为校验,13年中有11年的预测结果相对误差小于30%,说明小波分析和最近邻抽样回归模型结合可以较好地预测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稀土元素在谷子体内的吸收及运转

    No full text
    干旱条件下稀土元素在谷子体内的分布与它的吸收部位有关,根部吸收的元素主要残留在根部;叶部吸收的元素主要残留在叶部;根部和叶部的稀土元素含量高于茎和籽实,籽实中残留的稀土元素含量低于食品卫生标准

    Study on REE Absorption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in Crops

    No full text
    通过盆栽和小区试验,运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分析测试了玉米、黄豆、小麦等黄土高原主要农作物对稀土元素(REE)的吸收及在植株不同生长期各部位的分布、富集情况,探索黄土高原特殊弱碱性土壤氧化环境下施用稀土对作物的有效性,为稀土农用在黄土高原大面积推广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Sediment sources analysis of the Yangou watershed under a certain rainstorm event in the Hilly-gully Region of Loess Plateau

    No full text
    延安燕沟流域属于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区,退耕还林(草)措施引起的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带动的山区道路建设压力对本地区侵蚀环境和侵蚀动力机制产生了巨大影响,坡面水土流失与道路水土流失对比关系发生了新变化。在坡面侵蚀得到初步治理的新环境下,道路侵蚀则上升为主要地位。依据燕沟流域2005年7月2日的5年一遇暴雨引起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侵蚀产沙监测结果,结合流域卡口站测得的流域产沙总量,分析各土地利用类型产沙量对流域总产沙量的贡献,并依据流域土地利用的演变,反演林草植被恢复与道路建设对流域泥沙来源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次降雨条件下,道路的产沙强度为支道山路500 t/km2、干道山路3 163 t/km2、运油道路1万3500 t/km2,而农、林、草地的产沙强度为6~184 t/km2;道路产沙强度远大于农、林、草地的产沙强度:占流域面积1%的道路产沙量占总产沙量的42.3%,占流域面积70.5%的草地、灌木林地产沙量仅占流域的26.7%。退耕还林(草)措施使流域坡面产沙量大为降低,流域产沙量减少41.2%,但由于道路产沙量增加,抵消了减沙效益的58.0%,因此,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后,应将水土流失治理重点放在防止..

    黄土丘陵区植物道路的产流产沙试验研究

    No full text
    土质道路是当前黄土丘陵区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的主要道路,也是发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土地利用类型。若田间地块道路路面种植植物,则可以达到减少、控制道路水土流失的目的。在前人对生物道路实施的可行性、建造方法、实用性研究的基础上,在延安市燕沟小流域采用小区径流监测的方法,对12个不同处理植物路小区为期3a27场次产流降雨的产流产沙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植物道路侵蚀均发生在6—9月,其中降雨量10~25mm发生概率最高,最小产流雨为5.7mm。降雨量与降雨强度对道路侵蚀影响显著,为此将降雨量划分为5级,分析了各级降雨下的侵蚀强度,同时给出了侵蚀强度随降雨侵蚀力变化的模拟模型。同时,分析坡度对道路产流、产沙的影响表明,5°~10°坡的侵蚀强度是3°~5°坡的3.7倍、0°~1°坡的6.5倍;5°~10°坡的径流深是3°~5°坡的2.44倍、0°~1°坡的3.66倍。试验道路3a平均侵蚀模数2825t·km-2·a-1,远低于当地土路5~10万t·km-2·a-1的侵蚀模数

    INAA of Tracing REE Applied to Studies of Soil Erosion

    No full text
    介绍了应用REE示踪法研究土壤侵蚀的中子活化分析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与REE示踪法相结合的中子活化分析技术,用以定量地测定各种不同地形部位的相对侵蚀量,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及灵敏度,其相对误差均小于15%。室内外试验分析结果证明了该方法为土壤侵蚀的量化研究提供可靠的分析手段

    Analysis of Approach on Quick Construction of Eco agriculture in Yan Gully Demonstration Zone

    No full text
    燕沟示范区在三年的生态农业建设中 ,克服试验治理时间短的限制 ,全面完成了既定的各项治理任务 ,并成功地摸索出一套在国家加大投入力度的情况下 ,依托已有的支撑条件 ,以高速度、高质量、规模化进行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经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