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research outputs found

    微重力池沸腾中的气泡行为实验研究

    Get PDF
    采用图像分析方法,对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沸腾气泡实验项目获得的微重力单气泡过冷沸腾实验图像进行研究,提取并分析了微重力条件下单个气泡的生长过程.实验中观察到气泡激发形成、稳定黏附生长和滑移三个阶段,其中气泡稳定黏附生长又可分为底部扩张与回退两个子阶段.在气泡稳定黏附生长的底部扩张子阶段,气泡半径可以表示为时间的指数函数,时间指数从初期小气泡时的0.42减小到中期的0.28,最终趋于0.气泡尺寸在气泡底部收缩之初略有回调,随后再次缓慢增大,直到过冷液体完全侵入气泡底部,使气泡与加热面脱离,并在外界扰动作用下在加热面上滑移.相关数据可以作为沸腾现象中气泡热动力学分析的依据

    白鱀豚能量需求模型

    No full text
    分析了1头雄性白豚(Lipotesvexilifer)15a的饲养记录,建立了该豚日能需求模型,即DER(C)=9.860ln(A)+10.433(R2=0.9472)。参考其他海洋哺乳动物能量学资料,估算出白豚身体能量密度、基础代谢率、运动耗能和体温调节耗能。建立了野生白豚雌、雄个体日能量需求模型,即DER(F)=10.848ln(A)+8.126(R2=0.9834);DER(M)=7.083ln(A)+12.586(R2=0.9932)。雄性豢养个体早期的日能需求与野生个体相近,但随着豢养时

    豢养长江江豚声信号特征和功能

    No full text
    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是生活于长江中下游干流和洞庭湖、鄱阳湖及其大型支流的江豚亚种,它具有发达的回声定位系统,声通信在其生命活动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江江豚的行为学研究有较多的工作积累,但这些工作绝大部分都没有包含声通信内容。因此,长江江豚某些行为的生态学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近年来野外和室内的一些江豚声学实验,为进一步开展长江江豚声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实验分析了人工环境中1雌1雄2头长江江豚在探测、巡游和试图交配等行为状态下声信号的结构,并论述了这些信号的功能

    远逝的长江女神——搜寻最后的白鱀豚

    No full text
    白暨豚是我国长江中下游独有的古老品种,是世界上非常稀有的水中珍稀动物。2500万年以前,它们就生活在长江里,被成为“活化石”。50年前我们还可以在长江上看到白暨豚成群结队地出没,但现在,在长江上已经很难看到它的踪影了。 2006年11月,来自7个国家的科学家进行了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为期38天、长达3400余千米的野外考察白暨豚行动,调查的结果令人震惊:在长江里未发现一条白暨豚,白暨豚可能已经成为被人类“灭绝”的第一种鲸类动物。 在地球上生活了2500万年的长江白暨豚太老了吗?这个物种和恐龙一样迟早要灭绝吗?作者认为,白暨豚并没有靠到不能生存,而是因为我们人类的干扰才使它加快了灭绝的速度。如果长江不能支撑白暨豚的生存,那也意味着不远的将来我们的地球将不能支撑人类的生存,人类必须从白暨豚的生存悲剧中吸取教训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