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research outputs found

    STUDIES ON BIOLOGICAL EFFECTS OF MICRO ALGAE UNDER ALTERED GRAVITY

    No full text
    在系统综述了变重力(主要是微重力)条件下植物(藻类和高等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变化及其适应策略、第二信使在变重力感受和传导中的作用和空间受控生态生命保障系统(ControlledEcologicalLifeSupportSystem,CELSS)的基础上,该研究以鱼腥藻(AnabaenaspPCC7120)、葛仙米(NostocsphaeroidesKutzing)、聚球藻(Synechococcus7942)为材料,研究了微藻在变重力环境下的生物学效应,其中着重研究了模拟微重力胁迫对微藻质膜的理化特性的影响;抗氧化系统的适应性反应以及模拟微重力对异形胞分化的影响.同时,构建了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s)+澳洲水泡螺(Bulinusaustralianus)的水生生物二元封闭系统,并首次对其在变重力下的运行做了初步的研究

    富营养化湖泊刚毛藻建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No full text
    为研究富营养化湖泊刚毛藻建群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在草海沿岸带水深为5,25,45,65,85cm处分别放置大理石板作为刚毛藻建群的人工基质,监测人工基质上刚毛藻群落的生物量、藻丝长度以及附着硅藻的密度和组成.结果发现,2周后,水下25cm处的刚毛藻群落的生物量最大,为9.0mg/cm2.4周后,水下5cm处刚毛藻群落的生物量为14.0mg/cm2,是25cm处刚毛藻群落生物量的1.62倍.整个实验期间,水下65,85cm处刚毛藻群落的生物量一直较少,生物量分别为2.86,1.39mg/cm2.相对其它深度,5cm处刚毛藻藻丝长度最长,最高值为11.8cm.在第6周,水下5cm处刚毛藻群落中附着硅藻的密度最大,为7.8×106cell/cm2.分析结果显示,NH4+-N浓度、水下光照强度和SRP浓度是显著影响刚毛藻群落特征(刚毛藻群落生物量、刚毛藻藻丝长度和附着硅藻密度)的因子,而NH4+-N浓度和pH值是影响硅藻群落组成的显著性环境因子

    淡水湖泊浮游藻类对富营养化和气候变暖的响应

    No full text
    水体富营养化和气候变暖是淡水生态系统面临的两大威胁。文章分别阐述了富营养化和气候变暖对淡水湖泊浮游藻类直接和间接效应,并总结气候变暖可能通过影响水体理化性质、水生植物组成、食物链结构从而直接或间接改变浮游藻类生物量或群落结构。作者重点分析了气候变暖下湖泊生态系统蓝藻水华暴发机制,比较了不同湖泊蓝藻对气候变暖和富营养化响应的异同点,发现气候变暖和富营养化对湖泊生态系统影响存在相似性,表现在均促进湖泊由清水.浊水稳态转变、增加蓝藻水华发生频率和强度。然而二者对湖泊浮游藻类影响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分层型湖泊和混合型湖泊的差异性、不同营养型湖泊和不同类群蓝藻组成差异性。作者认为,开展气候变暖和富营养化下,湖泊浮游藻类功能群响应研究亟待进行

    抚仙湖、洱海、滇池浮游藻类功能群1960s以来演变特征

    No full text
    作为主要的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浮游植物的时空分布反映了生态环境的变化.依据浮游植物的形态、生理、生态特点而定义的浮游藻类功能群对藻类的耐受性和敏感性进行了描述,因而浮游藻类功能群的组成是生境特征的良好指示者.对1960s至今抚仙湖、洱海、滇池3个高原湖泊的浮游藻类组成进行分析,并首次将功能群理论运用到这3个湖泊.结果表明,3个湖泊的浮游藻类优势功能群组成在近50~60年间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抚仙湖的浮游藻类优势功能群演变过程为C、X2、Lo、F、P(1960s)-H1、C、P(1980s)-P、C、T(1990s)-T(2000年以后);洱海的浮游藻类优势功能群演变过程为J、Lo、MP、C、H1(1960s)-C、H1(1980s)-C、H1(1990s)-C、H1、M(2000年以后);滇池的浮游藻类优势功能群演变过程为J、N、P、MP、Lo(1960s)-J、P、MP、M(1980s)-J、M(1990s)-M(2000年以后).抚仙湖、洱海、滇池水体内的藻类功能群演替趋势特征,即耐低温物种的减少以及喜营养物种的增加,表明3个高原湖泊在近几十年可能受到了气候变暖和营养程度增加的影响

    抚仙湖、洱海、滇池浮游藻类功能群1960s以来演变特征

    No full text
    作为主要的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浮游植物的时空分布反映了生态环境的变化.依据浮游植物的形态、生理、生态特点而定义的浮游藻类功能群对藻类的耐受性和敏感性进行了描述,因而浮游藻类功能群的组成是生境特征的良好指示者.对1960s至今抚仙湖、洱海、滇池3个高原湖泊的浮游藻类组成进行分析,并首次将功能群理论运用到这3个湖泊.结果表明,3个湖泊的浮游藻类优势功能群组成在近50~60年间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抚仙湖的浮游藻类优势功能群演变过程为C、X2、Lo、F、P(1960s)-H1、C、P(1980s)-P、C、T(1990s)-T(2000年以后);洱海的浮游藻类优势功能群演变过程为J、Lo、MP、C、H1(1960s)-C、H1(1980s)-C、H1(1990s)-C、H1、M(2000年以后);滇池的浮游藻类优势功能群演变过程为J、N、P、MP、Lo(1960s)-J、P、MP、M(1980s)-J、M(1990s)-M(2000年以后).抚仙湖、洱海、滇池水体内的藻类功能群演替趋势特征,即耐低温物种的减少以及喜营养物种的增加,表明3个高原湖泊在近几十年可能受到了气候变暖和营养程度增加的影响

    淡水湖泊浮游藻类对富营养化和气候变暖的响应

    No full text
    水体富营养化和气候变暖是淡水生态系统面临的两大威胁。文章分别阐述了富营养化和气候变暖对淡水湖泊浮游藻类直接和间接效应,并总结气候变暖可能通过影响水体理化性质、水生植物组成、食物链结构从而直接或间接改变浮游藻类生物量或群落结构。作者重点分析了气候变暖下湖泊生态系统蓝藻水华暴发机制,比较了不同湖泊蓝藻对气候变暖和富营养化响应的异同点,发现气候变暖和富营养化对湖泊生态系统影响存在相似性,表现在均促进湖泊由清水.浊水稳态转变、增加蓝藻水华发生频率和强度。然而二者对湖泊浮游藻类影响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分层型湖泊和混合型湖泊的差异性、不同营养型湖泊和不同类群蓝藻组成差异性。作者认为,开展气候变暖和富营养化下,湖泊浮游藻类功能群响应研究亟待进行

    一种采集浮游藻类的装置

    No full text
    本实用型公开了一种采集浮游藻类的装置,由收集网、过滤网、导流阀门组成,其特征在于:装置的上部为上收集网、下部为下收集网,其底部套结导流阀门,该装置呈圆锥形,在上收集网与下收集网之间装有过滤网,下收集网底部套结导流阀门。所述的过滤网采用金属网做成。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能有效的在河流等混浊水体中采集浮游藻类

    一种利用陷阱捕获水华蓝藻的方法及装置

    No full tex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陷阱捕获水华蓝藻的方法及装置,其步骤:A、在湖湾或水库常年下风口用浮式围栏设置成为喇叭口形;B、在距喇叭口底部20m处设置活动围栏使底部形成梯形或方形聚藻陷阱;C、风朝喇叭口内部吹时,打开活动围栏使藻华进入陷阱;反向吹时,关闭活动围栏避免进入陷阱的藻华被风吹出;在陷阱底部收获蓝藻;D、为避免蓝藻水华从浮式围栏下面逃逸,在浮式围栏下面设置防水布作为裙帘,再用锚将裙帘向下拉直固定。一种捕获水华蓝藻的装置,泡沫塑料圆形浮筒与裙帘相连,裙帘与铁环相连,锚绳分别与铁环、锚相连。方法易行,操作简便,捕获水华蓝藻的效率高,结构简单、价格低、收获效率高。广泛适用于湖泊、水库等水华蓝藻的收获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