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research outputs found

    压缩拐角激波与旁路转捩边界层干扰数值研究

    Get PDF
    为了研究激波与旁路转捩边界层的干扰机理,采用直接数值模拟(DNS)方法对来流马赫数Ma∞=2.9,24°压缩拐角内激波与转捩边界层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考察了旁路转捩干扰下压缩拐角内分离区形态和激波波系结构的典型特征。比较了转捩干扰与湍流干扰流动结构的差异,并分析了造成差异的原因。研究了拐角内转捩边界层的演化特性,探讨了转捩干扰下脉动峰值压力和峰值摩阻的分布规律及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湍流干扰,两侧发卡涡串的展向挤压使得分离区起始点以V字型分布,且分离激波沿展向以破碎状态为主,激波脚呈现多层结构;拐角内的干扰作用急剧加速了边界层的转捩过程;转捩干扰下的拐角内峰值脉动压力以单峰结构出现在分离区的下游,同时干扰区内的强湍动能和高雷诺剪切应力使得其局部峰值摩阻系数要高于湍流干扰

    CircRNA_100395通过结合miR-144-3p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中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达

    Get PDF
    【目的】研究环形 RNA circRNA_100395 调节心肌成纤维细胞中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CircRNAs 表达谱芯片分析结合实时荧光定量 PCR 验证 circRNA_100395 在长期持续性房颤(AF)病人左心耳组织中的表达。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人心房肌成纤维细胞(HAFs)中circRNA_100395 的表达及在细胞核质中分布情况。利用放线菌素D 实验检测circRNA_100395 的RNA 稳定性。制备重组circRNA_100395 腺病毒(rAd-circRNA_100395)并感染 HAFs,检测 HAFs 中纤维化相关基因 Col1a1、Col3a1 和 Acta2 的 mRNA 和蛋白表达。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RNA pull-down 实验分别鉴定circRNA_100395 与微小RNA miR-144-3p 的结合作用。【结果】Masson 染色结果显示 AF 病人心耳组织的纤维化明显加重(P < 0.01)。CircRNA_100395 在AF 患者心耳组织中表达降低(P < 0.05),但在Ang-Ⅱ诱导的HAFs 中表达明显升高(P < 0.05),且主要分布于HAFs 细胞质内。放线菌素D 实验证明 circRNA_100395 的 RNA 稳定性明显高于其宿主基因 KLHL20 mRNA。过表达circRNA_100395 抑制 HAFs 中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 RNA Pull-down 实验均证实circRNA_100395 与miR-144-3p 存在特异性的结合作用。CircRNA_100395 可抑制miR-144-3p 促HAFs 中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结论】CircRNA_100395 通过特异结合miR-144-3p 来发挥抑制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

    PTBP1介导长链非编码RNA RP11-879F14.2发挥抑制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Get PDF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RP11-879F14.2调控心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表型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对心衰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心肌组织进行Masson染色检测心肌胶原水平。lncRNA表达谱芯片检测心衰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心肌中lncRNAs的表达变化,实时定量荧光PCR(RT-qPCR)验证RP11-879F14.2在心衰患者心肌中的表达。利用重组RP11-879F14.2腺病毒(rAd-RP11-879F14.2)感染人心房肌成纤维细胞(HAFs),检测纤维化相关基因Col1a1,Col3a1和Acta2表达。RT-qPCR检测HAFs的核/质组分中RP11-879F14.2的水平。基于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鉴定RP11-879F14.2与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PTBP1)的结合作用。检测敲低HAFs中PTBP1表达对RP11-879F14.2调控心肌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心衰病人心肌组织发生明显纤维化。RT-qPCR结果证实RP11-879F14.2在心衰患者心肌组织中表达增加(P&lt;0.01)。过表达RP11-879F14.2可在RNA及蛋白水平显著抑制心肌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核质分离及RT-qPCR检测结果证实RP11-879F14.2 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RP11-879F14.2可与PTBP1结合,并促进HAFs中PTBP1表达,而敲低PTBP1可逆转RP11-879F14.2抑制HAFs中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结论PTBP1可介导RP11-879F14.2发挥抑制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21世纪中国金融学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

    Get PDF
    国家教育部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21 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 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001 年8 月16 日至21 日, 承担该项目的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和复旦大学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了成果交流和研讨会。项目主持人、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金融学博士生导师王广谦教授主持了这次会议, 全国所有有金融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都有代表出席大会, 用主持人的话来说, “全国金融学界顶尖级人物基本上都到了”。出席会议的还有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刘凤泰副司长和杨志坚处长。与会专家学者回顾了近20 年国内外金融业的迅猛发展, 分析了在21 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对我国经济金融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以及对我国金融研究、金融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带来的冲击,大家认识到, 经过20 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 目前我国在这些领域虽有长足的进步, 但仍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要想把我国金融学科建设成国际一流学科, 培养出一流的高素质金融专业人才, 还必须进行一系列改革与创新。与会专家教授根据各自的教学实践, 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研讨会上发言踊跃、气氛热烈, 不时出现不同观念的碰撞和不同观点的交锋, 对推进金融学科建设十分有益。下面将著名专家教授颇具代表性的观点( 按发言顺序) 择要摘发, 以飨读者, 以推动中国金融学科的建设与繁荣

    类泛素蛋白及其中文命名

    Get PDF
    泛素家族包括泛素及类泛素蛋白,约20种成员蛋白.近年来,泛素家族领域取得了迅猛发展,并已与生物学及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相互交叉.泛素家族介导的蛋白质降解和细胞自噬机制的发现分别于2004和2016年获得诺贝尔奖.但是,类泛素蛋白并没有统一规范的中文译名. 2018年4月9日在苏州召开的《泛素家族介导的蛋白质降解和细胞自噬》专著的编委会上,部分作者讨论了类泛素蛋白的中文命名问题,并在随后的\"泛素家族、自噬与疾病\"(Ubiquitinfamily,autophagy anddiseases)苏州会议上提出了类泛素蛋白中文翻译草案,此草案在参加该会议的国内学者及海外华人学者间取得了高度共识.冷泉港亚洲\"泛素家族、自噬与疾病\"苏州会议是由美国冷泉港实验室主办、两年一度、面向全球的英文会议.该会议在海内外华人学者中具有广泛影响,因此,参会华人学者的意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介绍了10个类别的类泛素蛋白的中文命名,系统总结了它们的结构特点,并比较了参与各种类泛素化修饰的酶和它们的生物学功能.文章由45名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专家合作撰写,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相关学者4名,长江学者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名和美国知名高校华人教授4名.他们绝大多数是参加编写即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专著《泛素家族介导的蛋白质降解和细胞自噬》的专家

    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70年:发展历程、学术成就概览

    Get PDF
    本文概略评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物理海洋学各分支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和若干学术成就。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起步于海浪、潮汐、近海环流与水团,以及以风暴潮为主的海洋气象灾害的研究。随着国力的增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涌现了大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提出了被国际广泛采用的"普遍风浪谱"和"涌浪谱",发展了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提出了"准调和分析方法"和"潮汐潮流永久预报"等潮汐潮流的分析和预报方法;发现并命名了"棉兰老潜流",揭示了东海黑潮的多核结构及其多尺度变异机理等,系统描述了太平洋西边界流系;提出了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南海分支(或称南海贯穿流);不断完善了中国近海陆架环流系统,在南海环流、黑潮及其分支、台湾暖流、闽浙沿岸流、黄海冷水团环流、黄海暖流、渤海环流,以及陆架波方面均取得了深刻的认识;从大气桥和海洋桥两个方面对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洋际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发展了浅海水团的研究方法,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水团的分布和消长特征与机制,在大洋和极地水团分布及运动研究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阐明了南海中尺度涡的宏观特征和生成机制,揭示了中尺度涡的三维结构,定量评估了其全球物质与能量输运能力;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海洋锋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提出了地形、正压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等锋面动力学机制;构建了"南海内波潜标观测网",实现了对内波生成–演变–消亡全过程机理的系统认识;发展了湍流的剪切不稳定理论,提出了海流"边缘不稳定"的概念,开发了海洋湍流模式,提出了湍流混合参数化的新方法等;在海洋内部混合机制和能量来源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并阐述了混合对海洋深层环流、营养物质输运等过程的影响;研发了全球浪–潮–流耦合模式,推出一系列海洋与气候模式;发展了可同化主要海洋观测数据的海洋数据同化系统和用于ENSO预报的耦合同化系统;建立了达到国际水准的非地转(水槽/水池)和地转(旋转平台)物理模型实验平台;发展了ENSO预报的误差分析方法,建立了海洋和气候系统年代际变化的理论体系,揭示了中深层海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初步建成了中国近海海洋观测网;持续开展南北极调查研究;建立了台风、风暴潮、巨浪和海啸的业务化预报系统,为中国气象减灾提供保障;突破了国外的海洋技术封锁,研发了万米水深的深水水听器和海洋光学特性系列测量仪器;建立了溢油、危险化学品漂移扩散等预测模型,为伴随海洋资源开发所带来的风险事故的应急处理和预警预报提供科学支撑。文中引用的大量学术成果文献(每位第一作者优选不超过3篇)显示,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培养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这是最宝贵的成果。这支队伍必将成为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攀登新高峰的主力军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s of dimethylsulfide emission from the tidal marsh ecosystems in the Yellow River Estuary

    No full text
    为了探讨黄河三角洲潮滩湿地系统二甲基硫(dimethylsulfide, DMS)排放的时空变化和主要影响因子,利用静态箱法监测了黄河三角洲高潮滩、中潮滩和低潮滩DMS通量和环境因子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从全年来看,黄河三角洲潮滩湿地系统是DMS的释放源,高潮滩、中潮滩和低潮滩释放DMS的通量范围依次为0.043 ~0.59 &mu;g?m~(-2)?h~(-1)、0.18~1.90 &mu;g?m~(-2)?h~(-1)和0.88~5.80 &mu;g?m~(-2)?h~(-1),均值依次为0.33 &mu;g?m~(-2)?h~(-1)、0.95 &mu;g?m~(-2)?h~(-1)和2.18 &mu;g?m~(-2)?h~(-1).黄河三角洲潮滩湿地DMS的释放通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其排放主要集中在植物生长季.潮滩湿地间DMS的排放通量差异显著(p 中潮滩&gt;高潮滩,这种时空变化可能与季节、植被、环境因子、土壤基质等的空间变化有关. DMS的排放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高潮滩,0 cm地温对DMS排放通量影响显著;在低潮滩,0~5 cm土壤体积含水量对DMS排放通量影响显著,而在中潮滩则没有发现显著的影响因子.该研究成果可以为进一步研究黄河三角洲湿地硫循环及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p

    碳纳米管的有机化学修饰

    No full text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