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research outputs found

    青海湖北沙柳河镇土壤水分特征与植被建设

    No full text
    根据土壤含水量测定和粒度分析,研究了青海湖北沙柳河镇土壤水环境和适于发展的植被。结果表明,青海湖北沙柳河地区土壤粒度成分均为以粗粉砂为主的粉砂土。在2009丰水年该区土壤上部含水量丰富,油菜地重力水可达1.3m,草地重力水分布深度达到了0.5m左右。该区不同植被的土壤含水量差异明显,但都随着深度增加呈降低的趋势。沙柳河地区多数草地土壤0.8m左右深度以下土壤含水量在5%~11%,发育了轻度干层和中度干层,表明该区土壤水分不够充足,而且处于负平衡状态,指示该区不适于植树造林。由于沙柳河地区土壤干层发育广泛,为防止入湖水位的下降,应以发展耐旱牧草以及其它耗水量少的作物为主,控制耗水多的油菜种植面积,限制入湖河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p

    青海湖西吉尔孟附近土壤水分研究

    No full text
    根据对青海湖北刚察县吉尔孟乡草地土壤含水量测定和粒度分析,研究了土壤水分变化等问题。研究区土层上部粒度成分以粗粉砂为主,下部以细砂为主。2009年该区草地土壤重力水分布深度达到了60 cm左右。土壤上部含水量丰富,下部水分严重不足。在土层约80 cm深度之下出现了中等干层和部分严重干层。该区土壤干层的发育阻隔了大气降水向地下深处的入渗,属于异常水分循环类型。该区土壤水分处于负平衡状态,指示当地的降水量并不能充分满足草原植被生长的需要。吉尔孟乡土壤蓄水量较少,易于发生生态环境的退化。</p

    成都市春节期间大气PM_(2.5)化学元素的特征

    No full text
    为研究成都市春节期间大气PM_(2.5)化学元素特征,于2010年2月10-28日在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办公楼顶进行大气PM_(2.5)采样。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分析PM_(2.5)中的无机元素。结果表明,除夕、元宵节PM_(2.5)日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37.9&mu;g/m~3和287.5&mu;g/m~3。S、K、Cl、Al、Ba、Mg、Pb和Cu元素在除夕和元宵节2天中质量浓度是其它采样时间浓度的1.44~14.27倍;富集因子分析表明,S、Cl、K、Zn、As、Br、Sr、Cd、Sn、Ba、Pb、Cu主要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各种污染所致;主成分分析得出,春节期间成都市PM_(2.5)中的元素主要来源于烟花排放、机动车和燃煤排放;其次为冶金及机械制造等排放的烟尘。</p

    黄土高原表土有机碳和无机碳的空间分布及碳储量

    No full text
    选取位于干旱-半干旱区的黄土高原陕西境内表土样品为研究对象,对其有机碳(Soil organiccarbon,简称SOC)和无机碳的空间分布及陕西省碳储量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陕西境内有机碳和无机碳的平均值分别为5.41g/kg和17.04g/kg,有机碳的空间分布是自北向南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这也与所处环境相符,无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沿着纬度呈现自北向南逐渐增加的趋势,特别是北纬36o以北;将每一区域内CaCO3含量的平均值与相对区域的降雨量和温度分别进行一元线性拟合,其拟合系数分别为R=0.338和0.182,碳酸盐含量与降雨量和温度的相关性并不显著。陕西省表土有机碳和无机碳储量分别为0.272Pg和0.856Pg,无机碳储量远大于有机碳储量,这与其所处干旱环境有关。</p

    青海湖西北部土壤入渗规律研究

    No full text
    通过对青海湖地区吉尔孟乡草地进行土壤入渗实验, 测定孔隙度与粒度, 研究了不同类型 草地土壤入渗特征和土壤蓄水性. 结果表明: 研究区内低草地土壤的稳定入渗率较小, 平均为 1. 5 mm/ m in, 高草地土壤的稳定入渗率较大, 平均为 3. 1 m m/ m in. 高草地达到稳定入渗的时间平均为 94 min, 低草地达到稳定入渗的时间为 174 min, 前者比后者短 80 min 左右. 霍顿公式对青海湖吉 尔孟乡低草地土壤入渗试验数据拟合最为适合, 而通用经验公式对高草地土壤入渗试验的数据拟 合最为适合. 高草根系发育深度大, 土质较低草地松软是造成高草地入渗率比低草地大的主要原 因. 青海湖土壤粒度组成较粗, 土层薄是该区土壤稳定入渗率较黄土大和在较短时间内能够达到稳 定入渗状态的主要原因

    中国西部背景地区PM_(2.5)化学组分特征及其对大气散射系数的影响

    No full text
    于2009年春、夏和秋季在全球大气本底基准监测站青海瓦里关同步观测了PM_(2.5)中主要化学成分和大气散射系数(b_(sp)).结果显示,观测期间瓦里关PM_(2.5)浓度年均值为(12.6&plusmn;12.0)&mu;g&middot;m~(-3),显著低于国家年均值标准.总水溶性无机离子和碳气溶胶浓度分别为(1.7&plusmn;1.6) &mu;g&middot;m~(-3)和(3.2&plusmn;1.0) &mu;g&middot;m~(-3),分别占PM_(2.5)浓度的16.5%和25.4%.基于IMPROVE经验公式,瓦里关b_(sp)最主要的贡献因子是有机物(OM)和土壤尘(FS),贡献率分别达到48%和28%,其它组分对b_(sp)的贡献率均小于10%.</p

    西安冬季不同空气质量级别对应的PM_(2.5)化学组分变化特征

    No full text
    通过实验采样分析,研究了西安市冬季不同空气质量级别(HJ 633&mdash;2012)下PM_(2.5)质量浓度及化学组分的变化特征和污染规律。结果表明,西安市2008&mdash;2009年冬季所有采样天均为轻度污染到严重污染状况,PM_(2.5)质量浓度100%未达标(GB 3095&mdash;2012);PM_(2.5)质量浓度及其化学组分基本随空气质量级别恶化而增加,除个别元素外,其他化学组分的质量浓度在严重污染时均出现突增,有机碳(4.5倍)和水溶性无机离子(2.7倍)的增加倍数较大;随大气污染程度的增加,人为源的重金属富集因子增加剧烈(1.6~2.0倍),而主要来自自然源的元素富集因子变化无规律;重污染时期PM_(2.5)中的多环芳烃(PAHs)、正构烷烃(nalkanes)均主要来自人为源排放贡献,其中生物质燃烧、低温燃煤排放是PAHs剧增的主要因素。</p

    校园室内外大气PM_(2.5)中的含碳气溶胶及室内源特征

    No full text
    分夏、冬季采集南昌大学前湖校区室外和3个不同室内环境中的PM_(2.5),测定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并分析室内、外碳气溶胶质量浓度及其分布特征;利用OC-EC关系式半定量分析室内排放源;结合室内、外二次有机碳(SOC)和SOC/OC的分布进一步讨论不同室内排放源的特征及对SOC的影响;对4个采样点的8个碳组分丰度特征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复印/打印机对室内OC的贡献高,8个碳组分的丰度分布特征与其它排放源具有较明显的差异。</p

    中国北部湾地区夏季大气碳气溶胶的空间分布特征

    No full text
    于2009年8月在北部湾地区的南宁、钦州、防城港、北海、湛江、茂名、海口、洋浦、东方等9个城市的城区和郊区同步采集PM_(2.5)样品,采用热光反射碳分析仪分析得到有机碳(organic carbon, OC)、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 EC)的质量浓度,对OC、EC浓度水平、空间分布及其可能的来源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北部湾9个城市PM2.5、OC和EC的浓度均值分别为(38.4&plusmn;17.7)、(9.2&plusmn;2.6)和(1.9&plusmn;1.1) &mu;g&middot;m~(-3),总碳气溶胶(total carbonaceous aerosol, TCA)占PM_(2.5)质量的56.8%. 北部湾地区夏季OC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和二次生成的有机碳(secondary organic carbon, SOC),EC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和工业排放.</p

    基于牧民放牧行为的青海湖流域放牧路线研究---以刚察县为例

    No full text
    牧民对草地资源的利用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移动形成了放牧路线,放牧路线决定草地资源的利用顺序,合理的利用顺序可提升牧民对草地资源利用的科学性,维护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当前却鲜有对放牧路线的探讨。文中以青海湖流域刚察县为例,提出了放牧路线的划定方法和原则:首先建立放牧优先等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草地资源的放牧优先等级;然后基于牧民的放牧行为调查划分四季牧场;最后以优先利用放牧优先等级高的草地和尊重牧民季节轮牧的放牧习惯为主要原则,结合交通路线、居民点、四季牧场面积等因素规划放牧路线。运用该路线可为牧民合理放牧提供依据,研究方法也可为其他牧区放牧路线的规划提供借鉴。</p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