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research outputs found

    我国草原牧区呼唤新的草业发展模式

    No full text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主粮消费显著减少,肉奶蛋消费迅速增加.30年来,我国居民年人均口粮消费减少了47%,而动物性食品消费增加了160%;伴随而来的是在粮食消费结构中,居民口粮占比逐年下降,而饲料用粮消耗逐年增多,2012年饲料粮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40%[1,2].这意味着,我国"粮食安全"的本质已演化成饲料粮的不足.然而,我国农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并未适应这一变化,政府依然强化口粮生产,而忽视动物饲料粮的供应问题

    我国草原牧区呼唤新的草业发展模式

    No full text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主粮消费显著减少, 肉奶蛋消费迅速增加. 30年来, 我国居民年人均口粮消费减少了47%, 而动物性食品消费增加了160%; 伴随而来的是在粮食消费结构中, 居民口粮占比逐年下降, 而饲料用粮消耗逐年增多, 2012年饲料粮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40%[1,2]. 这意味着, 我国“粮食安全”的本质已演化成饲料粮的不足. 然而, 我国农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并未适应这一变化, 政府依然强化口粮生产, 而忽视动物饲料粮的供应问题.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137-1386

    我国气温直减率分布规律的研究

    No full text

    我国草原牧区呼唤新的草业发展模式

    No full text

    我国草原牧区呼唤新的草业发展模式

    No full text

    《中国植被志》:为中国植被登记造册

    No full text
    植被是某一地段内所有植物群落的集合。植被是地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是环境多样性与复杂性的指示者,是地球生命系统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植被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具有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育的功能,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植被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近10年来长江下游地区耕地动态变化特征

    No full text
    基于遥感资料和GIS分析,对1988~1998年长江下游地区耕地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相互转变数量特征,以及耕地变化强度、耕地流失强度的区域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对耕地变化导致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①1988~1998年,耕地与林地、灌丛、水体之间的转变,对其数量动态变化起着主要作用,在上述转变过程中,耕地总体表现出数量明显减少、质量降低的趋势;②农田向城镇的单向转移,体现了区域快速城市化对耕地的侵占过程,从空间分布看,该过程主要体现于上海、苏锡常地区、南京、杭州等城市化过程最为剧烈的地区;③长江下游地区1988~1998年耕地年均流失率为0.77%,流失的主体部分是位于长江三角洲和巢湖平原自然条件优越、水利灌溉配套设施完善的传统优质耕地,新形成的部分则主要来自于滩涂湿地开垦及低山丘陵地区毁林开荒。总体而言,长江下游地区耕地流失体现在数量锐减、质量下降两个方面,并伴随着一系列生态破坏问题的出现

    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No full text
    以温暖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了深刻影响,是21世纪人类社会最为严重的挑战之一.作为地球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直接影响着地球和人类社会的未来.因此,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成为全球变化科学的研究前沿和热点.全球温暖化会引起植物个体水平上生理生态过程的变化,也会改变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上物种组成和结构的变化,最终可能引起一个地区生态系统类型的改变,并导致其生态系统功能发生转变.同时,生态系统的这种改变又会对全球变化产生反馈作用,减缓或者加剧气候变化的发生.由于地球表层系统的复杂性,对生态系统与全球变暖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持久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我国草地的固碳功能

    No full text
    本文通过综述当前我国草地碳库的研究成果,并利用1982—2011年的遥感影像,估算出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库约为31.2 Pg C,其中96%储存于土壤中。由于我国草地类型多样,分布地域广阔,造成草地植被碳密度分布的空间异质性很高。内蒙古是草地植被碳库最大的省份,其次是西藏和青海,六大牧区的植被碳库占全国草地植被碳库总量的71%。然而,我国90%的天然草地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采取有效的人工管理措施和实施重大的生态建设工程,均对草地碳库的恢复具有明显的作用,说明我国草地有很大的碳汇潜力

    城市湖泊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以武汉东湖为例

    No full text
    利用1986、1993、1999年的LandsatTM卫星遥感影像和1981年地形图,借助GIS技术分析了城市湖泊地区—武汉东湖流域1987~1999间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及景观结构的变化。土地利用分为水体、针叶林、阔叶林、灌草、裸地、农业用地和城镇用地七种类型。各时期遥感影像分类精度都在85%以上。该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以城镇大幅度扩展(从占全流域面积的9.1%到29.6%)、农业用地增加(从7.0%到13.9%)和由此引起的林地(从占全流域面积的33.6%到24.3%)、水体(从30.4%到23.8%)面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