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research outputs found

    聚能射孔弹侵彻性能评价方法

    No full text
    为弥补射孔打靶物理试验的不足,完善聚能射孔弹优化设计方法,基于爆炸冲击动力学分析程序AUTODYN,采用Lagrange算法建立了聚能射孔弹侵彻性能评价数值方法,研究了聚能射流侵彻过程混凝土靶孔道形态及射孔枪/套管/靶体的动态响应。与室外打靶试验相比,混凝土靶体孔深数值分析误差为4.27%,孔径数值分析误差为5.26%,数值结果可靠;根据射孔弹侵彻过程动态仿真结果数据,可得到射孔枪/套管的穿孔形态、毛刺高度、混凝土靶损伤程度与压实带厚度等关键数据,为射孔弹优化设计及型号优选提供依据

    Real-Time Tracking and Measuring of Moving Objects Based on Binocular Vision

    No full text
    利用双目视觉信息系统实现三维空间中运动物体实时跟踪与测距。当运动目标超出视野范围时,可通过控制摄像机云台转动搜索目标。此外,还研究了在摄像头运动情况下,无需重新标定,即可实现运动物体测距的算法。这里,自适应背景建模法与CamShift算法用于实现运动物体的辨识与跟踪。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算法能够有效地追踪物体,并同时准确地测量它的三维位置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不同种类植物叶面滞尘粒度特征/The Foliar Dust Grain Siz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Plant Species in the Central Taklimakan Desert[J]

    No full text
    为了揭示不同种类植物叶面滞尘粒度特征,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沙漠植物园内10种阔叶植物的叶面滞尘和同一环境中集尘缸降尘进行取样,利用沉积物的粒度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物叶面滞尘的粒度特征.结果表明:(1)植物叶面滞尘平均粒径为16~61 μm,以粉沙和极细沙为主,粉沙(65.85%)和黏土(7.77%)含量大于集尘缸降尘中的相应含量(32.01%,3.19%);植物叶面滞尘分选性较差,分选系数为1.42~1.74;偏度属于近对称、正偏或极正偏;峰态中等偏窄,峰度值集中在1.019~1.375.与集尘缸降尘相比,植物叶面滞尘颗粒偏细,分选性偏差,整体正偏程度偏小,峰态偏宽.(2)10种植物叶面滞尘粒度也存在差异,平均粒径排序为灰杨<银沙槐<沙枣<小叶白蜡<沙冬青<枸杞<沙打旺<铃铛刺<胀果甘草<白刺,表明植物叶面对大气降尘的滞留和吸附具有很强的选择性,而这种选择性是植物叶面特性(是否有绒毛或褶皱等)、植物生活型(乔木、灌木、草本)以及与之相应的风沙流颗粒分布、近地表小气候特征等因素综合作用的表现.(3)粒度参数相关散点图表明10种植物叶面滞尘、集尘缸降尘沉积环境不同,而平均粒径与分选性对沉积环境变化响应最为敏感

    中亚五国能源产业发展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Development of energy industry and its impact on regional economy in the Central Asia[J]

    No full text
    基于1993-2010年能源数据,探讨了中亚地区的能源产业发展情况及各国的能源生产与消费差异.研究表明:(1)中亚五国的能源产量先降后升,2010年能源总产量达2.61×108 t,98%以上产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原油、煤炭总产量一直呈增长趋势,天然气总产量变化不大.(2)能源产品消费量随生产量的变化先降后升,2010年能源消费总量为1.45×108t,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能源消费量和人均能源消费量远高于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能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3)近年来中亚五国的能源净出口量大幅增加,2010年能源净出口总量为1.16×108t,1998年以后哈萨克斯坦取代土库曼斯坦成为中亚地区的主要能源出口国,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天然气、原油和煤炭等能源需求则主要依靠进口.(4)经济发展对能源产业的依赖较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丰富的能矿资源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能源矿产资源较为缺乏,导致经济总量较低、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2005~2015年CERN光合有效辐射数据集

    No full text
    光合有效辐射在生态学、农学以及气候学等多个学科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是揭示物质与能量交换过程的基本生理变量,是光合潜力、潜在产量的评估研究和作物生长模拟研究、土壤碳的固定模拟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数据之一。该数据集涵盖了中国8个典型陆地生态类型、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下属的40个辐射观测站观测的光合有效辐射日均值,时间跨度为2005~2015年。通过对传感器的集中标定与规范的数据质量控制方案,保障了观测数据的可靠性与可比性。采用光谱仪、辐射标准灯传递辐射基准方案,对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进行集中标定与比对,标定精度小于5%,符合世界气象组织(WMO)标准;采用极值法对观测的光合有效辐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

    Literaturverzeichnis und Anhang

    No full text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