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research outputs found

    LAS在滇池典型入湖河口缺氧水体中的生物降解

    Get PDF
    利用"河水衰减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在滇池典型入湖河口(海河口)缺氧水体中的生物降解及其动力学,探讨了温度、pH值、LAS的初始浓度、添加营养盐(NH4Cl或NaH2PO4)以及曝气等因素对LAS生物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河口水体中的不同条件下,试验26 d后LAS的生物降解率都达95%以上,且降解服从二级动力学模型.温度、LAS的初始浓度、添加营养盐以及曝气均对LAS的降解有一定的影响.当水温从10℃增至25℃时,其降解速率p从0.21 d-1增至0.90 d-1;在连续曝气

    一种便携式高精度浮游植物分层采集装置

    No full tex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高精度浮游植物分层采集装置,包括:转轮,拉绳,下探杆,活塞腔体,塞杆,活塞,进样口和取样口,转轮上设有中心的圆孔和手柄;拉绳缠绕在转轮上,拉绳的一端与挂钩相连;下探杆由5根标有刻度的金属杆组成,不同下探杆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第一下探杆的顶端设有圆孔,该圆孔与转轮的圆孔对齐并通过螺杆固定;活塞腔体固定在第五下探杆的侧面,活塞与塞杆固定连接,塞杆从活塞腔体中伸出并与挂钩相连;进样口呈L型并设有单向阀,位于活塞腔的底部中心;取样口位于活塞腔体的底部,并连接有带止水夹的硅胶管。该便浮游植物分层采集装置结构简单,携带便捷,能有效的采集浅水湖泊不同深度的样品。</p

    高邮湖沉水植物分布格局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No full text
    2016年对高邮湖沉水植物分布进行了采样调查,并应用冗余分析法对沉水植物分布格局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邮湖现有沉水植物种类分布稀少,其中春夏季菹草(Potamogetoncrispus)是高邮湖沉水植物中绝对优势种,其分布几乎遍及全湖,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和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仅在个别点位少量分布。不同季节湖泊氮含量均可维持在Ⅲ类水标准,而磷含量严重超标。相关分析发现,沉水植物分布和透明度呈正相关,与总磷、氨氮浓度显著负相关。MonteCarlo检验结果表明,总磷和透明度是影响高邮湖沉水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实验结果为进一步探讨高邮湖沉水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

    表面活性剂在滇池水体中的生物降解

    No full text
    利用河水衰减法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IS)在滇池水体中不同条件下的生物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在滇池自然水体中,LAS和NIS均能生物降解,在试验时间(30d)内,L,AS的降解率达95%以上,NIS的降解率达92%以上,其降解动力学遵从二级动力模型.改变水温、表面活性剂初始浓度、pH值以及添加营养物质(葡萄糖或磷酸氢二钠)均对LAS和NIS的降解有一定的影响.水温对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影响最大,当水温从20℃增至30℃时,LAS的降解速率从0.73-1增至2.10d-1,NIS

    表面活性剂在滇池水体中的生物降解

    No full text
    利用河水衰减法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IS)在滇池水体中不同条件下的生物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在滇池自然水体中,LAS和NIS均能生物降解,在试验时间(30d)内,LAS的降解率达95%以上,NIS的降解率达92%以上,其降解动力学遵从二级动力模型.改变水温、表面活性剂初始浓度、pH值以及添加营养物质(葡萄糖或磷酸氢二钠)均对LAS和NIS的降解有一定的影响.水温对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影响最大,当水温从20℃增至30℃时,LAS的降解速率从073d^-1增至2.10d^-1,N1S降解半衰期从11.5d减至4.4d;表面活性剂初始浓度增加,降解半衰期有所增加;表面活性剂在pH7时的降解性能略优于pH10时的降解性能;添加葡萄糖抑制LAS和NIS的降解,而添加磷源磷酸氢二钠对其降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曝气能促进LAS的降解,但对NIS降解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一种淡水湖泊中枝角类的原位围隔规模化养殖方法

    No full tex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淡水湖泊中枝角类的原位围隔规模化养殖方法,其步骤:A、湖面搭建封底围隔:用高密度聚乙烯编织布做围幔,周边四个角固定于钢管骨架上;B、围隔内投饵:枝角类的天然饵料为富营养化湖泊蓝藻水华湖水经过筛网过滤后的微藻滤液,含蓝藻水华湖水经过筛网过滤培养的枝角类用于摄食浮游植物控制蓝藻生物量;C、围隔内枝角类接种:筛选规模化培养的淡水枝角类,用浮游动物网采集富营养水体中繁殖的枝角类;D、围隔内枝角类采收:在枝角类繁殖过程中,使用网兜进行打捞采收。方法易行,操作简便,养殖成本低,水体利用率高,培养规模大,利于实现工业化的生产及为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修复提供了充足的浮游动物种质资源

    鱼肉结合态MCLR的亚慢性毒性研究

    No full text
    为了揭示含有微囊藻毒素水产品的食用安全性,以雄性BALB/C小鼠为模式生物,通过为期13周的灌胃染毒实验,研究了鱼肉结合态MCLR对小鼠的亚慢性毒性作用,并与水溶态MCLR的毒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68.75μg/kg(以单位体重计)剂量水溶态MCLR可引起小鼠肝脏显著系数增加(P〈0.05),ALT、AST活性增强(P〈0.01),引起肝细胞出现有空泡状病变;而肾脏酶学指标BUN、Cr及肾脏组织病理学观察均未发现明显异常;与之相比,同剂量鱼肉结合态MCLR对小鼠各项指标的影响并不明显,仅在实验第1周出现小鼠肝脏肿大(P〈0.05)、ALT活性增强(P〈0.01).由此推断,鱼肉结合态MCLR的毒性低于水溶态MCLR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