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research outputs found

    气候变化背景下新疆干旱区农田生态系统碳动态模拟研究

    No full text
    随着全球变暖问题的日益突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 干旱区生态脆弱,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非常敏感,尤其是干旱区绿洲农田生态系统,在绿洲不断扩张、农田集约管理不断加强和气候变暖加速背景下,干旱区农田生态系统碳库变得更为活跃,其碳动态对干旱区碳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干旱区绿洲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以及获取研究所需数据的困难性,对亚洲中部干旱区绿洲农田生态系统碳动态及其对气候和农田管理活动响应的定量模拟与评估仍然缺乏。 本项研究以典型的全球动态植被模型 (Dynamic global vegetation models, DGVM) — 集成生物圈模型(the 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IBIS)的最新农业版本(Agro-IBIS)作为主要研究手段,从站点到区域尺度,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亚洲中部干旱区典型代表—新疆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动态及其时空格局特征,揭示新疆干旱区近30多年来农田生态系统碳动态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与农业集约管理的响应。首先,本项研究通过搜集和处理历史(1901-2009)逐月月平均格点气候观测数据(CRU)、30年(1961-1990)月平均气候异常数据集(CRU05)、NCEP/NCAR(1948-2009年)逐日气候再分析数据集(CFSR),以及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土壤、农田管理等数据建立了新疆干旱区气候、土壤、植被和农田管理综合数据集,满足Agro-IBIS模型对所需数据的要求;利用构建的数据集对Agro-IBIS模型进行了参数化和精度验证。最后,利用经过校验的Agro-IBIS模型,重建1979-2009年间新疆绿洲农田生态系统碳动态的时空格局;通过多情景数值模拟实验,分析了新疆农田生态系统碳动态与农田管理、气候变化和CO2浓度升高之间的关系,提出合理的干旱区绿洲农田利用及管理制度,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本项研究取得的主要结论包括: 1) 对乌兰乌苏农业气象站主要农作物冬小麦和春玉米生育期内的叶面积指数(LAI)、 地上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模拟与校验表明, Agro-IBIS适用于模拟亚洲中部干旱区—新疆绿洲农田生态系统长期碳动态。 2) 1979-2009年新疆农田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NEE)年均值为 -63.36 g C m-2 yr-1,新疆农田总体上呈现明显的碳汇特征。30年来,农田生态系统NPP 平均为723.78 gC m-2year-1,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总碳储量多年平均值为237.15 TgC,其中植被和土壤的碳储量分别约为19.5TgC和217.65TgC。1979-2009年新疆农田生态系统碳动态与气温的相关性较高,气温上升使新疆农田生态系统碳固定增加; 而与降水的相关性较弱。这说明农田生态系统植被NPP的年际变化与气温的关系更为密切。这主要是由于新疆为绿洲灌溉农业,农作物的生长主要依靠灌溉,自然降水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总体有限很弱。但随着新疆绿洲30年出现降水增加温度上升的暖湿趋势,会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提高。 3) 合理的施肥和灌溉措施将增加干旱区农作物NPP,尤其是在气象条件不变的情景下,农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随施肥施用量和灌溉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与施肥与灌溉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新疆农田平均施肥量在1979-2009年间增长了近7倍,作物单产产量也平均以78.22 kgC/ha/year的速度增长。而灌溉对农作物NPP的贡献程度约为78.37%,并干旱区农田对灌溉的依赖性要高于施肥。 4) 干旱区绿洲农田作物生长发育的人为影响远大于自然因素,干旱区绿洲农业是以灌溉农业为主,施肥等其它农田管理措施为辅。在气候波动情景下,Agro-IBIS模型模拟的农作物NPP总量都很低,春玉米NPP为166 ~ 502 g C m-2,冬小麦NPP为163 ~ 332 g C m-2,即在自然条件,该区域的主要农作物是无法正常生长发育的。同时,在气候波动+灌溉管理条件下,作物NPP值只提高了20%左右。在气候波动+灌溉在气候波动+灌溉+施肥管理措施情景下,其NPP出现显著增加,春玉米NPP达到753 ~ 1294 g C m-2,冬小麦NPP达到493~632 g C m-2,这说明气候波动+灌溉情景下的作物NPP显著高于气候波动+施肥情景下模拟的NPP。农作物的生产力NPP会随着大气CO2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当CO2浓度由目前的水平380 ppm和升高到550 ppm时,新疆农田NPP平均从目前的的41.49 TgC year-1提高到47.13 TgC year-1。 5) 通过对不同施肥管理情景下碳动态的模拟分析,本项研究在理论上确定了240 kg/ha施肥水平,可以有效增加作物产量。氮肥施用过量不能提高作物产量反而可能会加快土壤氮素淋洗损失速度。灌溉是弥补该区域降水量不足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方式,在风雨年份,灌溉对于农作物NPP的影响较小,而枯水年份,灌溉的影响较大。对农田进行适应性管理,可以维持干旱区绿洲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并加强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汇作用。 本研究实现了Agro-IBIS模型在新疆绿洲农田的成功应用,突破了由于试验站点不足、作物类型多样而无法进行时空动态评估农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的瓶颈。研究成果将为评估区域干旱区生态系统的碳收支时空格局及其生物地球化学机制、评价气候变化和农业管理对碳动态的影响、制定干旱区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策略、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区域碳管理规划和政策提供科学支撑

    塔里木河流域胡杨生态系统脆弱性及其对策——以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为例

    No full text
    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作为世界原始胡杨生长最好、保存最完整的地方,在研究胡杨对环境约束的适应机制方面提供十分宝贵的资源。胡杨对干旱,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因此,它作为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在保持整个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平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干旱区特殊的环境、地形地貌条件以及人类对水、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了地表水资源的减少,地下水位的下降,最终引起了胡杨生态环境的退化。本文以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为例研究分析塔里木河流域胡杨生态系统脆弱性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并提出一些有益的对策和建议

    新疆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时空分析/The spacial-temporal patterns of harmony development among population,economics,resources and envirenment of Xinjiang[J]

    No full text
    人口、资源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而经济又反作用于人口、资源环境。作为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意义重大。目前新疆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经济欠发达、人口数量众多、耕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相对缺乏,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文中在对新疆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指标体系,借助历史数据,运用均方差权值法、线性加权模型及和谐度计算公式,对新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和谐度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新疆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的和谐度由初步和谐向良好和谐发展,已形成以天山为界中间大、两头小的和谐发展格局,北疆地区和谐度普遍高于南疆地区,经济系统普遍滞后于其他系统

    乌鲁木齐市城市发展战略中人口规模研究/Population development trend of Urumqi in future[J]

    No full text
    人口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的增长趋势将影响到未来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中根据乌鲁木齐市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构建数学模型,对乌鲁木齐市未来人口总量、年龄结构、适度人口进行了预测,分析乌鲁木齐市未来人口发展特征及社会影响并结合上述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新疆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研究/The future population development in Xinjiang[J]

    No full text
    人口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的增长趋势将影响到未来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2000年新疆人口普查资料,采用队列法、Gm(1,1)模型对新疆2010年至2040年人口结构进行预测,分析新疆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及社会影响,并对相关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