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research outputs found

    新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Responses of ecosystem services value to land use change 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 in Xinjiang, China[J]

    No full text
    运用GIS和RS技术,基于2000-2010年遥感数据分析了新疆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并对不同时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00-2010年,研究区水域和草地面积有所减少,林地、农田、湿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均有所增加,2000-2005年间土地利用变化速率较快,约为2005-2010年间变化速率的2.4 ~6.3倍.水域、草地、林地生态系统价值构成了研究区生态系统总价值量的主体,约占93%.研究期间,除草地和水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所降低外,其余地类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有所增长;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先升高后降低,整体呈降低趋势,降低率为1.2%.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系统修复,以实现西部地区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过渡带紫外辐射和总辐射特征/Characteristics of Global Radiation and Ultraviolet Radiation over Desert-oasis Transition Zone of the North Taklimakan Desert[J]

    No full text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沙漠-绿洲过渡带肖塘地区2011年直接探测的辐射资料,对该地区紫外辐射、总辐射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紫外辐射、总辐射年变化位相基本相同,年曝辐量分别为242.62、5441.31MJ·m-2,分别比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少21%、10%,年平均日曝辐量分别为0.68、15.35 MJ· m-2.总辐射辐照度最大值为1329.6W· m-2,紫外辐射辐照度最大值为62.7 W·m-2,出现在6月.沙尘暴对紫外辐射的减弱作用最明显,扬沙次之,浮尘减弱作用最小.紫外辐射日平均曝辐量占总辐射日平均曝辐量的3.36%~7.25%,年平均曝辐量占4.45%

    中国区域多种数值模式资料的地面气象要素评估/Evaluation of Surface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from Several Numerical Models in China[J]

    No full text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级自动站(2421个站)的观测资料,分别对2010年7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的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日本气象厅(JMA)和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的全球预测系统(GFS)数值模式资料的地面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数值模式资料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观测资料所具有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东部地区的适用性要高于西部地区.不同的地面气象要素,差异较大:对于地面气温和地面相对湿度,ECMWF比JMA和GFS更接近实际观测,ECMWF和JMA的分析场数据质量要好于预报场;ECMWF和JMA地面气温在冬季与观测差异最大,GFS地面气温在夏季与观测差异最大;3种数值模式资料的地面相对湿度在秋季和冬季与观测差异最大;对于地面风速,在江淮流域和华南等东部区域JMA与实际观测差异最小,在北部和西部区域ECMWF最好,JMA和GFS地面风速在冬季与实际观测差异最大

    对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有关淡水资源相关结论的解读/The Interpretation of Freshwater Resources in th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of IPCC[J]

    No full text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与淡水资源相关的气候变化风险随着温室气体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气候变化已经导致区域降水发生显著变化;多年冻土、冰川持续萎缩,积雪不断减少;降雪区春季最大径流量逐渐提前,夏季干旱不断加剧.预估结果表明:21世纪温室气体排放将加剧淡水资源相关风险.如显著减少亚热带干旱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加剧行业之间用水竞争;极端事件(如极端降水)明显影响原水水质,威胁用水安全;气候变化同时将导致农业灌溉用水量增加、能源生产效率降低等不利影响.报告指出需采取硬性基础设施建设和软性制度措施建设相结合的适应措施,加强水资源管理,克服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减少损失

    CMIP5模式对中国西北干旱区模拟能力评价/Evaluation of CMIP5 modes's simulation ability in the northwest arid areas of China[J]

    No full text
    气候模式是研究气候系统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气候模式结果是进行气候预测和气候变化风险评估的重要依据.基于中国西北干旱区78个气象站点1960-2005年的观测数据,对最新公布的CMIP5的39个模式在中国西北干旱区1960-2005年平均气温、降水的模拟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多个模式模拟年平均气温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达到0.39,夏、秋季节的相关系数好于春、冬季,年平均气温模拟大多偏低2℃以上,其中MIROC4h、CCSM4和CMCC-CM对年平均气温的模拟绝对误差较小.模拟的年、季降水量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很差,均不到0.1.年降水量模拟普遍偏高100 mm以上,其中CMCC-CM、CNRM-CM5和MRI-CGCM3对年降水量模拟绝对误差较小.年际变化趋势上,模拟的平均气温升高趋势和降水量增加趋势均比观测趋势要低,模拟的冬季平均气温升高趋势偏低最明显,达-0.21℃/10 a,模拟夏季的降水量增加趋势偏低最明显,相对误差达-99%.CMIP5模式对中国西北干旱区的模拟效果整体上偏差较大,未来无论从物理过程还是模式算法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