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research outputs found

    ~(90)锶对鲫鱼胚胎发育的影响及鲫仔鱼对~(90)锶吸收积累的研究

    No full text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用不同比放射性的~(90)锶试液处理受精卵,各处理组都有畸形和死亡现象。畸形的高峰一般出现在囊胚期和晶体形成期,畸形的类型一般为脊椎弯曲、体短、胸腔和卵黄囊扩大,头和眼畸形。随后即出现死亡高峰。例如:游动期的死亡率分别是:21%(对照);36%(5×10~(-11)居里/升);40%(5×1-~(-10)居里/升);45%(5×10~(-9)居里/升)。鲫仔鱼对~(90)锶吸收积累的结果表明:鲫仔鱼体中比放射性大小与试液的比放射性大小成正比,并随试验吋间的延长,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鲫仔

    单尾金鱼脑垂体切除的方法

    No full text
    <正> 在研究脑垂体或脑垂体激素的生理功能时,如果不把实验动物本身的脑垂体预先除去,就很难避免内源激素的影响,往往不能作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因此,切除脑垂体是研究脑垂体内分泌生理最常用的一种重要技术。 根据Pickford氏(1957)的记载从1911年以来已有19种硬骨鱼作脑垂体切除,这些手术大致都是从口腔顶或鳃腔剥除部分副蝶骨或在副蝶骨钻孔而切除的。这样的方法正如Chavin指出的往往不可避免的会损伤周围的血管特别是内颈动脉。根据我们的经验,大血管受损伤的鱼由于流血不止,死亡率很高

    鱼类囊胚细胞和卵的电融合

    No full text
    <正> 细胞核移植是研究细胞分化、核质关系等有效手段,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由于细胞核移植是一种显微操作技术,技术难度较大,尚难以普及与推广。我们在进行鱼类细胞电融合初步成功的基础上,开展了鱼类囊胚细胞和未受精卵的电融合研究,探讨电脉冲可逆击穿能否将外源细胞核引入卵内?以及外源细胞核能否促进未受精卵分裂、发育成正常的个体

    白鱀豚饲养的研究

    No full text
    饲养池水使用自来水是切实可行的。水温在冬季不低于4℃,夏季不超过33℃。白暨豚以淡水鱼类为食,其日食量一般占体重的10—11%,炎夏减到8—9%,寒冬可增到12%。豢养四年的淇淇,其体长和体重增长的关系式为:y=-237.4+2.2x。饲养的关键有二:一是水质,经常洗池换水以保持水质清洁;二是食物,饲料鱼要挑选健康、新鲜,无污染的鱼类,喂前进行消毒,每天还要给以维生素类药品,以作营养补充

    鱼类细胞电融合的初步研究

    No full text
    <正> 电融合是一种细胞生物学新技术,它的融合率高、操作简便、无毒性、可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融合过程,是细胞杂交与基因转移的有效手段之一。近几年来,这一技术已广泛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和原生质体的融合。但是,至今未见有电场诱导鱼类细胞融合的研究报道。我们采用国产元、器件,研制出一套供试验用的电融合装置,研究了电场诱导鱼类细胞的融合效应

    草鱼出血病病毒人工感染稀有(鱼句)鲫出血病鱼主要器官组织的超薄切片观察

    No full text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稀有(鱼句)鲫出血病(Hemorrhage of Gobiocypris rarus)鱼的病理切片及对照鱼的超薄切片。在对照鱼的鳃、肠道、肾脏、脾脏、肌肉和肝脏中没有见到任何病毒颗粒。在病鱼鳃血管内皮细胞质中观察到聚集的直径70nm左右的GCHV颗粒,说明鳃是GCHV侵袭的主要器官之一,并讨论了鳃对GCHV敏感在GCHV传播中的意义。还在病鱼肠道,肾脏中观察到成片的病毒颗粒,它们也是GCHV侵袭的主要组织。在病鱼脾脏的电子密度低的细胞质中观察到散在的病毒颗粒。很少见到病毒聚集体,脾脏中

    稀有鮈鲫对草鱼出血病病毒敏感性的初步研究

    No full text
    本文报道稀有鲫对草鱼出血病病毒(GCHV)的敏感性。GCHV是草鱼出血病的病原,用GCHV人工感好1-6月龄的稀有鲫,在水温22-32℃时能导致稀有鲫出现出血病症状。在水温28℃时,病鱼在ld内死亡,潜伏期为5d,发病高峰期在感染后第6-8d。GCHV能在稀有鲫体内传代,并诱导80%以上的稀行鲫患病死亡。将人工感染GCHV的稀有鲫病鱼组织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发现在肠道、脾脏、肾脏等组织中存在大小与形态和GCHV相似的病毒颗粒。从稀有鲫出血病病鱼组织中纯化病毒,免疫电镜观察,发现病毒颗粒能被GCHV的特异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