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research outputs found

    一种轻质抗静电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No full tex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轻质抗静电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纤维包括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基层、附于基层表面的多巴胺活化层和呈片层展开状态贴附于多巴胺活化层表面的部分还原石墨烯层。本发明通过优选氧化石墨烯的分散介质及分散液浓度、还原剂种类和浸渍次数,得到轻质抗静电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利用部分还原石墨烯的特性:1)碳氧原子比,适量的含氧基团能够保证部分还原石墨烯与多巴胺改性后的纤维发生足够强的相互作用,同时提供足够的导电性;2)片层层数,影响其在纤维上的稳定吸附;3)片层平面尺寸,影响片层在纤维表面的涂覆,以及导电通路

    O~-离子单电子解离过程的研究

    No full text
    采用交叉束方法,利用兰州大学串列加速器的负离子源提供的4—19keV的O~-与惰性气体靶原子He、Ne、Ar碰撞,通过静电偏转和位置灵敏探测器区分碰撞后中性粒子束和负离子束,测量了不同碰撞系统的中性粒子计数与相应入射负离子计数的比值R(E),讨论了R(E)与入射负离子能量E和靶原子种类的依赖关系

    α粒子轰击钍和铀引起的M亚壳层电离

    No full text
    本文研究2.5—4.5MeVα粒子轰击Th和U引起的M亚壳层电离。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实验谱求得N_(6,7)→M_5(M_α线),N_6→M_4(M_β线),N_5→M_3(M_γ线),N_4→M_2和N_2→M_1线的x射线产生截面。利用M壳层的辐射跃迁率,Coster—Kronig跃迁率和M亚壳层的荧光产额将x射线产生截面转换为M亚壳层电离截面。将实验所得的M亚壳层电离截面与PWBA和ECPSSR理论预言值进行比较,本文讨论了理论值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偏差来源

    170MeV硫离子入射引起的反冲氩离子产额

    No full text
    利用170MeV的S(9+)与Ar原子气体靶发生碰撞反应,采用高能离子引起的多重电离的飞行时间技术,测量了反冲离子相对产额,并与多体经典轨道蒙特卡罗理论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理论低估了较高电荷态反冲离子的产额。The yields of ionized argon atoms induced by 170MeV S~9+ ion impacts werestudied by using time-of-flight technique. The experimental yields of recoil Ar ionswere compared with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of n-body classical trajectory MonteCarlo(nCTMC) method it was found that the nCTMC underestimated the yields ofhigher charge states of recoil ions.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704012;;中国科学院“九五”基础研究重点资助!KJ952—S1—45

    Li~-和Na~-单电子解离过程的研究

    No full text
    采用交叉束方法 ,利用负离子源产生的 3— 19keV的Li- 和Na- 轰击惰性气体靶He ,Ne和Ar ,通过静电偏转和位置灵敏探测器区分碰撞后中性粒子束和负离子束 ,测量了不同碰撞系统的中性粒子计数与相应入射负离子计数的比值R(E) ,并得到R(E)与入射负离子能量、负离子种类和靶原子种类的关系

    高电荷态Ar~(q+)与Ne碰撞中入射离子电荷交换截面的研究

    No full text
    报道Arq + +Ne(q =8,9,11,12 )碰撞体系中多电子转移过程 ,得到了多组实验测量电荷交换截面数据 ,讨论入射离子电荷交换截面、反冲离子产生截面与入射离子电荷态、能量以及散射离子电荷态的关系 ,并且将实验结果与Arq + +Ar碰撞体系进行对比研究。在修正分子库仑过垒模型的基础上 ,对实验现象做了合理的解

    Ar~(8+)离子与Ar原子碰撞反应中的多电子转移截面

    No full text
    给出了实验测量得到的Ar8++Ar碰撞的转移电离截面与反冲离子电荷态的关系,实验结果与分子库仑过垒模型(MCBM)经修正后的理论结果相符合。中国科学院九五重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

    非全裸离子-原子碰撞中的多重电离研究

    No full text
    利用加速器提供的非全裸重离子束 (q=1 - 4)轰击氦、氖和氩原子 ,研究了由非全裸离子引起原子多重电离的有效电荷效应和电荷交换效应 .提出用一个有效电荷来等价描述非全裸入射离子对靶原子的作用 ,将描述全裸离子 -原子碰撞过程的物理模型推广到处理非全裸离子 -原子碰撞过程 ,采用轨道贯穿模型对有效电荷的内在物理机制进行了解释 ,提出一种新的理论方法将多重电离中俄歇过程的贡献予以扣除 .通过研究发现 ,扣除俄歇过程贡献后 ,多重电离截面随入射离子q/ v的变化与多步过程的预言相

    高电荷态氩离子与Ne原子碰撞过程中的转移电离截面的研究

    No full text
    采用符合关联实验技术进行的Ar~(q+)+Ne(q=8,9,11,12)碰撞体系中多电子转移过程的研究。在实验上鉴别了反应中各种电子转移过程,并测量了转移电离截面。研究了转移电离截面与反冲离子电荷态的关系,并利用修正后的分子过垒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较合理地描述了实验现象

    低能高电荷态氩离子与氩原子碰撞反应截面研究

    No full text
    使用位置灵敏技术和飞行时间方法研究了低能高电荷态氩离子与氩原子的碰撞反应,给出了实验测量得到的入射离子电荷交换截面和转移电荷截面,研究了反应截面与不同电荷态参教的关系,并与修正后的分子过垒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