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research outputs found

    长江鱼类繁殖共位群划分的初步研究

    No full text
    依据鱼类的繁殖习性及其早期发育阶段的适应特征,将长江中的8目17科90种鱼类划分为3个行为类型,13个繁殖共位群。其中鲤形目鱼类的86.9%属于无亲体护卫型繁殖类群,多为适应长江干流环境的漂浮性产卵类群以及适应湖泊定居的喜石性产卵类群与喜植性产卵类群。与现有的分类系统相比较,鱊亚科的全部种类仅局限于同一个繁殖共位群中,而鮈亚科的种类则分布于5个不同的繁殖共位群。对不同水系繁殖共位群的组成进行了比较。此外,讨论了不同繁殖共位群的生态适应性,及其在长江流域鱼类资源保护中的应用

    稀有鮈鲫仔鱼的摄食和耐饥饿能力

    No full text
    研究了室养条件下稀有的鮈鲫的摄食和耐饥饿能力。结果表明,仔鱼一般在孵出后1.5d-2d开口摄食,此时卵黄囊容量约从初孵时的0.1降至0.03mm~3以下,在其后1-1.5d卵黄物质消耗殆尽;饥饿仔鱼的初次摄食率变化型式为:开始较低,然后迅速升高,约在卵黄吸尽时达到最高,最高初次摄食率为100%,保持在80%以上的时间为5d;持续饥饿或延迟开始摄食时间对仔鱼的生长、发育、存活有深刻的影响,饥饿仔鱼全长负生长及饥饿体征明显;初孵仔鱼持续饥饿8-10d达不可逆点(PNR),饥饿仔鱼在PNR前1.5d时存活率低

    犁头鳅早期发育

    No full text
    犁头鳅Lepturichthys fimbriata(Glinther)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爬鳅科(Balitoridae)犁头鳅属(Lepturichthys),是生活于急流石滩的小型底栖鱼类,分布于长江水系,主要借助其宽大平展的偶鳍和平坦裸露的胸腹部吸附在急流中的砾石表面,依靠角质化的锋利下颌刮食固着藻类和小型无脊椎动物。金沙江的犁头鳅生殖季节为4月中旬至6月中旬,在水流湍急的峡谷江段产漂流性卵。犁头鳅由于对特定环境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在研究动物的形态、生态和演化方面有较大意义

    中华鲟回声信号判别分析及其在葛洲坝产卵场的空间分布

    No full text
    采用水声学方法对中华鲟在葛洲坝产卵场的空间分布进行探测.采用改进的感性判别方法并结合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对中华鲟及其他目标的回声信号进行判断分析.结果表明,近3年间在葛洲坝产卵场共探测到中华鲟声信号25个,中华鲟声信号判断的准确率为90.9%.本文选用了67个声信号描述变量,逐步判别分析确定了24个对判别有贡献的变量.采用PCA分析结合判别分析对中华鲟回声信号判别模式进行探索,结果显示,目标信号活动行为的描述参数、回波特征参数及信号的声学截面反射特征可作为中华鲟、其他鱼类与水下噪音信号的判别参量,但是无法作

    长江鱼类早期资源

    No full text
    《长江鱼类早期资源》为《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保护丛书》之一,是关于长江鱼类早期资源的系统专著,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在过去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网络鱼类与水生动物监测重点站10余年的具体实践,提出了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的标准工作程序与方法;另一方面是结合已有资料和实验观测,对长江102种鱼类的早期形态发育特征进行了系统描述,总结了不同种类的典型鉴别特征,并依此编制出长江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种类鉴定检索表。《长江鱼类早期资源》所涉及鱼类的早期发育过程都有图鉴可资识别,其中40余种还附有活体拍摄的精美彩色照片,不仅可作为渔政人员、水生态保护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的参考资料,而且可供鱼类爱好者收藏

    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及减缓对策

    No full text
    本文全面介绍了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造成的河流环境结构、径流时空格局的改变;以及这些改变对鱼类资源产生影响的形式、程度和范围;并对修建过鱼设施、水库再调度、建立河流自然保护区、人工恢复关键栖息地、人工繁殖放流濒危鱼类和控制捕捞等减缓对策的应用范围及其效果进行了论述和评价。指出在流域层面上对河流的开发与保护进行统筹规划;是维持河流生态可持续性的前提。建议以鱼类及其栖息生境保护的需求为参照;协调工程建设与自然保护之间的关系;达到对水域生态与环境进行综合保护的目的;实现河流的可持续发展

    长江中上游圆口铜鱼的种群死亡特征及其物种保护

    No full text
    根据葛洲坝(1998~2007年)、重庆(2006~2007年)和合江江段(1998~2005年)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圆口铜鱼的种群死亡特征进行了评估,并利用Beverton-Holt模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方程,分析和探讨了长江中上游圆口铜鱼资源的合理利用。结果表明:1)3个江段各年间的圆口铜鱼开发率和捕捞死亡系数均远远大于相应年份最大允许的开发率和捕捞标准的基准尺度F0.1,3个江段的圆口铜鱼资源均处于严重过度捕捞状况;2)葛洲坝江段圆口铜鱼的最适开捕年龄为4龄(体长330mm),重庆和合江江段圆口

    三峡水库成库期间鱼类空间分布的水声学研究

    No full text
    2007年4月18日~5月1日,利用SIMRAD EY60回声探测仪(又称鱼探仪)对三峡水库坝前到丰都干流以及9条主要支流进行了水声学探测。采用垂直探测结合"之"字形路线的方法对库区整个水体鱼类的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调查水域长度约有600km,回波数据分成1232个片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5m以下水层,体长大于6cm的鱼类在该区域平均密度为567.68尾/dam3,且鱼类分布不均匀。在巫山至奉节江段鱼类的密度最低,密度的平均值和标准误(mean±S.E)为(8.1±0.47)尾/dam3;在忠县到丰都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