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research outputs found

    氮磷供给对两种马先蒿根系形态建成的影响/Effect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Supply on Root Morphology of Two Pedicularis Species[J]

    No full text
    采用溶液培养法在无寄主伴生的条件下对三色马先蒿(Pedicularis tricolor)和大王马先蒿(P.rex)进行培养,分别分析了不同氮磷供给水平(标准Long Ashton营养液、缺氮、缺磷、2倍氮、2倍磷)及不同氮素形态(硝态氮和铵态氮)对两种马先蒿根系形态建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磷供给水平对两种马先蒿的主根长、侧根长、侧根数量以及吸器发生的影响存在种间差异,缺氮和缺磷均能促进三色马先蒿主根和侧根的伸长生长及吸器的产生,而相同条件下大王马先蒿根系生长受到抑制,且没有吸器产生;2)氮素形态对两种马先蒿根系形态建成及生长发育存在影响:1倍硝态氮的处理中,三色马先蒿的根系生长最好,生物量积累最多,相同条件下大王马先蒿根系生长和生物量积累与标准营养液处理无差异,而仅供应铵态氮对二者的生长不利.此外,发现三色马先蒿的吸器产生不需要机械刺激.初步推测,两种马先蒿的吸器产生机制或进程存在差异,氮和磷可能参与了吸器发生过程的调控

    气候变化和种子萌发特性对轮叶马先蒿种群扩张的影响/Impacts of climatic changes as well as seed 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on the population expansion of Pedicularis verticillata[J]

    No full text
    轮叶马先蒿(Pedicularis verticillata)是一种根部半寄生性杂草,在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迅速蔓延,严重危害了当地畜牧业的利用和发展。通过分析巴音布鲁克草原近30年的气候变化并结合轮叶马先蒿种子的萌发特性和传播特点,探讨气候因素对近些年来轮叶马先蒿种群在巴音布鲁克草原迅速扩张的影响。结果显示:1)1980-2010年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轮叶马先蒿生长季内的日平均温,最高温,最低温均表现出增高趋势,且气候倾向率在0.3℃(10 a)左右;此外马先蒿生长季内的有效积温和年积温也有显著的增长,增幅分别为48.755℃(10 a)和61.469℃(10 a);生长季内的平均降雨量和年均降水量也出现了明显的增多,每10年的增幅在20 mm以上;说明巴音布鲁克草原的气候朝着“暖湿化”的方向发展。2)轮叶马先蒿种子具有循环休眠的现象,属条件休眠状态。而这个状态主要受温度条件的变化所影响,萌发率随温度升高而显著提高。室温储藏和赤霉素处理下轮叶马先蒿种子在3/16℃和5/20℃这2个变温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可达50%以上;而湿冷层积处理中种子的萌发率虽然也表现为随温度的升高而提高,但5/20℃时的最大萌发率仅为(44.44±2.94)%。3)巴音布鲁克草原气候的“暖湿化”变化有利于轮叶马先蒿种子的萌发和扩散,这可能是导致轮叶马先蒿在巴音布鲁克草原迅速蔓延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秋海棠属植物叶片斑纹多样性研究/Diversity of Leaf Variegation in Chinese Begonias[J]

    No full text
    通过对野生和引种栽培植物的观察,结合文献和标本的查阅,对中国秋海棠属植物斑叶类资源及叶斑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中国分布的203种(含变种和亚种)秋海棠属植物中有斑纹的种类达84种,叶斑色彩多表现为淡绿色、银绿色、银白色、白色.从园艺学角度出发,根据中国秋海棠属植物斑纹在叶片的分布位置,首次提出了中国秋海棠属植物叶斑分类标准,并对观察到的斑叶类秋海棠进行了分类,方便人们选择利用.根据斑纹与叶脉的关系分为叶脉相关类型(Ⅰ)和非叶脉相关类型(Ⅱ),前者细分为脉间斑纹类(Ⅰ A)、沿脉斑纹类(Ⅰ B)、中脉及脉间斑纹类(ⅠC)3种,后者细分为环状面斑类(ⅡA)、掌状面斑类(ⅡB)、近完全面斑类(ⅡC)、完全面斑类(ⅡD)、混合面斑类(ⅡE)和不规则面斑类(ⅡF)6种.中国产野生秋海棠属植物中较常见的叶斑类型为Ⅰ A1、ⅠA2、Ⅰ B1、Ⅰ B2和ⅡA.同时对叶斑的产生机理和遗传特性进行了讨论和展望.中国斑叶类秋海棠属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叶斑类型的多样性极其丰富,有望通过研究摸清其遗传特性,实现特定观赏性状新品种的定向选育

    喜盐鸢尾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初步研究/Dormancy and Germination of Iris halophila Seeds[J]

    No full text
    喜盐鸢尾(Iris halophila)是一种干旱地区野生观赏花卉,种子萌发困难,限制了该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也为育种工作带来难度.从吸水性和萌发性两个方面对喜盐鸢尾种子休眠原因和打破休眠的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表明,在25/10℃(高温/低温)条件下,喜盐鸢尾种子萌发率最高,达到44.33%;胚乳中的萌发抑制物质是限制喜盐鸢尾种子萌发的主要原因;种皮可限制胚乳萌发抑制物质的释放.砂纸摩擦、切除部分胚乳和赤霉素(GA3)处理都能提高种子的萌发率.综合考虑经济费用和可操作性等因素,砂纸摩擦后蒸馏水浸种处理是打破喜盐鸢尾种子萌发行之有效的方法

    新疆马先蒿属植物区系特征/Species Diversity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Pedicularis (Orobanchaceae) in Xinjiang[J]

    No full text
    马先蒿属(Pedicularis)植物极具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根据钟补求提出的马先蒿属新系统,新疆马先蒿属植物共有29种,分属6群,14系.新疆分布的马先蒿属植物的特征:①种类少,占国产马先蒿属植物的8.24%,且特有现象不明显;②集中分布于少数群,之形花群(Sigmantha)、直管群(Orthosiphonia)和无枝群(Apocladus)共有25种,占新疆马先蒿属种类的86.21%.拥有最多种的系是无枝群的多毛系,共10种;③该属在新疆的水平分布与新疆境内主要山系相吻合,垂直分布海拔跨度较大,在900~5 180 m;④新疆马先蒿属植物区系与国内邻近省区联系不是很紧密,但与国外某些邻近地区联系紧密,特别是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共有种分别占新疆马先蒿属植物总数的58.62%和51.72%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