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research outputs found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灌丛雾凇的生态水文学效应/Eco-Hydrological Effect of Shrub Rime in the Gurbantonggut Desert[J]

    No full text
    对生长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南边缘的梭梭和白梭梭两种植物的小枝与灌丛雾凇量进行了观测,并结合植被调查估算这两种植物对群落雾凇量的贡献量,探讨群落雾凇量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小枝水平上,白梭梭雾凇量是梭梭的1.5倍,但是在灌丛和群落尺度上,梭梭却是白梭梭的1.5和3.6倍.小枝粗细及其生长位置、灌丛形态结构和相对种群密度的差别共同造成两种植物雾淞量不同水平的差异.积雪、低风速、逆温和高湿是形成雾凇的最主要原因,日最高气温(Tma)与群落雾凇量(Rime)相关性最显著,它与日最小比湿(qmi)组成的二元线性方程可以解释Rime 98.50%的变异.在观测期,当Tma〉-11.48℃时,Rime随Tma的变化率较大,当Tma〈-11.48℃时,Rime随Tma的变化率较小,前者是后者的3.59倍.总之,雾凇能部分补偿雪面蒸发造成的积雪量减少,间接地保护了浅薄的地表积雪,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冬季极重要的生态水文学过程

    荒漠草地植物稳定性氮同位素对水分变化的响应/Response of ^15N Isotope in Plant to Water Change in Desert Grassland[J]

    No full text
    水分是影响荒漠地区植被分布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的气候正向暖湿化发展,降水的变化势必会对植物N同位素的吸收、分配产生影响。利用15N标记法,通过不同的增水处理,研究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标记样地和未标记样地植物N同位素吸收和分配对水分变化的响应,得出以下结论:①增水处理增加了对土壤水分的补给,显著提高了土壤水分含量;②未标记样地植物稳定性N同位素的Ndff值的变化范围为0.39~0.59,其最大值出现在30%增水处理,最小值出现在20%增水处理;③氮素标记后,样地植物稳定性N同位素Ndff值明显上升,其变化范围为15.27~31.24。从植物不同部位来看,植物吸收的氮素在植物茎中的分配比例最大,而在根中的分配比例最小

    两种梭梭出苗对生境土壤基质互换与沙埋深度的响应/Response of Seedling Emergence of Two Haloxylon Species to the Interchanging of Soil Matrix in Habitants and Sand Burial Depth[J]

    No full text
    以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两种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境土壤基质互换种植和盆栽控制沙埋深度方法,对其萌发出苗和幼苗建成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丘间低地土壤pH、电导率和养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沙丘顶部,其中电导率(可溶盐含量)相差达5倍;土壤含水量差别不显著。在萌发定居过程中,沙丘顶部幼苗密度白梭梭大于梭梭,而丘间低地则相反;基质互换种植白梭梭和梭梭幼苗的总密度均是原始生境比互换生境高,显示出明显的微生境差异,说明白梭梭对养分贫瘠的沙丘顶部适应性、定居能力比梭梭强;对于盐分含量较高的丘间低地,梭梭的适应性、定居能力则比白梭梭强。两种植物出苗率都随沙埋深度增加而降低,且在同一沙埋深度下,白梭梭幼苗死亡率明显低于梭梭,梭梭在0~3 cm深度有出苗现象,最佳沙埋深度为0.5 cm;白梭梭在0~5 cm深度有出苗现象,最佳沙埋深度为0~3 cm。此外,两种梭梭开始出苗所需时间受沙埋影响显著,沙埋越深,出苗所需时间越长,相同处理下,白梭梭开始出苗所需时间均比梭梭长,但其绝对高度生长率、生物量、根冠比、株高以及主根长度都明显高于梭梭,说明白梭梭耐沙埋能力、在沙生环境下生长能力均比梭梭强

    准噶尔盆地南缘降水脉冲量级分布及其变化规律/Distribution and Change of Different Precipitation Pulse Sizes in the Southern Marginal Zone of the Junggar Basin, China[J]

    No full text
    对干旱区降水脉冲发生规律的分析,将为理解荒漠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提供新的视野。选择准噶尔盆地南缘的温泉、精河、乌苏、蔡家湖、奇台和巴里坤6个气象站近50多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不同量级降水脉冲对年总降水频次和降水量的贡献以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降水脉冲(≤5mm)占到全年总降水频次的87.5%,而大降水脉冲(〉10mm)只占到了4.3%。然而,小降水脉冲对年降水量的贡献为47.5%,大降水脉冲却贡献26.6%。近50多年来,准噶尔盆地南缘的年降水量有显著增加,但是,年降水频次的变化却不显著。这可以归结为小脉冲呈下降趋势,而大脉冲则显著增加。总之,近50多年来,准噶尔盆地南缘的降水脉冲在放大

    荒漠灌木梭梭同化枝相对生长速率对温度升高响应的不确定性/The Uncertainty of Response of Relative Growth Rate of H. Ammodendron Assimilation Twigs to Temperature Increment[J]

    No full text
    近地表大气和陆表温度的升高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同时这种趋势还将持续下去。全球变暖不仅改变了热量条件,还改变了水分条件。水热条件可以综合地反映为潜在蒸散量,进而影响植被生产力,而同化组织是植物对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部位。本研究跟踪梭梭同化枝在2010年6—9月的生长动态,测定同化枝的光响应曲线以计算同化枝潜在同化速率,并利用气象数据及Hargreaves公式计算潜在蒸散量。通过分析梭梭同化枝相对生长速率与潜在同化速率,潜在蒸散量与潜在同化速率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了仅仅需要日最低、最高和平均温度,以及太阳总辐射数据,就可以估算梭梭同化枝相对生长速率的简单方法,经统计检验基本可行(P=0.016)。应用该种方法和1960-2000年6—9月本地月平均气象数据,讨论了在全球变暖背景不同的升温模式下,梭梭同化枝相对生长速率变幅的方向和大小的不确定性,由此表明了荒漠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复杂性

    中亚五国咸海流域水资源策略的博弈分析/Game analysis of water resources strategy among the Central Asia Countries around the Aral Sea Basin[J]

    No full text
    中亚五国在咸海流域水资源分配与利用上的矛盾,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加而变得日益突出,探寻各国对咸海流域水资源利用的策略,对中亚地区水资源合理分配、可持续发展和地区安全至关重要.运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中亚各国对咸海流域水资源的分配诉求及水政策,梳理各国在咸海流域水资源问题上的合作历程,探讨中亚各国在水资源问题上采取不同策略的利弊得失.认为目前咸海流域利益得不到协调使中亚各国深陷水资源分配困局,“协调博弈”是当前令咸海流域水资源问题走出“囚徒困境”的首选,将会获得最佳报酬.各国相互信任、转变观念,以利益分配取代水量分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家间合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域水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困局

    从水土资源匹配关系看中亚地区水问题/Water Problems Based on Spatial Matching Patterns of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in Central Asia[J]

    No full text
    中亚地区是世界上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引起生态问题最突出的地区之一.运用基尼系数法和单位面积耕地所拥有的水资源量法,对中亚地区水土资源空间匹配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中亚作为一个整体,水土资源匹配状况良好,通过调配可以达到水土资源均衡.但中亚五国间差异较大,表现为上游国家匹配状况优于下游国家.此外,通过对水土资源匹配状况的定量分析,得出中亚水问题不仅仅是量的问题,核心所在是国家间、尤其是上下游国家间对跨界河流水资源的利用与分配问题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梭梭和白梭梭树干茎流特征/Stemflow of Haloxylon ammodendron and H.persicum in the Gurbantonggut Desert[J]

    No full text
    通过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2个主要建群种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和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树干茎流的野外实验观测,分析植株冠层和降雨特征对树干茎流形成的影响,并明确了树干茎流量在降雨再分配中的比例.结果表明:当降雨量≥2.4 mm时,梭梭和白梭梭开始有树干茎流产生.梭梭、白梭梭的树干茎流量随树冠体积的增大而增加,但是,当梭梭树冠体积大于4 m3,白梭梭树冠体积大于1.5 m3时,树干茎流量随树冠体积的增加不再增大,甚至有下降趋势.梭梭和白梭梭的树干茎流量和降雨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累计树干茎流量分别占降雨总量的9.1%和6.4%.梭梭和白梭梭的集流率均随降雨量增加而增大,能够有效地将树干茎流汇聚到树干基部,梭梭表现出更强的汇集树干茎流的潜力

    准噶尔盆地荒漠植物的叶片水分吸收策略/Leaf water uptake strategy of desert plants in the Junggar Basin, China[J]

    No full text
    在干旱地区,经常出现只能湿润植物地上部分和表层土壤的小量级降雨和凝结水输入,此量级的水分输入无法通过入渗进入根区土壤而被植物根系吸收利用.最近研究发现,叶片吸收水分是利用小量级降水和凝结水的主要方式.该研究通过鉴定和观测准噶尔盆地东南部5个自然植物群落中夏季地上部分仍存活的所有51种荒漠植物叶片的单位面积吸水量(LWUC)、叶片含水量增加率(Rw)以及其他7种植物功能性状,探讨了这些植物功能性状与植物叶片吸收水分能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与Rw相比,LWUC是更加适合评价植物叶片吸收水分能力的指标;(2)植物生活型是相对合理的评价荒漠植物叶片吸收水分能力的植物性状;(3)荒漠植物地上(叶片)和地下(根系)部分吸收水分策略存在着权衡;(4)荒漠植物叶片耗水和吸水存在着权衡.总之,叶片吸收水分策略对于荒漠植物,特别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渡过持续的干旱并完成生活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典型荒漠植物凋落物分解及养分动态研究/Study on Dynamic Status of Litter Decomposition and Nutrients of Typical Desert Plants[J]

    No full text
    采用分解网袋法,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粗柄独尾草(Eremurus inderiensis)、尖喙牻牛儿苗(Erodiumoxyrrhynchum)和沙漠绢蒿(Seriphidium santolinum)3种荒漠植物叶、茎和根的分解、养分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茎、根系的质量损失过程均符合指数衰减模型。经过364 d的分解,粗柄独尾草叶、粗柄独尾草根、尖喙牻牛儿苗叶、尖喙牻牛儿苗茎、尖喙牻牛儿苗根、沙漠绢蒿茎、沙漠绢蒿根的失重率分别为41.96%、81.94%、42.18%、29.32%、47.02%、20.66%和20.71%;3种植物根、茎、叶的分解速率存在显著差异,分解速率依次为:粗柄独尾草根〉叶;尖喙牻牛儿苗根〉叶〉茎;沙漠绢蒿根〉茎。在整个分解过程中,N和P含量总的趋势表现为释放,叶、根凋落物质量损失与初始N、P含量显著负相关,非生物因素对其分解有重要影响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