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research outputs found

    若羌绿洲近55a气候变化基本特征/Climate Change Characteristic of Ruoqiang Oasis During Recent 55 Years[J]

    No full text
    利用1954~2008年若羌气象站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平均地面风速、年沙尘日数和沙尘暴日数等资料,分析了近55 a若羌绿洲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研究表明:(1)近50 a来若羌绿洲各气象要素综合表现为显著的暖湿化趋势,其中年平均气温增温速率普遍为0.25℃/10 a,高于0.22℃/10 a的全国平均水平,与全球变暖的大背景相一致;(2)年降水量表现为小幅增加趋势,降水增加速率为6.5 mm/10 a,与新疆降水量增加的趋势一致;(3)年平均地面风速减小速率为0.08 m.s-1/10 a,主要是由于农林绿化的增加;(4)年沙尘日数、年沙尘暴日数都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分别为21.6 d/10 a和4 d/10 a,与降水量增加、生态改善、气候的暖湿化有关;(5)若羌绿洲的气温、降水、地面风速、年沙尘日数用Mann-kendall方法检验分别在不同年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突变。结果指出若羌绿洲气候正在趋于暖湿化

    阿勒泰西部树轮宽度年表特征及其气候响应/Characteristics of Tree-ring Width Chronologies in Western Ahay and Their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J]

    No full text
    利用阿勒泰西部地区8个采点的树轮资料,建立宽度年表,对比这些标准化树轮宽度年表的特征参数,并分析其与气候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哈拉姆拉年表和贾登峪南年表含有相对较丰富的气候信息。森林上树线附近的哈拉姆拉年表与该区域当年6-7月的月平均最低气温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422,显著性水平达0.0043,而位于森林中下部林缘的贾登峪南年表与该区域上年12月-当年2月的降水量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523,显著性水平达0.0002,且二者的相关具有明确的树木生理学意义

    利用树轮年表重建新疆博州中东部1622-2010年降水量/Utilizing Tree-ring Chronologies to Reconstruct Precipitation Series at the North Slope of Western Tianshan Mountains[J]

    No full text
    利用小海子(XHZ)采样点标准化树轮年表重建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中东部地区1622-2010年上年7月至当年6月降水量,相关系数为0.599,方差解释量达35.8%(调整自由度后为34.6%).利用多种统计参数和独立资料对重建结果进行验证,表明降水量重建值具有较好的可信性.对重建降水量的分析表明:在这389年中,博州中东部地区降水量大体经历7个偏少阶段和7个偏多阶段,且与天山山区年降水显著相关,在波动上也比较一致;重建降水量序列具有2年左右的显著准周期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近地面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C]

    No full text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地区2010年6月10日-2012年3月20日地表臭氧浓度连续自动观测数据,结合相应气象要素资料,对地表臭氧质量浓度的日、周、月、季节变化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影响臭氧浓度变化的主要凶素.结果表明:①臭氧浓度日变化具有明显的单峰型日变化规律,夜间变化平缓,白天变化剧烈.09:00前后达到最低值,18:00前后达到最高值,出现时间稍迟于其他城市地区.②臭氧浓度变化具有“周末效应”现象.最高值出现在星期日,最低值出现在星期三;星期一至星期三浓度逐渐降低,星期四又逐渐上升.③最高月平均浓度出现在2010年6月,其浓度为89.6 μg.m-3,最低月平均浓度出现在2012年1月,其浓度为32.O μg.m-3,2010年6-12月,浓度逐月降低.④春、夏季臭氧浓度较高,秋季和冬季明显低于春季和夏季,与大中型城市变化特征基本一致.⑤臭氧浓度日变化最剧烈的是晴天,其次为小雨天气,阴天日变化平缓.沙尘暴出现前,臭氧小时平均浓度变化较小,沙尘暴开始时浓度下降,且下降速度较快.⑥辐射变化也具有单峰型日变化规律,臭氧浓度变化明显晚于辐射变化,太阳辐射的强弱直接影响光化学反应速度,从而导致臭氧浓度的变化.⑦沙尘天气臭氧日平均浓度高于有间隙小雨天气和晴天.相对湿度、风速、风向、日照日数同时影响近地面臭氧浓度的变化,臭氧污染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与预测/Variation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recent 44 years in the oases in Manas River Basin[J]

    No full text
    利用1964~2007年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区5个气象台站逐月气温、降水数据,建立玛河流域绿洲区年均气温、降水序列,利用一元线性回归、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研究区44年来气温、降水的变化特征.并利用均生函数预测模型对研究区未来5年气温、降水变化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玛河流域绿洲区近44a来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倾向率为0.47℃/10a.年均降水量在波动中呈缓慢增加趋势,倾向率为13mm/10a.2)研究区显著偏暖和偏暖集中出现在1989年以后,降水异常偏多和显著偏多集中出现在1987年以后.说明玛河流域绿洲区气候自1987年以来呈暖湿化趋势.3)气温、降水变化存在显菩的季节性差异,夏季从60年代至今持续升温,且秋季温度升高对于年平均气温上升的贡献最大.冬季降水量持续增多,降水距平百分率最大值出现在21世纪初,为48.57%.4)研究区年均气温在1990年发生了从低到高的突变,降水没有发生显著突变.5)均生函数预测模型拟合效果很好,可用于研究区气温和降水量的预测

    新疆肖塘地区农牧交错带胡杨林现状调查[J]

    No full text
      基于新疆肖塘地区农牧交错带天然胡杨林下18个采样点216个土壤样品和2.00 hm2的胡杨样地,研究了胡杨林土壤盐分及pH特征和胡杨林种群结构。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全盐含量在10 cm深处达到最高然后随着深度的增加,全盐含量降低;pH值在垂直方向没有明显差别。研究区胡杨林生长受土壤盐分胁迫,林分稀疏,种群结构残缺,表现出衰退趋势,如果持续仅有少量根蘖个体更新,胡杨林将向衰退方向演替,直至消亡

    乌鲁木齐市东南郊一次降雪过程的化学组成及其悬浮态颗粒形态特征[J]

    No full text
    为初步了解乌鲁木齐东南郊降雪的化学组成特征和污染信息,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2012年2月21~23日降雪中的22种可溶性金属元素浓度进行了测定,并通过扫描电镜能谱技术(SEM/EDX)研究了降雪中悬浮态颗粒物的形态和元素组成.结果表明,此次降雪中重金属含量偏高,其中Se、As、Cd富集因子分别为124.65、57.69和36.70,具有较明显的煤烟型污染特征;后向轨迹聚类分析也表明该时期采样点近地面主要受其西南方向燃煤火电排放烟尘的影响.电镜观察观测结果显示降雪中悬浮态颗粒主要有3种形态,主要以燃煤飞灰和矿物颗粒为主,烟尘集合体大多数为老化或吸湿后形成的较粗的密实颗粒,表..

    乌鲁木齐夏季水汽日变化及其与降水的关系/Analysis on Daily Variation of Water Vapor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Rainfall in Urumqi in Summer[J]

    No full text
    利用2008年6-8月微波辐射计的观测资料和探空数据,对反演得到的温、湿度廓线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温、湿度廓线与探空数据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两种设备观测的水汽廓线总体趋势一致.微波辐射计观测的乌鲁木齐夏季水汽总量(PWV)呈明显的日循环特征,PWV平均为21.66 mm,从04:00-15:00逐渐减小,从15:00-23:00逐渐增加,最大值为22.44mm,最小值为20.89 mm,日变幅为1.55 mm,变化率7.1%.乌鲁木齐夏季降水主要发生在夜间,尤其是后半夜,这与PWV的日变化基本一致.降水前有一定的水汽积累,等达到一定量值时,在相应的动力机制影响下发生降水,降水结束后PWV值减小且急剧下降

    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过渡带紫外辐射和总辐射特征/Characteristics of Global Radiation and Ultraviolet Radiation over Desert-oasis Transition Zone of the North Taklimakan Desert[J]

    No full text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沙漠-绿洲过渡带肖塘地区2011年直接探测的辐射资料,对该地区紫外辐射、总辐射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紫外辐射、总辐射年变化位相基本相同,年曝辐量分别为242.62、5441.31MJ·m-2,分别比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少21%、10%,年平均日曝辐量分别为0.68、15.35 MJ· m-2.总辐射辐照度最大值为1329.6W· m-2,紫外辐射辐照度最大值为62.7 W·m-2,出现在6月.沙尘暴对紫外辐射的减弱作用最明显,扬沙次之,浮尘减弱作用最小.紫外辐射日平均曝辐量占总辐射日平均曝辐量的3.36%~7.25%,年平均曝辐量占4.45%

    树木年轮记录的新疆新源350a来温度变化/Variations of temperature during last 350 years at Xinyuan recorded by tree-ring[J]

    No full text
    利用位于天山西部伊犁河谷巩乃斯河源区的雪岭云杉树轮宽度资料,分析了树木径向生长与相邻气象站点气象资料的关系,发现树轮指数与新源气象站7-8月的降水正相关,与7-8月最高气温显著负相关,且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表明这一区域树木生长主要受水份条件限制。生长季期间的高温导致蒸发量增加,不利于树木当年和次年的生长。利用树轮宽度年表指数重建了新源站350a来7-8月最高气温,重建方程方差解释量为52.0%。各种检验参数表明,重建方程是稳定的。对重建序列进行的特征分析表明:新源350a以来7-8月最高气温经历了5个偏暖和5个偏冷阶段,重建序列存在2a的周期变化;在1733年,1778年,1832年,1871年,1920年,1955年前后发生了突变,其中1920年前后的突变与北半球气温的突变年份一致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