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research outputs found
中亚粉尘东输可能对全球降温起关键性作用
冰期-间冰期旋回发生的原因一般认为可以用米兰科维奇理论来解释,但是米兰科维奇理论也留下了一系列至今未解的难题.对中亚粉尘的向东输送进行研究后发现,在粉尘东输通量和全球气温降低之间可能存在一种正反馈机制,放大了北半球高纬度太阳辐射改变的效果,并最终导致了全球冰期的发生.在这个正反馈机制中,启动条件是北半球高纬大陆接收的太阳辐射量减弱,最终结果是全球降温,全球冰期发生,关键性因素是中亚粉尘的东输.使用这个正反馈机制,可以较好解答“米兰柯维奇理论”留下的难题
南疆近60年来的气候变化及其对沙尘暴发生条件的影响
利用南疆1942-2001年的气象实测资料,并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对缺失的资料进行插补,研究了南疆近60年来的气温、降水、大风和沙尘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分析了南疆气候变化趋势、沙尘暴与大风、气温、降水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南疆气候变化对沙尘暴发生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南疆的气候变暖减弱了冷空气活动,从而使得南疆大风发生日数减少;近几十年来降水量的增加和近地表风速的降低增加了地表土壤湿度,同时也增加了地表植被覆盖度。这些变化使得近几十年来南疆沙尘暴的发生日数呈明显下降趋势
塔中春季水平能见度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
利用2004、2005年3月至5月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气象站的能见度仪自动监测资料,气温、气压、风速、相对湿度等地面气象常规沙尘观测记录以及PM10自动监测仪观测资料,分析了塔中水平能见度变化特征以及与气象因子、PM10的相关关系,气象因子与PM10对水平能见度有一定的制约关系,但并非简单的线形关系,不同时段,不同天气条件下,各因素的作用不同
塔里木盆地沙尘气溶胶对短波辐射的影响——以塔中为例
利用2006年8—9月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气象站的80 m铁塔上,距地1.5 m的KIPP&ZONEN自动辐射仪获取的监测资料,根据沙尘暴资料中PM10的小时浓度变化,参照TSP的变化趋势和塔中地面气象站的能见度和风速,将天气划分为晴空、浮尘和扬沙、沙尘暴三种类型,并分别选取其代表性天气,分析以塔中为代表的沙漠腹地,沙尘气溶胶浓度的变化对短波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尘气溶胶减弱到达地面的总的太阳辐射,在大气总的透过率上表现为晴空是沙尘暴的2.04倍;直接辐射表现在大气透明系数的变化与沙尘暴、浮尘PM10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4,-0.771;沙尘气溶胶改变散射辐射波形,由遁形平顶型改为倒"V"型,增加散射日总量,沙尘暴是晴空的1.68倍,浮尘是晴空的2.12倍
近30a来天山西部积雪与气候变化——以天山积雪雪崩研究站为例
利用位于天山西部的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与雪崩研究站1967—2000年近33 a来的观测记录,检验了天山西部中山带季节性积雪、冬季降水、冬季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 季节性积雪的长期变化呈增加趋势, 近33 a来年平均增加1 43%; 冬季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也是增加的, 其中冬季降水每年平均增加0 12%, 而冬季气温近30 a来升高了0 8 ℃. 对气温时间序列的一次线性倾向估计的倾向值为0 02, 气温变化表现出稳定的升温趋势, 最大熵谱分析表明气温的变化存在 2 1 a、3 6 a、10 7 a的变化周期. 对多年气温季节的变化研究表明, 升温的季节主要是冬季, 而夏季升温不明显;最大熵谱分析表明降水变化存在2 1 a、6 4 a、10 7 a的周期变化, 降水量的变化没有表现出很强的趋势性特点;逐年最大积雪深度在波动中成逐年增加的趋势, 积雪日数和最大积雪深度之间密切相关, 33 a来的积雪日数是增加的. 通过对相关因子和影响因子分析表明, 季节性积雪与冬季气温之间存在着弱的负相关关系, 与冬季降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数学的传承——张寿武教授谈王元院士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张寿武教授在访谈中,回忆了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师从王元院士所受的终身教益;介绍了在王元院士感召下,倾力培养数学优秀人才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张寿武教授用实际行动传承着王元院士等老一辈数学家的科学精神和数学事业。他成功开办了暑期学校,表达了对中国数学事业现状的观感;并提出要缩小与国外学术水平的差距,必须做中国人自己的数学、重新组织数学的学术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