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research outputs found
台灣海岸山脈東坡南北段河階地形之比較研究--以馬武窟溪和豐濱溪為例
[[abstract]]台灣海岸山脈是一地殼運動相當活躍的地區, 其地殼上升量有南北不等的情形, 而以
南段大於北段。
海岸山脈區內較大的河川大都在東坡發育, 成獨立的順向河注入太平洋, 沿岸均有發
達的階地。本文選取除了橫切海岸山脈中段的秀姑巒溪以外南北二最大河川--馬武窟
溪及豐濱溪進行研究, 發現兩流域內的河階地形有若干的異同, 值得研究。
將二河階群的特性分為形態、規模及堆積物等三要素加以調查、比較, 發現地殼運動
、氣候、沿岸地層的變化對河階的發育至為重要。
由馬武窟溪階地的階序及階產崖高度均較豐濱溪者為大, 可推測海岸山脈的地殼上升
量有南大於北的情形。這與海階的研究及大地測量的結果頗為吻合。而且由二者均屬
岩石河階的性質視之, 劇烈的地殼上升運動是促使河床回春下切, 而形成河階的主要
原因。
由階崖的比高、階面的寬度及階地堆積層逐漸向低位階減小的情形視之, 可能受晚更
新世以來的氣候逐漸變乾、而使流量減小所致。但此一推論, 目前尚缺乏更直接的證
據, 有等進一步研究。
馬武窟溪在硬岩區因側蝕不易, 而無階地發育, 豐濱溪全流域均屬軟岩區, 階地分佈
較連續; 而硬岩的擋水作用使馬武窟溪在硬岩區以上的河道趨向曲流形態發育, 而豐
濱溪無硬岩阻擋, 呈直流型流路; 曲流形態愈發達, 相對的也使馬武窟溪的坡降愈小
, 甚至比豐濱溪還小; 而二硬岩區所夾的軟岩區, 河道易側蝕, 搬運物因流速減緩,
易生較厚層堆積。這些都是受沿岸地層變化所影響之結果。
此外, 階地堆積層中的礫石其形態受母質的軟硬、始初狀態影響最大, 不與搬運距離
, 高、低位階有明顯的關係。礫石形態的差異仍是來自沿岸地層變化所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