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research outputs found

    哈尼梯田 农业类遗产的持久保护和持续发展

    No full text
    转眼间,哈尼梯田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已经一年了。一年来,哈尼梯田似乎更加引人关注了:2013年8月25日,由亚洲旅游文化联合会等机构联合主办的"第十九届亚洲旅游业金旅奖盛会暨大中华区旅游文化榜发布会"上,云南省红河州获得了"亚洲旅游业金旅奖"及大

    农业文化遗产的特点及其保护

    No full text
    特点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定义(参见本期第12页第1自然段)可以发现,农业文化遗产与我们所熟知的自然与文化遗产是有很大不同的。农业文化遗产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活态性、动态性、适应性、复合性、战略性、多功能性、可持续性

    利用生态足迹方法分析不同国家的生态系统占用

    No full text
    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内涵与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有关文献中的计算结果,分析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生态足迹、所提供的生态空间以及生态赢余或赤字情况。分析表明,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其生态足迹也较大,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占用以及别国的生态威胁也就相应较大

    利用生态足迹方法分析不同国家的生态系统占用

    No full text
    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内涵与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有关文献中的计算结果,分析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生态足迹、所提供的生态空间以及生态赢余或赤字情况。分析表明,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其生态足迹也较大,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占用以及别国的生态威胁也就相应较大。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编号:KZCX1-SW-01-18)资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授牌仪式”综述

    No full text
    <正>2012年9月5日上午,农业部国际合作司、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授牌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屈

    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展望

    No full text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通过科学技术进步和土地集约化利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在这一形势下,人类社会开始反思农业发展的政策、模式和技术,认识到农业的发展,不仅要提高产量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数量需求,还要提高产品质量,保障食物安全,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20世纪后期,中国生态学家和农学家共同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概念。经过近30年的实践和发展,中国生态农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总结了一系列适应中国国情的成功模式,开展了不同层面的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与赞扬。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农业的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缺乏市场化引导、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和品牌化推广等。面对着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与资源环境瓶颈,中国生态农业需要在产业循环、多功能化、高品质、产业化以及融合传统知识精华与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多做努力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国外学者观点

    No full text
    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热点和存在较多争议的领域之一。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生态系统服务货币化评估的必要性和有效性。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检索,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国外学者的观点,特别是引起诸多争论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生态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各项服务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使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本身就缺乏严格的标准,同时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复杂的尺度转换问题,从而使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容易出现重复计算;二是由于经济学方法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不同的评估对象和评估目标往往需要选取不同的评估方法,每一种生态系统服务通常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评估方法,评估结果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选择的不同方法,从而使得到的结果间缺乏可比性;三是由于生态系统不同于经济系统,有时用经济学方法对生态系统进行评估时往往很难反映出自然系统的价值,特别是当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偏好随着时间和新信息的出现而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出现更大的差异。今后的研究应当着力于上述困难的解决,以便使生态系统的评估结果更加客观可信,为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和生态系统管理等提供有力支撑

    基于国际经验的农业文化遗产监测和评估框架设计!

    No full text
    农业文化遗产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监测和评估工作影响着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建立农业文化遗产监测评估系统对其长期保护、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深入认识监测和评估在项目执行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内涵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归纳了世界遗产监测评估方法及日韩两国的重要经验,同时结合当前我国有关工作现状,提出监测与评估工作的保障机制和监测评估框架体系

    泾河源头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No full text
    泾河源头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泾河流域整体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协同论角度出发,系统分析了泾河源头地区在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政策等方面的背景特征,论述了该地区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目标和产业基础,提出树立流域系统协调发展的观念、高效利用自然、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立流域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等对策措施

    城市交通生态占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No full text
    为了反映城市不同交通工具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和影响程度,基于生态占用理论和方法,计算了2002年北京市公共电汽车、地铁、轻轨、出租车、小公共汽车和私家车等主要交通工具的生态占用.结果表明:私家车生态占用约为7.27×105hm2;出租车生态占用约为2.42×105hm2;公共电汽车生态占用约为1.59×105hm2;小公共汽车生态占用约为0.71×105hm2;地铁生态占用约为0.32×105hm2;轻轨生态占用约为0.23×105hm2.私家车的人均生态占用是公共汽车人均生态占用的5.67倍.这证实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资助项目(KZCX2SW3180204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