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research outputs found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坡地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侵蚀特征

    No full text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造成严重的农业和生态环境问题,而植被能从根本上控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 安塞县典型退耕坡地不同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侵蚀针法,结合2012&mdash;2015 年降雨数据及不同植物群落特征 的分析,研究不同植被恢复坡地的土壤侵蚀特征。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不同年份植被群落土壤侵蚀强度为丰水 年> 平水年> 枯水年。不同植被类型群落防治土壤侵蚀的能力不同,具体为自然恢复灌木群落> 自然恢复草本群 落> 人工灌木群落> 人工乔木群落。灰色关联度显示,降雨量与坡度是影响植被群落土壤侵蚀最重要的因素,乔 灌木群落坡度> 降雨量,草本群落降雨量> 坡度。自然恢复植被群落枯落物盖度> 植被盖度,人工植被群落植被 盖度> 枯落物盖度; 因此,在当前植被条件下,未受到扰动的群落可有效减少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在进行植被 恢复时,应优先进行植被自然修复,适时适地引入乔灌木进行植被恢复人工调控,尽早促进乔木群落的林下植被发 育,保护其林下灌草层和枯落物层,同时减少人为干扰。</p

    陕北黄土区退耕前(1976—1997)坡面切沟发育特征

    No full text
    以陕北黄土区坊塌流域内7 条大切沟及其谷缘上的小切沟为研究对象,通过ArcGIS 和MATLAB 从基于1976、1997 年1:10 000 比例尺地形图生成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上提取沟沿线,进而获得1976、1997 年大切沟的面积、周 长和大切沟上小切沟沟头前进距离,并结合当时的土地利用图和植被覆盖图,定量研究了退耕前陕北黄土区切沟发育 的速率,以及土地利用类型和植被覆盖度对切沟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976-1997 年间,7 条大切沟的面积、周 长增长率分别为11.01%~180.46%和8.07%~86.75%,大切沟上小切沟沟头年均前进速率为0.26~0.84 m;由溯源侵蚀 导致的小切沟沟头前进是研究区内大切沟上的主要侵蚀方式,大切沟沟谷拓宽和形成新的小切沟分别是对大切沟的面 积和周长增长具有较高贡献率的侵蚀方式;林草覆盖能控制切沟发育,集水区内覆盖度大于65%的植被能更加有效地 控制大切沟内以沟谷拓宽为主的、多过程、多部位的综合切沟侵蚀,覆盖度大于45%的植被能更加有效地控制大切沟 上小切沟沟头的溯源侵蚀。研究表明基于GIS 技术和不同年份的地形图,可以确定切沟侵蚀的方式及速率,实现对切 沟发育的动态监测。</p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