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research outputs found

    石笋氧同位素和微量元素记录的陕南地区4200~2000a B. P.高分辨率季风降雨变化

    No full text
    基于陕南祥龙洞石笋XL2的19个~(230)Th年龄、218个氧同位素分析以及896个Sr/Ca分析数据,高分辨率重建了4200~1972a B. P.期间陕南地区季风降雨变化。重建结果显示陕南地区这一时期季风降雨有显著的127~ 105a和57a周期,可能分别受控于太阳活动、PDO和/或AMO的变化。重建时段有3次百年尺度的干旱事件,分别发生于2200~2100a B. P.,2900~2700a B. P.和3600~3400a B. P.,其中2900~2700a B. P.干旱事件对应于北大西洋地区2. 8ka冷事件。对比研究显示,尽管祥龙洞石笋和董哥洞石笋&delta;~(18)O记录整体一致,但除了2900~ 2700 a B.P.干旱事件之外,其他两次干旱事件在董哥洞石笋记录中并不明显。而尽管总体上祥龙洞和和尚洞石笋&delta;~(18)0记录的差异要大,但XL2的3次干旱事件在和尚洞记录都有明显体现。有精确年代控制的祥龙洞、董哥洞及和尚洞石笋氧同位素记录的差异,揭示晚全新世我国季风降雨在十-百年尺度存在区域差异。</p

    湖南道县后背山福岩洞2011年发掘报告

    No full text
    福岩洞位于湖南省道县乐福堂乡,2011年9~10月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道县文物管理局的配合下,对该洞穴进行了发掘,揭露面积约20m2。调查显示,福岩洞属于大型管道型溶洞,发育于上古生界碳酸盐岩系内,遗址周边属于峰林和溶盆地貌,处于岩溶发育的后期。洞内堆积发育,以砂砾石层和红黏土为主。本次发掘出土5枚古人类牙齿化石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其中人类牙齿总体形态特征与现代人(Homo sapiens)接近;哺乳动物化石中已鉴定出39种(含未定种),其中灭绝种只有巴氏大熊猫、最后鬣狗、剑齿象、巨貘、南方猪等;结合铀系法初步年代测定和动物群面貌判断,古人类活动的年代大致为晚更新世。本次发掘表明,该遗址仍有较大的工作潜力,对其进一步发掘和研究将为探讨古人类在该区域的演化和生活方式提供有价值的科学信息。</p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