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research outputs found

    根据卫星观测的城市用地变化估算中国1980~2009年城市热岛效应

    No full text

    海南旅游客流量年内变化与气候的相关性分析

    No full text
    气候是旅游资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旅游地开发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到旅游季节的长短及旅游客流的年内变化。利用海南9个气象站点自建站以来的气候资料及近5年旅游统计资料,通过特吉旺气候舒适指数、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海南气候舒适度及其与旅游客流量年内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1月~3月是海南旅游的最适宜期;气候对海南旅游客流量有显著影响,以气温为主导的气候舒适度是海南旅游客流年内淡旺季变化及游客旅游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温度与海南旅游客流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海口比较而言,三亚旅游业对气候更加敏感。本项研究对更好地将气候整合到旅游产品中进行宣传促销、提高产品吸引力,对海南旅游业发展规划,对提前预判游客规模尽早做出对策安排及旅游投资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青藏高原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及合理开发战略

    No full text
    分析了青藏高原区土地利用结构。讨论了土地利用的 3个基本特征 :农用地以牧草地为主 ,耕地战略意义重大 ,农林牧用地分布集中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 ,经营粗放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 ,环境恶化 ,土地退化和荒漠化严重。提出了 4条合理开发战略 :立足土地利用区域优势 ,因地制宜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立足牧草地优势 ,发展商品性、季节性畜牧业 ;立足耕地的战略意义 ,加强农田基础建设、调整耕作制度 ,实现区内粮食 (基本 )自给 ;立足环境保护 ,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防止并治理土地退化和土地荒漠

    4.5~4.0kaB.P.气候变化、人口增长、条件限制与黄河中下游地区龙山酋邦社会产生

    No full text
    黄河中下游地区龙山时代中晚期(4.5~4.0kaB.P.)酋邦社会的产生是我国史前社会演进过程中一个重要事件,关于其形成机制,学者提出了各种假说或理论,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够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本文首先根据考古和历史文献证据,揭示出龙山时代中晚期战争盛行的社会现象,从而支持了国际学术界关于战争是史前社会演化主要驱动力理论;然后利用多种自然气候记录恢复了龙山时代气候变化历史,发现龙山时代中晚期,即大约4.5~4.0kaB.P.发生了显著气候变化,其发生时间与黄河中下游地区龙山酋邦社会产生的时间比较吻合,暗示二者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另外结合人口学和社会演进理论,尝试提出另一种可供检验的假说,即认为在主要由于人口增长形成的限制条件下,气候变化作用于一定人口规模之上,引起人口-资源失衡,并进而触发的冲突和战争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酋邦社会产生的主要动因

    科学应对气候变化的若干因素及减排对策分析

    No full text
    气候变化已从科学问题演变成国际政治和经济问题。在进行气候变化的相关决策中,需要综合权衡各方面的因素。本文对4个可能影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决策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包括气候变化科学认识的不确定性、国际减排方案的公平性、中国未来CO2排放空间与排放需求的矛盾以及中国应对CO2减排压力的可能途径和减排空间。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YW-Q1-10);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7BAC03A11)的资

    全球变化及其相关科学概念的发展与比较

    No full text
    在回顾全球变化科学产生和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全球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全球环境变化、地球系统科学在概念和内涵上存在混淆的情况,就全球变化等概念的内涵、产生的过程及其联系进行了综述、分析和比较。提出全球变化是指对人类现在和未来生存与发展有重要的直接或潜在影响、由自然因素或人类因素驱动在全球范围内所发生的地球环境的变化,或与全球环境有重要关联的区域环境的变化。气候变化和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范畴包含在全球变化之中,但又各有其关注领域和交叉部分;而地球系统科学是解决全球变化问题的科学理念、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案。国家自然科学项目“我国欠发达地区人口温室气体排放行为与排放需求研究——以甘青宁干旱和高寒地区为例”(编号:40801232);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资料与海洋、生态与环境创新基地战略研究与科学评价”(编号:KZCX2-YW-50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的检测与分析技术研究”(编号:2007BAC03A11-05)联合资

    过去2000a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变幅与周期

    No full text
    根据以历史物候等文献记载为基础重建的过去2000a中国东部地区温度变化序列,结合ECHO-G模式所模拟的中国东部过去1000a温度变化结果,对中国东部年代际和百年际时间尺度的温度变幅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对温度百年至千年尺度的准周期波动特征进行了探讨。主要结果有:1)在年代和百年际尺度上,中国东部的冬半年温度变幅分别达2.0℃以上和0.5~1.0℃之间。其中重建结果显示,在年代和百年际尺度上,20世纪的增暖幅度与20世纪以前曾经出现的最大幅度一致;但模拟结果显示,20世纪的增暖幅度已经超出了20世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3-SW-321);国家自然科学项目(40371019)资

    气候变化谈判的共识与分歧初析

    No full text
    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经过多年磋商和谈判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系统总结和分析了气候变化谈判领域已取得的共识,包括气候变化谈判的科学基础、人类社会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认识、策略转变、综合措施、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角色认同等方面,综合比较和分析了国际气候谈判领域不同利益集团针对焦点问题存在的差异性认识,包括各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基本思路、派别性立场、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以及减排活动的范围等内容

    遗产旅游地酒店企业环境行为研究

    No full text
    从微观动力学角度对企业的环境行为进行分析,从而识别影响企业改善环境行为的关键因素,对寻求促进企业改善环境行为的最优方式,并为政府制定有效的环境政策有着积极和迫切的意义。以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所在地张家界市的酒店企业为研究标耙,基于对不同类型酒店环境行为存在差异性的假设,采用33个环境行为测量指标,从酒店建筑和景观设计、能源管理、水资源管理、废弃物减量、环保意识沟通、环保管理知识等6个方面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张家界市酒店企业6个度量项目环境行为指标的组均值分别为1.91,2.04,1.77,1.95,1.62,1.45,在环保管理知识、环保意识沟通、水资源管理3个方面的表现较为欠缺;高星级酒店没有与低星级酒店、社会旅馆在大部分环境行为指标的分值上拉开差距;最后就改善酒店企业环境行为提出相关建议,其中主要包括增强酒店企业的环保责任意识,力促酒店企业运营模式转型以及加强对遗产旅游地酒店企业的调控与引导等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