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research outputs found

    The Democratic Crisis in The Gambia: A Case Study in the Second Republic from 1996 – 2014

    No full text
    [[abstract]]甘比亞自1965年2月18日脫離英國獨立之後,國家以多黨制的方式來治理,受到周圍國家的推崇,也肯定其對於人權以及民主價值的保障,然而,1994年的武裝政變結束了這般榮景,新政府挾此優勢執政了兩年。在兩年後甘比亞迎來第二次共和,但是這個國家在被視為民主的先驅已經是過去的事了。 此研究主要針對的是找出甘比亞近期在第二共和時期面臨的的民主危機,關注政府機構以及其行為以及其他國家民主扮演關鍵角色的因素,像是,警察、軍隊、新聞自由、政黨、選舉制度以及檢視政府中三權的制衡,因此,本研究使用網路問卷收集總共325筆可用資料進行分析,取樣對象包含甘比亞本地以及在海外的國民。[[abstract]]The Gambia is a small country that has survived with only two republics since it became independent from the Great Britain on the 18 February 1965. After independence, the country was governed by a multiple-party democracy and was highly respected within the sub-region and the world for the respect of human and people’s rights and its democratic values until in July 1994 when the first republic came to an end by a military coup which stayed in power for two years. The birth of the second republic came two years later. Since then, the Gambia’s democratic reputation faced so many crises. This research is geared to find out the democratic crisis that the country is currently facing since it turned over to its second republic by looking into various institutions of the government and its behaviors and the other parameters or features that plays key important role to the democratization of any given country such as; the administrative neutrality, the civilian control of the military, freedom of expression, the competitive party system, the free and fair electoral system, and the checks and balances between the three branches of the government. However,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a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s survey and a total of 325 usable responses from the Gambians at home and in abroad.[[note]]碩

    新疆内陆干旱区小型猫科动物现状与保护利用研究

    No full text
    中国分布有13种猫科动物,其中11种为国家保护种。通过研究,查清了新疆干旱区目前分布仅有4种小型猫科动物,考证丛林猫在该区无分布;通过DNA及染色体比较分析,对该区的4种猫科动物的区系分布有了明确的了解;通过地理学、生态学的研究,证明该4种猫类在地理分布上均属低生存环境型;查明了该4种猫类的食物、食性及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考察查明新疆内陆干旱区中心小型猫科动物的种群结构,即荒漠猫〈野猫〈兔狲〈猞猁。通过研究,证明中小型猫科动物是食肉类中最为特化的,在自然界处于次级消耗者地位,对调查自然界鼠类数量和控制、消灭鼠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该项研究得到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的重视,该课题负责人已入选IUCN猫科专家组成员,该组织决定继续资助该内容的研究,日本北海道大学野生动物基金会将为该研究提供经费和实验手段

    新疆人工灌溉绿洲的形成和发展演变

    No full text
    新疆人工灌溉绿洲形成的自然条件取决于水文、地貌、土壤和植被,并与社会经济因素和生产活动方式、生产发展水平及人口增长密切相关。塔里木盆地的古绿洲多分布在河流中下游三角洲上;老绿洲多在冲积扇中下部和冲积平原;新绿洲则多在老绿洲的外围和边缘。吐鲁番盆地在依靠火焰山泉水灌溉时,绿洲在火焰山以南;18世纪以后,绿洲主要分布在依靠坎儿井灌溉的地方;20世纪50年代后,实行渠、库、井联合灌溉,绿洲原地不断扩大。天山北麓平原,绿洲最初在交通和军事据点,后发展成一条河一小块绿洲。1949年后由于农垦事业的发展,才将小块绿洲扩大连接成绿洲带。伊犁河谷,起初依靠山溪小河灌溉,绿洲只是小块分布在伊宁和霍城。此后,引伊犁河水,开发的土地多在河谷平原的阶地上,整个伊犁河谷成为新疆最大的绿洲之一

    乌鲁木齐地区气温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分析

    No full text
    选用乌鲁木齐4个气象站43年(1961-2003年)逐月、逐年平均气温观测资料,应用气候学、气候统计学的方法,对该地区的气温变化状况和城市热岛效应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年平均气温呈缓慢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64℃/10 a。应用Mann-Kendall检验法检测1961-2003年乌鲁木齐市年平均气温序列的突变,并通过了滑动t检验的信度水平,检测出1974年是突变点。以1974年为分界点,之前和之后的平均气温分别是11.20℃和12.49℃,升高幅度达到1.29℃。乌鲁木齐市冷暖阶段:从43年来看,乌鲁木齐经过了一个偏冷阶段(1963-1974年)和一个偏暖阶段(1974-1990年);1990-2003年,除1997,1998年和1999年有波动外,其余年份气温变化不大。从1961-2003年的月平均气温来看,乌鲁木齐地区在4~9月存在热岛效应,其中夏季6~8月的热岛强度最大。针对突变点1974年,对城郊热岛强度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其与乌鲁木齐平均气温突变点的趋势一致,1974年后的热岛强度比1974年前大

    乌鲁木齐环境容载力与城市污染控制对策

    No full text
    三年时间课题组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典型监测、取样分析,从乌鲁木齐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要求的生态环境研究入手,以指导乌鲁木齐区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践为落脚点,以市政府决策部门为用户,结合生态学、环境学、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生物学等,建立了环境容载力研究的理论方法框架、提出了环境容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计算的模型方法、设计了环境容载力的判据模型和环境生态位的计算模型、确定了乌鲁木齐环境容载力总量及其控制目标的生态位、提出了乌鲁木齐市可持续发展城市战略模式

    胡杨部分生态指标对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的响应

    No full text
    向塔里木河下游应急生态输水对于胡杨为主体的荒漠河岸植被的恢复和自然更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根据近5年对塔里木河下游阿拉干地区的大量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应急输水对该地区地下水位上升及胡杨各项生态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应急生态输水的继续和扩大,塔河下游典型监测断面——阿拉干的地下水位逐渐抬升,水质得到改善,河道附近的地下水埋深已经由输水前的10~12m抬升至5.5~6.2m。胡杨的部分生态指标对输水有不同程度的响应;具体表现在,在垂直河道方向上,离河道越近胡杨各项生态指标,即盖度、郁闭度、冠幅、萌生枝、树冠疏失度以及次生苗和实生苗出现的频率等对输水的响应越显著。总体来说,在河道200m范围之内,生态输水对胡杨恢复的影响程度是显著的;在200~800m之间,为中度影响;800m以上的距离几乎无影响

    “学习投入”说辞与学生心声:后新冠时代数字实践中的互联、质疑和包容

    No full text
    由于实行公共卫生“封锁”措施,新冠危机导致全球高等教育应急转而开展在线教学,组织学生在线学习。在英国,2020年3月的这场转变突如其来,各大学几乎没有时间准备,而且很多大学是在培训和经验都不充足的情况下被迫将其教学转为数字模式。随后,高等教育机构把提升数字教育质量摆在首位,推出各种战略举措和为教职员工提供培训活动。本文由师生合作撰写,报告在英国一所大型研究型大学进行的两项研究的情况。这两项研究获得机构支持,旨在探索新冠危机期间学生在线学习的体验和最为关切的问题。我们在讨论研究结果时认为,学生的看法与主流对一些问题的假设不尽一致,如学生“包容性”、在线学术“社区”和鼓励“质疑”的教学。因此我们必须更加深入思考何为有意义和丰富的在线教育体验。本着从新冠大流行中“吸取教训”的精神,本文另辟蹊径思考这些价值观,强调关系、社区、差异和关爱之心的重要性。文章最后讨论研究发现以及研究发现对后新冠大流行背景下理论、研究、政策和实践的启示,提出关爱之心应该被视为发展数字教育以及促进学生学习投入实践和道德规范的核心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