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research outputs found

    温度对中型指环虫产卵和孵化的影响

    No full text
    指环虫病是严重影响鱼类养殖的寄生虫病。为了有效控制指环虫病, 实验研究了寄生在金鱼(Carassius auratus)鳃部的中型指环虫(Dactylogyrus intermedius)卵、纤毛幼虫的形态, 以及在离体条件下温度对其产卵和孵化的影响。成熟的中型指环虫虫卵大部分为梨形, 长30 μm左右, 后端有一个卵柄。纤毛幼虫呈圆筒状, 两端稍尖, 眼点两对; 后吸盘具有若干对小锚钩; 在前部、中部和尾部分别具有一圈纤毛。实验研究了4℃、10℃、22℃、30℃和35℃条件下中型指环虫的产卵和孵化情况, 在4℃条件下, 中型指环虫基本不产卵也不孵化; 在其他4个温度条件下, 产卵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其平均产卵量分别为3.30、4.10、4.13和4.24枚/虫。统计结果显示: 在35℃条件下的产卵量明显高于10℃(P 〈 0.05), 其他温度条件下的平均产卵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中型指环虫的产卵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产卵维持的时间分别为4d、23h、15h和11h。孵化率在22℃时最高, 为72.7%, 在30℃和35℃的孵化率为50%左右, 卡方检验显示: 4种温度下的孵化率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 〉 0.05); 随着温度的升高, 孵化速率逐渐加快, 而孵化时间和纤毛幼虫的存活时间则缩短, 平均孵化时间分别为24d、3d、42h和26h, 纤毛幼虫的最长存活时间分别为4d、3d、56h和34h。结果显示, 当水温为22℃时, 中型指环虫的产卵数量和纤毛幼虫的存活时间都比较高, 且孵化率最高, 表明该温度条件较适合中型指环虫的种群增长

    温度对中型指环虫产卵和孵化的影响

    No full text
    指环虫病是严重影响鱼类养殖的寄生虫病。为了有效控制指环虫病, 实验研究了寄生在金鱼(Carassius auratus)鳃部的中型指环虫(Dactylogyrus intermedius)卵、纤毛幼虫的形态, 以及在离体条件下温度对其产卵和孵化的影响。成熟的中型指环虫虫卵大部分为梨形, 长30 μm左右, 后端有一个卵柄。纤毛幼虫呈圆筒状, 两端稍尖, 眼点两对; 后吸盘具有若干对小锚钩; 在前部、中部和尾部分别具有一圈纤毛。实验研究了4℃、10℃、22℃、30℃和35℃条件下中型指环虫的产卵和孵化情况, 在4℃条件下, 中型指环虫基本不产卵也不孵化; 在其他4个温度条件下, 产卵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其平均产卵量分别为3.30、4.10、4.13和4.24枚/虫。统计结果显示: 在35℃条件下的产卵量明显高于10℃(P 〈 0.05), 其他温度条件下的平均产卵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中型指环虫的产卵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产卵维持的时间分别为4d、23h、15h和11h。孵化率在22℃时最高, 为72.7%, 在30℃和35℃的孵化率为50%左右, 卡方检验显示: 4种温度下的孵化率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 〉 0.05); 随着温度的升高, 孵化速率逐渐加快, 而孵化时间和纤毛幼虫的存活时间则缩短, 平均孵化时间分别为24d、3d、42h和26h, 纤毛幼虫的最长存活时间分别为4d、3d、56h和34h。结果显示, 当水温为22℃时, 中型指环虫的产卵数量和纤毛幼虫的存活时间都比较高, 且孵化率最高, 表明该温度条件较适合中型指环虫的种群增长

    温度对中型指环虫产卵和孵化的影响

    No full text
    指环虫病是严重影响鱼类养殖的寄生虫病。为了有效控制指环虫病,实验研究了寄生在金鱼(Carassius auratus)鳃部的中型指环虫(Dactylogyrus intermedius)卵、纤毛幼虫的形态,以及在离体条件下温度对其产卵和孵化的影响。成熟的中型指环虫虫卵大部分为梨形,长30μm左右,后端有一个卵柄。纤毛幼虫呈圆筒状,两端稍尖,眼点两对;后吸盘具有若干对小锚钩;在前部、中部和尾部分别具有一圈纤毛。实验研究了4℃、10℃、22℃、30℃和35℃条件下中型指环虫的产卵和孵化情况,在4℃条件下,中型指环虫基本不产卵也不孵化;在其他4个温度条件下,产卵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其平均产卵量分别为3.30、4.10、4.13和4.24枚/虫。统计结果显示:在35℃条件下的产卵量明显高于10℃(P0.05);随着温度的升高,孵化速率逐渐加快,而孵化时间和纤毛幼虫的存活时间则缩短,平均孵化时间分别为24d、3d、42h和26h,纤毛幼虫的最长存活时间分别为4d、3d、56h和34h。结果显示,当水温为22℃时,中型指环虫的产卵数量和纤毛幼虫的存活时间都比较高,且孵化率最高,表明该温度条件较适合中型指环虫的种群增长。

    鳜鱼病毒病原及细胞感染特性的研究

    No full text
    在患暴发流行性发病鳜鱼的脾、肾、肝、鳃组织细胞的超薄切片中观察到直径为 12 0 150nm的二十面体病毒粒子 ,其截面呈六角形 ,有囊膜。将病鱼内脏与 10倍体积的PBS缓冲液制成组织匀浆液 ,过滤除菌后感染对数生长期的草鱼肾细胞。结果表明 ,该感染液在 2 8℃条件下 ,培养 36 4 8h ,生长旺盛的草鱼肾细胞开始出现CPE ,5 7d感染的单层细胞逐渐脱落死亡。该细胞病毒悬液具有感染性 ,可持续稳定地进行传代培养。感染细胞的病毒培养液 ,经差异离心纯化 ,负染制片 ,电镜下观察到大量的病毒粒

    常用消毒剂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对小林三代虫的杀灭效果

    No full text
    为了有效控制三代虫病,实验以寄生于金鱼的小林三代虫(Gyrodactylus kobayashii)为动物模型,研究了两种常用消毒剂次氯酸钠溶液(NaClO)和二氧化氯(ClO2)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在离体(in vitro)条件下,当NaClO的有效浓度≥0.2 mg/L或ClO2的有效浓度≥0.15 mg/L时,小林三代虫的平均存活时间均少于2h,而对照组中小林三代虫的平均存活时间是20.8h。当ClO2的有效浓度≥0.15 mg/L时,70%以上的虫体发黑,而其他浓度处理组,大部分虫体即使死亡,虫体依然保持透明。在在体(in vivo)条件下,当NaClO的有效浓度≥0.2 mg/L或ClO2的有效浓度≥0.5 mg/L时,驱虫率都几乎达到100%,并且驱虫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当ClO2的有效浓度为0.6 mg/L时,养殖水体出现了白色絮状物。在在体条件下,NaClO的驱虫效果好于ClO2。在金鱼的急性毒性实验中,NaClO和ClO2的安全浓度分别是0.18和0.48 mg/L,仅稍低于其在在体条件下完全驱除小林三代虫的最小浓度(0.2、0.5 mg/L),说明次氯酸钠溶液和二氧化氯在驱除三代虫时对金鱼不太安全,因此,在治疗金鱼的三代虫病时要慎使次氯酸钠溶液和二氧化氯。然而,这两种消毒剂能否适用于其他鱼类三代虫病的治疗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