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research outputs found

    青海湖西北部土壤入渗规律研究

    No full text
    通过对青海湖地区吉尔孟乡草地进行土壤入渗实验, 测定孔隙度与粒度, 研究了不同类型 草地土壤入渗特征和土壤蓄水性. 结果表明: 研究区内低草地土壤的稳定入渗率较小, 平均为 1. 5 mm/ m in, 高草地土壤的稳定入渗率较大, 平均为 3. 1 m m/ m in. 高草地达到稳定入渗的时间平均为 94 min, 低草地达到稳定入渗的时间为 174 min, 前者比后者短 80 min 左右. 霍顿公式对青海湖吉 尔孟乡低草地土壤入渗试验数据拟合最为适合, 而通用经验公式对高草地土壤入渗试验的数据拟 合最为适合. 高草根系发育深度大, 土质较低草地松软是造成高草地入渗率比低草地大的主要原 因. 青海湖土壤粒度组成较粗, 土层薄是该区土壤稳定入渗率较黄土大和在较短时间内能够达到稳 定入渗状态的主要原因

    不同基质对小白菜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No full text
    为了降低单独使用泥炭育苗的成本,选用丹麦进口泥炭、珍珠岩、蛭石为原料,按照3 种原料的不 同配比配制出6 种穴盘育苗基质,调查不同基质对小白菜出苗率、叶长、叶宽、叶面积、叶柄长、株高的影 响,筛选出适合小白菜育苗且成本相对比较低的基质。通过对小白菜生长发育的调查得出,出苗率的快 慢顺序是3>4>1>5>6>2,子叶展平快慢顺序是1>3>4>5>2>6,2 叶1 心快慢顺序是3>1>5> 4>6>2,3 叶1 心快慢顺序是1>3>5>6>2>4;通过对幼苗生长情况的调查可以看出,3 号处理的叶 数比CK降低了0.9%、叶长降低了1.6%、叶面积降低了1.7%、柄长升高了4.4%、株高升高了0.3%;通过 对6 项测定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得出,叶长、叶宽、叶面积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泥炭∶珍珠岩∶蛭石 的比例为7∶2∶1时,栽培效果较为理想,接近丹麦进口泥炭。</p

    不同基质配比试验

    No full text
    【目的】为提高育苗质量,解决基质的应用问题。【方法】以蓓蕾基质为对照,选用丹麦进口泥炭、珍珠岩、蛭石为原料,按照3种原料的不同配比配制出5种穴盘育苗基质,调查不同基质对小白菜和辣椒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通过对小白菜生长发育状况的调查得出,出苗率的高低顺序是1&gt;4&gt;6&gt;5&gt;2&gt;3,子叶展平快慢顺序是1&gt;3&gt;4&gt;5&gt;2&gt;6,2叶1心快慢顺序是3&gt;1&gt;5&gt;4&gt;6&gt;2,3叶1心快慢顺序是1&gt;3&gt;5&gt;6&gt;2&gt;4,不同基质间的多重比较与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2号基质配比优于对照蓓蕾基质,从总体来看,叶数、叶长、叶宽、叶面积与株高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植株的长势与植株叶片之间存在正相关;通过对辣椒生长发育状况的调查得出,随着调查日期的延长,各处理间的差异逐渐变小;全部是泥炭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蓓蕾基质,或者与对照蓓蕾基质相近,辣椒植株的长势与植株各个部分的生长均相互影响。【结论】2号基质(全部是泥炭)好于蓓蕾基质。</p

    艾比湖周边灌丛沙堆风沙沉积记录的气候环境演化

    No full text
    选择位于西风区的新疆艾比湖周边灌丛沙堆为研究对象,利用光释光测年初步建立风沙沉积的时间序列,分析了风沙沉积粒度和地球化学元素两个环境代用指标的古气候意义,并通过区域对比和综合分析,初步建立区域风沙气候环境演变序列。结果表明:研究区灌丛沙堆主要发育于晚全新世,缺失早中全新世的风沙沉积。晚冰期以来,艾比湖地区的风沙气候环境演变经历了一系列冷湿(凉湿)-暖干(温干)的变化过程,其中暖干(温干)时期气候干旱,风力强劲,湖滨阶地主要发生风蚀过程,不利于灌丛沙堆的发育。晚全新世以来,艾比湖周边灌丛沙堆发育较普遍,风沙沉积至少记录了3次相对干旱期和3次相对湿润期。灌丛沙堆记录的风沙气候环境演化序列与北疆其他全新世沉积记录有较好的一致性,基本遵循晚次冰期以来气候变化的西风模式,同时也受到局地风沙地貌环境的影响。</p

    渤海南部Lz908孔海陆交互沉积的粒度特征及其对沉积环境的指示

    No full text
    对采自莱州湾南岸的钻孔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测试和分析。样品平均粒径介于3.3&Phi;~6.8&Phi;,以极细砂和粗粉砂为主,含有少量的黏土质;分选较差;偏度表现为正偏和极正偏;沉积物粒度表现为正态、正态-尖锐和尖锐,少数表现为平坦和极尖锐。粒度象图指示了历史时期持续高的初始沉积水动能和多种沉积环境的变化,粒度参数散点图反映了多种动能影响了沉积物的沉积改造,综合判别分析对沉积环境的限定,得到了莱州湾南岸沉积物受到河水径流、潮流、波浪等共同作用形成。沉积物总体反映了莱州湾南岸长时期处于河流相和三角洲相的沉积环境,少数较细的粒度表现可能与研究区的多期海侵过程相对应。结果表明了粒度的综合分析对渤海南部的沉积环境有良好的辨识,是判断沉积环境的重要指标。</p

    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遗址区的微环境及气溶胶理化特征

    No full text
    为评价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内文物保存大气环境的历史演变,本研究于 2013&mdash;2014 年度冬夏两季,对展示厅玻璃护围内(遗址区)、外(游客通道)的大气环境进行 了监测与采样分析。结果显示,玻璃护围内存在温、湿度的季节性波动;遗址区 PM2.5 质量浓度 的夏季均值为 18.4&thinsp;&plusmn;&thinsp;4.6&thinsp;&mu;g∙m&minus;3,冬季均值为 28.0&thinsp;&plusmn;&thinsp;18.9&thinsp;&mu;g∙m&minus;3,遗址区与游客通道的 I/O 比值为 0.62&plusmn;0.23。仅在室外重度灰霾污染后,遗址区浓度高于游客通道。遗址区内气溶胶偏酸性,冬 季酸性强于夏季。 PM2.5 各化学组成中有机物所占比例最高(42%~ 51%),二次无机离子( 与 、 之和)夏季占 PM2.5 的 37%,冬季占 23%。遗址区内的文物依然面临微环境波动、 气溶胶酸性和水溶性组分的物理与化学风化威胁。</p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