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research outputs found

    塔里木河下游胡杨物候特征观测

    No full text
    以塔里木河下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为对象,对胡杨的开花期、展叶期、第一次展叶期、第二次展叶期、果熟期、叶黄期及落叶期等主要物候期进行观测。结果表明:胡杨各物候期中,开花期持续时间最短,3月29日至4月19日,果熟期持续时间最长,5月25日开始,10月13日结束。由于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的危害,胡杨有"二次展叶"现象,第一次展叶期为4月4日至5月1日,第二次展叶期为5月13日至6月4日。胡杨叶黄期和落叶期相重叠,叶黄期从9月26日开始,10月28日结束,落叶期从10月11日开始,11月12日结束。胡杨长达4个多月的果熟期与河道洪水期吻合,这有利于种子的传播、萌发及幼苗扎根,促进天然胡杨林种群的更新及演替

    塔里木河下游输水生态监测与修复

    No full text
    简要技术说明: 本项目依托塔里木河下游的生态输水工程,从输水过程中地表植被的生理生态变化,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过程,天然植被群落的恢复潜力,分析景观尺度上的生态变化,并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提出今后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的对策和建议。属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 课题组在大量野外调查、室内试验和高分辨率的遥感解译的基础上,分析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过程,量化了输水过程中的天然植被生理、生态变化,并进行了输水前后景观变化的遥感解译,建立了塔里木河下游生态恢复评价的量化指标体系,在以上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塔里木河下游生态恢复的潜力分析及恢复对策,建立了塔里木河下游GIS数据库。 ..

    胡杨雌、雄树物候特征差异比较研究/Phe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emale and male trees of Populus euphratica Oliv[J]

    No full text
    以塔里木河下游胡杨为研究对象,对雌、雄株胡杨的开花期、展叶期、第一次展叶期、第二次展叶期、果熟期、叶黄期及落叶期分别进行观测并对其物候特征的时空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雌、雄株胡杨的落叶期以外,其余的物候期均有差异。雌、雄株胡杨同时开花,但个体上下部分和雌、雄个体之间存在时空差异,开花期重叠较长,雌株开花期持续时间比雄株长3天,雄株花粉能被充分利用,有利于雌花授粉。雌株胡杨比雄株早7天展叶,雌株叶子要尽快地进行光合作用生产营养物质,提供果实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能量,从而保证胡杨顺利完成生殖过程。胡杨果实成熟发生时间有很大程度的不一致性,并果熟期的持续时间也有很大差异。胡杨种子生命力很低,如长达4个多月的果熟期与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时间相吻合,并执行漫溢式放水措施,有利于更多种子的传播、着床萌发。胡杨雌株叶黄期比雄株早,表明雌株胡杨受到的干旱胁迫强度比雄株大。雌、雄株胡杨的落叶期几乎没有差异。以上胡杨的物候特征是对环境条件适应所形成的一种生殖策略

    干旱区胡杨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特征/Characteristics of Populus euphratica leaf water and chlorophyll contents in an arid area of Xinjiang, Northwest China[J]

    No full text
    在阿拉干样区内,距河道不同距离选取40棵胡杨树(Populus euphratica)采样,使用相关分析方法探讨胡杨叶片相对含水量(fuel moisture content,FMC)、等效水厚度(equivalent water thickness,EWT)、叶绿素含量随距河道距离的空间差异,以及随地面温度的变化特征,并讨论了FMC、EWT和叶绿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FMC、EWT、叶绿素含量与河道距离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距河道越远,3项指标均随距河道距离的增加极显著的减少,其中EWT与距河道距离的相关性最大(-0.577).温度变化对FMC和EWT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但对叶绿素含量影响不大(P>0.05).因FMC、EWT的物理含义不同,它们的平均值在胡杨树个体尺度/水平上极显著相关,但在单片叶子尺度上FMC和EWT之间无显著相关(P>0.05),而胡杨树个体平均和单片叶子的EWT与叶绿素含量均极显著相关(P<0.01).由于EWT与距河道距离和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极显著,而且对温度变化不敏感,因此,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潜力,建议将EWT作为干旱区河岸生态系统植被含水量遥感监测的一个指标

    艾比湖干涸湖底6种景观类型不同深度富盐沉积物粒径的分形特征/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in Salt-rich Sediments from Different Depths under Six Different Types of Landscapes in the Playa of the Ebinur Lake[J]

    No full text
    干旱区干涸湖底在强烈的风蚀作用下成为盐碱尘暴的重要来源之一.为研究干涸湖底不同景观类型的抗风蚀效应,选择新疆准噶尔盆地西部艾比湖干涸湖底6种不同景观类型下的富盐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基于沉积物样品的体积粒径分布数据,运用单重、多重分形理论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排序方法,重点探讨艾比湖干涸湖底不同景观类型下富盐沉积物粒径分布分维值的分异特征.结果显示:胡杨林带(L1)、乔本结合带(L2)、草本结合带(L3)、芦苇荒漠带(L4)、梭梭荒漠带(L5)、无植被覆盖(L6)6种景观类型0~30 cm和30~60 cm的富盐沉积物分维值分别存在显著性差异.各景观0~30 cm分维值介于1.94~2.40,30~60 cm分维值介于1.92~2.53,总体均处于低位水平.0~30 cm平均分维值依次为L5>L1>L6>L4>L2>L3,30~60 cm平均分维值为L5=L1>L4>L6>L2>L3.富盐沉积物粒径分布分维值与粒径小于73.63 μm的体积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多重分形维数和CCA排序方法可以有效的揭示干涸湖底自然植被条件下不同深度富盐沉积物粒径分布的均匀性特征.指出干涸湖底风蚀控制研究方向应集中在根据湖区的富盐沉积物-植物特征,对富盐沉积物性状进行改良,提高原生物种幼苗存活率,通过生态修复防治盐尘暴

    艾比湖干涸湖底不同景观类型下富盐沉积物盐分积聚特征/Characteristics of Salt Accumulation in Salt-rich Sediments under Different Landscapes in the Ebinur Lake Playa, Xinjiang, China[J]

    No full text
    以艾比湖东南部历史时期干涸湖底为研究区,对6种不同景观类型下富盐沉积物进行采样分析.运用经典统计研究了干涸湖底各景观类型下富盐沉积物盐分含量及盐分积聚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景观类型的沉积物可溶性盐分含量差异显著.从平均值角度看,各景观类型表层沉积物中0~30 cm层的盐分含量占0~60 cm层盐分含量的70%,即沉积物盐分垂直分布呈强表聚性.各景观类型的沉积物盐分含量均属于中等变异强度(30%<Cv≤90%,中等变异性).富盐沉积物中阴离子以SO42-和Cl-为主,CO32-和HCO3-含量甚微;阳离子以Na+、Ca2+和Mg2+为主.不同景观类型沉积物盐分含量平均值从高到低规律是:梭梭荒漠带>无植被覆盖带>胡杨林带>芦苇荒漠带>草本结合带>乔本草本结合带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