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research outputs found

    海岸沙丘发育机制之研究现状评述

    No full text
    主要综述了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国内外对海岸沙丘发育机制的研究成果。 初步认为, 海岸沙丘发育于各 纬度 , 以沙源丰富、风况适宜和沙汇充足的海岸带最完好 , 分布在风暴浪作用的最高位置或最大天文潮线之上, 是 海滨 沙丘动力系统与陆地地表能量与物质交换的承载体。 在发育过程中, 沙源、波浪能量、风速、风区长度起决定 性作用, 海滩坡度、沉积物粒径、颗粒间的黏结力、空气密度、植被盖度等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在各种动力 地貌 系统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下, 沙丘的形态和规模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发育状态。 根据研究现状, 展望了我国海岸沙丘 的研究方向与基本内容

    连江流域植被的空间分布特征

    No full text
    利用1973、1988和2006年3期遥感数据,以归一化植被指数像元二分法为植被覆盖度估算模型计算连江流域不同时期的植被覆盖度,然后运用DEM地形高程数据及回归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海拔高度、坡向、坡度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程200~1600m、坡向90&deg;~160&deg;和坡度10&deg;~30&deg;范围内,因人类活动干扰较少和温度、水分等条件较好,植被覆盖度高、质量较好。(2)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受高程影响,其次为坡向,与坡度的相关性较小。(3)近33年连江流域植被覆盖度以剧烈增加区和稳定区为主,多分布于林场、自然保护区和人造林区等植被生境优越点。</p

    中国东南沿海老红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No full text
    老红砂是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呈现以棕红色、红色、橙黄色为主的半胶结中-细砂质沉积物。笔者综述了前人在老红砂的分布与形态、沉积特征、形成机制、发育时代、红化作用、古地理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其为晚更新世沉积物,主体属风成沉积,热带-亚热带湿热季风气候导致的含铁物质分解和氧化是砂体红化的主要原因。根据研究现状,对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重点做一探讨和展望。</p

    毛乌素沙漠东南缘 DGS1 层段 CaCO3记录的全新世气候变化

    No full text
    毛乌素沙漠东南缘萨拉乌苏河流域滴哨沟湾剖面 DGS1 层段主要由沙丘砂、湖沼相 和次生黄土组成。根据测年结果,该层段为全新世风沙沉积序列。通过对该层段 CaCO3的分析, 发现 CaCO3 含量在沙丘砂、湖沼相和次生黄土依次变化于 0.35% ~ 2.74%(平均值 1.03%)、 0.13% ~ 60.31%(平均值 22.16%)和 8.64% ~12.83%(平均值 9.21%),并与 DGS1 层段粒 度 Mz(平均粒径)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 0.68)。研究表明,毛乌素沙漠冬季风盛行时期 沙丘砂堆积, CaCO3 发生迁移;夏季风盛行时期湖沼相发育, CaCO3 相对聚集。据此,我们 认为 CaCO3 含量变化揭示了毛乌素沙漠在全新世以来经历了多次冬夏季风交互演替的气候变 化过程,全新世气候波动主要可分为 4 个阶段:全新世早期回暖期、全新世鼎盛期、暖冷过 渡期和冷干气候不稳定期。</p

    查格勒布鲁剖面记录的OIS3a巴丹吉林沙漠季风气候变化

    No full text
    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查格勒布鲁剖面与OIS3a相同时代的CGS3a层段记录了5. 5个由沙丘砂或者黄土与湖相构成的沉积旋回。通过对该层段140个样品的Rb,Sr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由沙丘砂或黄土至上覆河湖相Rb、Sr含量相应的由低增高,而Rb /Sr的分布则显示出与Rb和Sr含量变化相反的趋势,Rb、Sr含量与平均粒径Mz( &phi;)的相关系数都达到了0. 8以上。研究表明CGS3a层段经历了5次冬季风和6次夏季风交替的气候波动,这些气候事件与GRIP冰芯氧同位素记录的D/O事件能一一对应,Heinrich事件也在其中有很好体现。CGS3a层段所记录的千年尺度气候波动既是对东亚季风环流演变历史的体现,同时也是对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响应。</p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