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research outputs found

    西北干旱区湖泊沉积物中长链烯酮的古环境意义

    No full text
    近年来,U37K&#39;长链烯酮古温度指标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湖泊沉积物的研究中。综合分析我国西风区的湖泊沉积物记录,U37K&#39;对全新世暖期的记录存在较大差异,甚至有高达0.9的异常值出现,即湖泊表层水温在全新世超过30℃,这在气候意义上很难解释。为了更好地理解U37K&#39;在西北干旱区湖泊沉积物中的应用条件,文章对玛纳斯湖西岸的三处晚全新世湖滨沉积物钻孔进行了有机地球化学分析,首次确认了新疆玛纳斯湖湖泊沉积物中存在长链烯酮。通过分析U37K&#39;记录与长链烯酮含量的关系,并与其他西风区湖泊烯酮记录进行对比,发现长链烯酮的含量与干旱区湖泊的湖水位变化存在一定的关系,即长链烯酮含量的高低指示着湖水位的高低; 同时,U37K&#39;记录与长链烯酮含量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异常高的U37K&#39;值总是伴随着较低的烯酮含量(&lt;100ng/g干样),即产生于湖滨相或湖泊接近于干涸状态。由此,本文认为湖水位较低时,湖泊水体差异升温和长链烯酮的选择性分解可能是导致较高U37K&#39;出现的原因; 这样的U37K&#39;记录是不可靠的,不能用于定量计算古温度,但仍可用于反应冷暖趋势的变化。</p

    近千年来青海湖水热变化再重建

    No full text
    中国近千年来的水文气候变化大致以暖期时季风区相对湿润而西北西风区相对干旱为特征,处在季风边缘区的青海湖对验证此特征因此显得特别重要。然而相互不一致的青海湖研究结果还时常出现,多数时候与沉积物年代及所采用指标的解释的不确定性有关。本文重新分析了青海湖东部靠近沙岛水深5m处的一根2m的沉积柱里的有机指标,长链烯酮和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长链烯酮古温度指标、%C_(37:4)古盐度指标和直链烷烃的水生植物比(P_(aq))指标显示当代暖期(1850~2000A.D.)和中世纪暖期(800~ 1400A.D.)时湖水相对温暖,盐度较低和湖水深度增加,而小冰期时(1400~1850A.D.)相反;并且中世纪暖期相对当代暖期要温暖湿润,证实了以前从湖心深水沉积柱获得的烯酮结果。本文结果也显示至少在盐度变化明显的青海湖长链烯酮古温度指标不包括 C_(37:4)可能更合理一些;另外,气候从冷到暖的转变过程中,湖水温度和盐度变化似乎不同步,可能与径流输入的突然性增加有关。</p

    青藏高原北部太阳辐射影响的晚全新世温度变化

    No full text
    近年来, 小冰期(约公元1400~1850年)的气候变化已经得到了较为详尽的研究. 但是, 在中世纪暖期(约公元800~1400年)温度是否比近50年温度高这个问题上, 仍存在很多争论.有气候模型表明, 包括青藏高原北部在内的中亚地区在中世纪暖期的温度仍然低于现代温度. 然而, 这一区域包含中世纪暖期的高分辨温度记录非常有限, 通过气候建模得出来的结论仍有待商榷. 本文通过分析青藏高原北部的苏干湖和尕海的湖泊沉积物中的有机标志物, 重建了晚全新世2600年以来的基于长链烯酮U3k&#39;7指标的高分辨温度记录(如图1). 经过对比近50年来的沉积物记录和气象记录, 初步认为长链烯酮U3k&#39;7指标能够很好地用来重建青藏高原北部湖泊的晚全新世的温度变化. 通过指标-温度转换可知,整个晚全新世时期两个湖泊的温度变化幅度约为6℃. 两条记录都很好地记录到了包括现代暖期、小冰期、中世纪暖期在内的温度变化. 不仅如此,该温度记录还揭示了各个冷暖期内部存在着次级波动. 同时, 我们认为正是青藏高原北部柴达木盆地暖干-冷湿的环境, 使得湖水的温度变化被增幅.本研究连同之前已经发表的青海湖的古温度记录皆表明该研究区域中世纪暖期的温度略高于现代的温度, 与全球其他地区的记录相似而与气候模型的结论不同. 经估算, 中世纪暖期100年最高气温可能比现代高约0.5~1.9℃,表明中世纪暖期仍是一个气候上与现代暖期不同的特殊时期. 最终, 考虑了年代的不确定性之后, 该区域近1600年来的温度变化与太阳辐射强度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 温暖的时期对应着较强的太阳辐射, 反之亦然. 该结果表明了至少在青藏高原的北部,自然气候变化和太阳辐射有一定的相关性, 而太阳辐射可能是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力.</p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