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research outputs found

    我的力学缘

    No full text
    编者按:2016年1月16日,是力学研究所成立60周年纪念日。在1956年的这一天,由陈毅副总理亲笔签署的国务院批复文件下达,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正式成立,钱学森先生担任首届所长。在力学所走过的一甲子年间,力学人遵循钱学森的工程科学办所思想,为推进中国的近代力学事业、为推动中国的经济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力学所离退办和老科协力学分会向在力学所离退休同志征集回忆文章并编辑了纪念文集。老一辈力学人以国家需求为己任、艰苦创业和奋发拼搏的精神,是力学所60年奋斗史的精髓。本刊在&ldquo;情系科学&rdquo;栏目里陆续推出这批作品,以展示普通科技人员的风貌。 我的力学缘 杨耀栋 一九五八年夏天,《人民日报》报道:中国科学院决定在北京创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当年我在上海市控江中学高中毕业,在教导主任的安排、建议下,我报考了中国科大,由于我是红、绿色弱视患者,选择了对辨色力没有要求的力学系。于是,我这个从工人新村出来的翻砂工人的儿子就开始了一生的力学缘。 一九五六年&ldquo;向科学进军&rdquo;的号召发出后,当时的年轻人投身中国科学事业的热情高涨。一九五八年上海市中学数学竞赛的前三名何明元、吴永礼和王自强三位,放弃了可以免试进入全国任何一所大学数学系的机会而报考了中国科大力学系,最终来到力学所,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当时力学所在我们年轻人心中的地位。 当时科大的办学宗旨是:全院办校,所系结合。钱学森先生是我们系的主任。钱主任非常重视我们的基础科学的学习,他聘请为我们讲数理化三门基础课的主讲教授分别是:严济慈先生讲普通物理,吴文俊先生讲高等数学,蒋丽金先生讲普通化学,这三位先生都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学部委员。可以想象,我们在学习上享受到了多么&ldquo;奢侈&rdquo;的待遇了吧! 据统计,每1000名科大学生出一位院士,但是在我们力学系五八级中竟然出了白以龙、王自强和徐建中三位院士,相当于100人出一位院士。当然这是他们三位的天分和努力的结果,也与我们接受的良好教育不无关系。 在校学习的五年多时间里,多次聆听钱学森先生的讲话,他讲的许多内容我已记不清楚了,但是他说我们力学工作者永远都是工程师的助手,这句话永远留在我的脑子里。作为力学工作者,我一生的工作经历也表明了我的工作的确都是为第一线的工程师服务的。 在力学所,我在两个实验室工作过,开始在十一室的F2超声速风洞工作,这时刚参加工作,主要还是学习、了解实验技术,锻炼自己,充实自己。那时,我白天在实验室敲敲打打,晚上在办公室学习各种文献资料。回忆这一段时间自己受到的锻炼真是收益不浅,为后来的工作积累了经验和能力。 作者在风洞中安装飞行器模型和测力天平</p

    在高超声速脉冲风洞中使用的六分量天平测力系统和10°尖锥模型的气动力测量

    No full text
    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 JF-4B 高超声速脉冲风洞中,对于半锥角为10°的尖锥模型进行了来流马赫数为7.8和9.9的吹风实验,在不同的α角和β角下使用六分量的压电天平进行了气动力测量。用以鉴定六分量测力系统的可靠性,并检验了新的试验段和α角与β角分别单独可变的模型支架对模型测力实验是否有干扰。实验结果与文献给的结果进行比较表明:六分量压电天平测力系统给出的实验数据是比较可靠的

    An aerodynamic experiment research of the hypersonic waverider vehicle

    No full text
    以绕楔高超声速流场为基础,用流线追踪法生成了一种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概念构形、初步探索了高超声速飞行器机身/推进系统一体化气动构形设计方法,开展了高超声速测压实验,结果表明:该类构形飞行器在高超声速飞行时,可以产生较高的升阻比,前体的预压缩效果明显,是以吸气式冲压发动机动力的有效途的飞行器构形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