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research outputs found

    新疆天山自然遗产分类保护研究

    No full text
    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在联合国主导下已成为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国际自然保护行动。在遗产地的保护与管理中,需要针对遗产地自身核心价值和所面临的周边干扰因素制定合理的保护模式。本论文以新疆天山遗产地为例,通过与全球65项山地自然遗产地对比,选取山地自然遗产相关的价值载体(包括森林、草地、湿地、冰川、典型地貌)作为核心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和GAP空间叠加技术,构建基于遗产价值载体特征以及自身脆弱性的保护度评估体系,并研究不同价值载体的保护等级空间分布特征。通过景观格局和缓冲区分析方法,确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放牧等因素对各遗产价值载体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最终,确定遗产地不同遗产保护度等级分区的遗产保护模式。本文对于指导山地自然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为今后山地自然遗产相关的保护与管理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本文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 (1)山地自然遗产价值载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①基于对山地自然遗产分类保护概念和范畴的界定,对全球65项山地自然遗产地进行对比,选出森林、草地、湿地、冰川、典型地貌作为山地自然遗产相关的价值载体。②根据山地自然遗产的IUCN技术评估报告和IUCN对世界自然遗产的统计分析报告,认为生物资源开发、开发建设、管理和制度因素、自然资源开发、污染、遗产使用、交通设施、服务设施等是威胁全球山地自然遗产地保护的影响因素。 (2)建立山地自然遗产分类保护评估体系。①运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确定价值载体评估指标及权重,采用多因子加权评价方法构建森林保护度、草地保护度、湿地保护度、冰川保护度、典型地貌保护度的保护度评估指标体系,确立保护度阈值。②通过对山地自然遗产影响因素的研究,认为旅游和道路建设使得遗产地景观破碎化、迫使野生动物被动迁移或丧失、阻隔物种传播和迁移的通道并改变区域土地利用方式。③归纳总结出山地自然遗产地的保护模式,包括圈层保护模式、廊道模式、生态型模式、景观牧业模式、博物馆模式以及博弈模式。 (3)新疆天山遗产地价值载体保护度与各片区遗产保护度的空间分异分析。①遗产地森林保护度高、较高值区分布在库尔德宁片区云杉林分布最好、群落结构最丰富的区域。②草地保护度的高值区分布在遗产地的河流沿岸、植被覆盖程度较好、景观较好、退化程度较低的区域。③巴音布鲁克湿地保护度的高值区分布在景观美学价值高、河网密度大、以良好的沼泽生境为主的区域。④冰川保护度的高值区集中在冰舌外缘、冰缘附近以及冰川较为完整的区域。⑤托木尔红层地貌保护度的高值区分布在红层地貌南部,坡度较高、土地利用类型以裸岩石砾地为主,土壤侵蚀度高的区域。⑥新疆天山遗产地的各片区,托木尔遗产保护度高值区呈线状分布在冰川冰舌末端以及点状分布在美学价值最高的区域;喀拉峻-库尔德宁遗产保护度高值区连片分布于库尔德宁北部云杉林分布最为丰富的区域以及喀拉峻大草原内库尔代河支流的下游河岸带和北部的林缘线附近;巴音布鲁克片区遗产保护度高值区连片分布于片区内湿地类型中;博格达片区遗产保护度高值区呈片状分布在天池景区附近的森林生境内,呈点状分布于博格达峰附近。 (4)新疆天山遗产地影响因素及价值载体保护模式。①新疆天山遗产地旅游活动影响显著的区域为博格达片区,放牧活动影响的区域为巴音布鲁克和喀拉峻-库尔德宁片区,旅游影响因素包括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辅助道路建设、旅游垃圾等。②森林价值载体主要受旅游活动影响,通过旅游影响区内的景观仿生生态型模式、廊道模式、圈层生态型保护模式对林地生境的动植物进行保护。③草地载体受到放牧和旅游活动的影响,主要通过景观牧业模式、载畜量控制、限牧、围栏保护、草场建设、保护监测与灾害防治的形式对其进行保护。④巴音布鲁克湿地主要受到放牧和旅游活动的影响,通过仿生态型模式进行保护。⑤冰川的保护主要通过限制人为活动以及冰川监测站点的建立对其进行保护。⑥红层地貌通过仿生态型模式、地质监测等方式对其进行保护。 (5)新疆天山遗产地各片区保护模式。①托木尔片区通过圈层、廊道、生态型、景观牧业模式在空间上相互组合对遗产地片区进行保护;考虑遗产地的宣传、展示以及遗产地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博物馆、博弈模式),片区内通过多模式穿插的形式实现对托木尔遗产地的保护。②喀拉峻-库尔德宁片区通过六种模式相互组合的形式对片区进行保护,博弈模式主要体现在景观保护以及合理放牧方面,另外通过监测点的建立防止区内发生狩猎、森林砍伐现象。③巴音布鲁克片区的保护模式中,圈层模式、景观牧业模式与生态型模式在空间上部分重合。区内通过博弈模式解决放牧、旅游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博物馆的建立对湿地遗产价值进行保护和宣传。④博格达片区廊道模式与圈层模式在空间上相互穿插,生态型模式主要集中在天池景区附近,通过博弈模式分析遗产地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为区内后期禁牧、轮牧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6)本研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①禁牧、轮牧政策和生态补偿政策。依据草场的载畜量、草场恢复时间以及牧民的意愿确定遗产地的轮牧、禁牧政策;对牧民搬迁制定资金、实物、技术以及产业等方面的生态补偿政策。②旅游业对牧业差额补贴的政策。遗产地的草地保护实行合理放牧与旅游相结合的形式,对因为旅游活动造成的限制放牧实行旅游对牧业的差额补偿,以此保证牧民的经济收入。③保护监测政策。制定相关保护监测政策,对监测站点的建立、监测数据以及监测人员进行管理,以达到对遗产地的保护监测与预警。④财政补贴政策。在财政上根据遗产地实际情况给予调剂和补助,通过政府投入、社会各界和国际组织捐赠、捐助等渠道,筹集遗产地保护专项资金,用于遗产地的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环境监测、生物资源与栖息地保护、科研以及遗产教育宣传相关的建设

    新疆区域旅游关联与景区系统分形结构的关系/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tourism interrelation and fractal structure of scenic spots in Xinjiang[J]

    No full text
    不同的自然、历史条件与社会经济背景使得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各不相同.借助旅游经济模型讨论了区域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和旅游经济联系隶属度.研究表明,新疆各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很不均衡,乌鲁木齐和昌吉地区构成强联系区,其它地区和城市构成一般联系区;强联系区的容量维和信息维均小于一般联系区,表明旅游景区数量在各地区间的分布变差相对较小,景区分布相对较均衡;一般关联区旅游景区系统的容量维和信息维数值偏大,说明旅游景区数量在各地区间的分布变差相对较大,呈高度集中式分布

    乌鲁木齐市旅游气候与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Tourism Climate and Its Comfort Degree in Urumqi[J]

    No full text
    利用乌鲁木齐1962-2011年的月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等影响旅游气候舒适度资料,对其进行年际、年内变化规律分析.在计算温湿指数(THI)、风寒指数(WCI)和着衣指数(ICL)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新的综合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分析乌鲁木齐市综合旅游气候舒适度,划分出适宜于旅游的季节.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5-9月为适宜旅游期,4月为年内旅游从不适宜到适宜的过渡期,10月为年内旅游从适宜到不适宜的转变期,11月至翌年3月为不适宜旅游期.近50 a以来,乌鲁木齐市气温升高、风速降低、降水量增加、相对湿度基本保持稳定,气候特征呈暖湿化趋势,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游客,并增加了游客出游期间的舒适度;冬春季气温的升高,使全年中适宜旅游的时间增加,对旅游业发展有促进作用

    自然遗产地生态脆弱性分析与评价——以托木尔区域为例/Assessment and analysis of eco-environment vulnerability in Tomur region of natural heritage site[J]

    No full text
    以托木尔区域为研究区,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结合生态环境特征,选取分离度、分维数倒数、破碎度、植被覆盖指数和土壤侵蚀指数作为评价指标,探讨各景观类型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度的空间分异规律,并依据生态环境的脆弱度等级结果进行区划.结果表明:(1)依据研究区海拔、坡度值划定地貌特征区,包括极高山、高山边缘区,南北部中山区,红层地貌区和南北部低山丘陵区;(2)建设用地的分离度最大,各景观类型的分维数倒数值差别不大,低覆盖度草地破碎度、景观类型脆弱度最大;(3)托木尔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度指数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度指数空间表现为“北低南高”的趋势,自然因素是影响生态环境高脆弱度区域(7~9级)的主导干扰因素;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共同作用于生态环境中脆弱度区域(4~6级);影响低脆弱度区域(1~3级)生态环境脆弱度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5)根据研究区内生态环境脆弱度值,结合当地自然特征、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研究区可划分为保护区、限制开发区和可开发区,并对其实施差别化的政策管理与保护措施

    中亚制造业发展的空间差异与结构特征/Manufacturing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in Central Asia[J]

    No full text
    中亚经济地理是世界地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疆的向西开放战略起到基础支撑作用.制造业布局是中亚经济地理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中亚五国制造业发展的空间格局和结构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中亚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其发展制造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受前苏联推行的“劳动分工”政策影响,中亚五国的制造业结构相对单一.独立后五国的制造业在经历初期的衰退后开始发展,产业多样性有所增强,但由于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大幅下降,由1994年的53.6%降至2010年的约30%.制造业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呈现以下特点:制造业空间分布不均衡,哈萨克斯坦制造业在五国中占具核心地位;哈国内制造业空间分布也呈现“东高西低”的不均衡分布格局;五国制造业有进一步重型化趋势;轻工业整体发展稳定,部分国家轻工产品依赖进口;制造业发展依赖外商投资和技术支持

    乌鲁木齐市居民出行行为的空间特征和碳排放分析/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residents' outings and carbon emissions in Urumqi City[J]

    No full text
    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从微观机制探讨城市空间结构、居民出行行为和碳排放的关系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2011年乌鲁木齐居民出行日志调查数据,在分析居民基本出行特征和通勤空间特征的基础之上,探讨了不同城市空间的居民出行碳排放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乌鲁木齐市居民出行以通勤类出行为主,居民出行在空间上存在差异性,内城中心区和郊区卫星城人均出行次数高于其他区域.城市南、北发展不平衡对郊区居民出行产生影响.②乌鲁木齐市居民通勤的实际平均出行距离为4.9 km,相比于东部大城市具有通勤距离短而通勤时间长的特征.通勤距离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由内向外递增趋势.③201 1年乌鲁木齐市居民日常出行人均直接碳排放量为682.95 g,居民日常出行碳排放表现为中心区和卫星城的低碳化、近郊区居民中碳化和远郊区居民的高碳化

    新疆天池景区生态安全度时空分异特征与驱动机制/Characteristics of temporal-spatial differences in landscape ecological security and the driving mechanism in Tianchi scenic zone of Xinjiang[J]

    No full text
    本研究基于2000、2010年新疆天池风景名胜区的TM遥感影像、2000-2010年新疆统计年鉴、野外实地调查等数据,构建研究区的景观生态安全度,采用ESDA、半变异函数空间分析、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各样点景观生态安全度的时空演变特征,探讨导致格局演变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2000-2010年,高景观生态安全度范围由南向北转移;中景观生态安全度区域由南北向中部集中;低景观生态安全度呈现由南向北扩散的趋势.②景观生态安全度全局空间自相关较显著,随时间演变,空间集聚水平降低;局域空间自相关呈现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转变的趋势.③变程范围内,景观生态安全度值的各向异性与弱空间相关性特点是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④经度、纬度、海拔因子对景观生态安全度的影响显著;放牧、旅游以及政策活动影响景观生态安全度中小尺度格局,对景观生态安全度的演变有重要影响

    山东省高等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J]

    No full text
    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ArcGIS空间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山东省139个高等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特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山东省的旅游景区主要以自然类和历史文化类景区为主,二者比例超过景区总量的45%;5A、1A级景区偏少,2A、3A、4A级景区为主体;(2)高等级旅游景区的R值、G值、Gini值、CV值分别为0.8114、29.44、0.9091和156.28%,表明其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分布,依据上述指标可将17地市划分为4个层级,其主要集中于青岛、临沂、烟台、济南等第一、二层次的地市;(3)53.24%的高等级旅游景区分布在半径30 km的缓冲区内,其在空间上呈现"中心..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