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research outputs found

    新疆和静野生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区系分析/Analysis on the diversity and flora of wild seed plant in Hejing of Xinjiang[J]

    No full text
    运用植物区系地理学基本原理,以和静地区所分布的野生种子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种子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与区系地理成分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共有种子植物80科369属994种,分别占新疆总科、属、种总数的69.57%、50.34%、28.42%;科的组成中,大型科(≥50种)、中型科(11~50种)共有18科,占本区科总数的22.50%,其所包含的属、种数量却分别占本区植物区系的相应比例为68.83%、77.77%,区系的优势科特征明显;在属的组成中,单种属和寡种属(2~5种)的比例比较高,有338属,631种,占到总属数的91.60%、总种数的63.48%;该区有新疆特有种植物32种,隶属15科25属,占新疆特有种总数的12.55%;区系地理成分中,科分布类型有22科,可划分为6个类型7个变型,以北温带地理成分为主,占该区非世界分布科总数的56.41%;属有203属,可划分为12个类型17个变型,以温带地理成分为主,占非世界分布属64.86%

    新疆肖塘地区农牧交错带胡杨林现状调查[J]

    No full text
      基于新疆肖塘地区农牧交错带天然胡杨林下18个采样点216个土壤样品和2.00 hm2的胡杨样地,研究了胡杨林土壤盐分及pH特征和胡杨林种群结构。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全盐含量在10 cm深处达到最高然后随着深度的增加,全盐含量降低;pH值在垂直方向没有明显差别。研究区胡杨林生长受土壤盐分胁迫,林分稀疏,种群结构残缺,表现出衰退趋势,如果持续仅有少量根蘖个体更新,胡杨林将向衰退方向演替,直至消亡

    生物降解膜覆膜节水对沙砾土壤含水量及葡萄幼苗生长的影响/Effects of biodegradable film mulch on water content of sandy soil and growth of grape seedlings[J]

    No full text
    为了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利用率,加快生物降解膜的应用,以葡萄扦插苗为材料,在吐鲁番市二堡乡设置覆膜区和无覆膜区,其中覆膜区采用生物降解膜节水种植技术和3种不同膜(完全生物降解膜、半生物降解膜、普通膜)处理,持续观测90 d ,以无覆膜及覆膜区内普通膜为对照,分析生物降解膜作用下沙砾土壤含水量及葡萄幼苗生长的变化。结果表明:覆膜区比无覆膜区节水可达到60%;覆膜作用下可明显增加10~40 cm沙砾土层含水量,保水性能均高于无覆膜对照;覆膜区完全生物降解膜作用明显增加了葡萄幼苗的发芽数、叶片数、叶面积、新梢宽度生长量、新梢节数生长量;半生物降解膜明显增加了幼苗的发芽数、叶片数、叶面积、新梢叶片数生长量,但叶片多为展开的新叶,叶面积较小;普通膜明显增加了幼苗的发芽数、新梢节数生长量。覆膜对幼苗基径、新梢宽度、新梢长度、新梢节数及新梢叶片数、新梢长度生长量影响不显著。研究认为覆膜区完全生物降解膜不仅具有较好的保水性,还能促进大部分幼苗生长指标,综合效果最佳

    转基因小麦中无选择标记基因的研究进展/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No Selection Marker Genes in Transgenic Wheat[J]

    No full text
    基因工程技术给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希望和财富,但该技术中使用选择标记基因对生态、环境、非靶标生物等可能带来的危害等安全性问题,已倍受人们的关注和成为学者们研究、讨论的热点。文章综述了作为世界主要粮食作物-小麦转基因研究中应用获得无选择标记基因的遗传转化系统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无标记基因直接转化、基因枪法介导的共转化剔除选择标记基因、利用转座子介导的再定位剔除选择标记基因、位点特异性重组剔除性选择标记基因,并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展望了获得无选择标记技术的前景

    多枝柽柳幼苗根系形态及生物量对不同灌溉处理的响应/Response of root morphology and biomass of Tamarix ramosissima seedlings to different water irrigations[J]

    No full text
    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是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林中的优势灌木,对荒漠河岸植被群落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该文通过研究多枝柽柳幼苗根系形态对不同灌溉处理的响应,分析人工水分干扰对多枝柽柳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实验设计了侧渗分层和地表灌溉两种给水方式和高灌(50 L 株-1)、中灌(25 L 株-1)、低灌(12.5 L 株-1)三个给水水平,并在整个生长季节监测每个植株的生物量及根系形态参数.结果显示:与地表灌溉比较,侧渗分层的灌溉方式显著提高了细根(0.5 mm<d<2 mm)长、细根表面积和根系生物量,并使根系生长至160 cm深度的土层,大于地表灌溉深度(80-100 cm);侧渗分层灌溉+高灌的组合促进根系生长的效果最显著(p<0.05);侧渗分层灌溉方式下总细根(d<2 mm)的比根长随着给水量的增加显著增大,而地表灌溉下比根长无显著变化;侧渗分层灌溉方式下根冠比总体小于地表灌溉方式,即侧渗分层灌溉使多枝柽柳地上部分发育较好.因此,侧渗分层灌溉方式有显著促进多枝柽柳幼苗在生长早期快速发育的效果

    地上生物量负向扰动对干旱荒漠区补植沙拐枣幼株光化学过程的影响/Effects of defoliation disturbance of aboveground biomass on photochemical process of reforested Calligonum caput-medusae saplings in arid desert[J]

    No full text
    本研究通过试验模拟了不同强度的地上生物量刈割扰动(对照,30%,50%和70%),并监测了试验沙拐枣幼株的光化学特性,旨在研究补植灌木人工刈割作为饲草过程中,地上生物量负向扰动对沙拐枣幼株光系统Ⅱ(PSⅡ)光化学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扰动强度与幼株光化学过程的响应并非简单线性关系;扰动30%地上生物量的幼株表现出最高的PSⅡ光化学效率与光合能力;高强度地上生物量负向扰动下,虽然幼株能通过自身调节机制保证PSⅡ的正常功能与完整性,并能在光化学过程被抑制时通过热耗散消耗多数过剩激能,使过剩激能份额保持稳定,但是高强度的扰动(>50%)将降低幼株光合能力,电子传递速率及光化学效率与活性,并最终影响幼株的正常生长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