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research outputs found

    广州城区PM_(2.5)中水溶性有机碳浓度特征及其来源

    No full text
    水溶性有机碳(WSOC)是碳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显著的环境与气候效应。该研究在广州城区采集了冬季和夏季PM_(2.5)日样品,分析了其中的水溶性有机碳、水溶性离子、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等化学成分,同步收集了臭氧(O_3)的浓度资料,并利用因子分析模型(FA)探讨了广州城区大气PM_(2.5)中WSOC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冬季和夏季WSOC的平均浓度分别为(9.2&plusmn;6.2)&mu;g/m~3和(5.2&plusmn;3.1)&mu;g/m~3,浓度处于较高水平。冬夏两季WSOC与基于EC 示踪方法估算的二次有机碳(SOC)均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且夏季WSOC与O_3亦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了广州城区观测的WSOC在夏季能较好地示踪SOC的污染程度。因子分析结果则进一步揭示了广州城区WSOC 主要来源于SOC的生成和生物质燃烧,而其它污染源对其贡献较小。</p

    中国西部背景地区PM_(2.5)化学组分特征及其对大气散射系数的影响

    No full text
    于2009年春、夏和秋季在全球大气本底基准监测站青海瓦里关同步观测了PM_(2.5)中主要化学成分和大气散射系数(b_(sp)).结果显示,观测期间瓦里关PM_(2.5)浓度年均值为(12.6&plusmn;12.0)&mu;g&middot;m~(-3),显著低于国家年均值标准.总水溶性无机离子和碳气溶胶浓度分别为(1.7&plusmn;1.6) &mu;g&middot;m~(-3)和(3.2&plusmn;1.0) &mu;g&middot;m~(-3),分别占PM_(2.5)浓度的16.5%和25.4%.基于IMPROVE经验公式,瓦里关b_(sp)最主要的贡献因子是有机物(OM)和土壤尘(FS),贡献率分别达到48%和28%,其它组分对b_(sp)的贡献率均小于10%.</p

    成都城区PM_(2.5)季节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No full text
    于2009&mdash;2010年各季节典型月在成都城区采集了大气PM_(2.5)样品,对PM_(2.5)的质量浓度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含碳组分、水溶性无机离子和元素)进行了测定. 结果显示:成都城区PM_(2.5)平均质量浓度高达(165.1&plusmn;85.1)&mu;g&middot;m~(-3),是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年均PM_(2.5)限值的4.7倍. OC、EC和水溶性二次离子(SO_4~(2-),NO_3~-和NH_4~+)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2.6&plusmn;10.2)&mu;g&middot;m~(-3),(9.0&plusmn;5.4)&mu;g&middot;m~(-3)和(62.8&plusmn;44.3)&mu;g&middot;m~(-3),分别占PM_(2.5)浓度的13.7%、5.5%和38.0%. PM_(2.5)及其主要化学成分浓度季节特征明显,即秋冬季高于春夏季. 利用正交矩阵因子分析(PMF)对成都城区PM_(2.5)的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土壤尘及扬尘、生物质燃烧、机动车源和二次硝酸盐/硫酸盐的贡献率分别为14.3%、28.0%、24.0%和31.3%. 就季节变化而言,生物质燃烧源贡献率在四个季节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土壤尘及扬尘的贡献率在春季显著提高;机动车源的贡献率在夏季中表现突出;而二次硝酸盐/硫酸盐的贡献率在秋冬季中则最为显著.</p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