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research outputs found

    水质酸化对双棘臂尾轮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No full text
    用人工酸化的东湖水为培养液对双棘臂尾轮虫进行室内单个体培养研究.结果表明,与用未酸化的东湖水培养结果相比,轮虫非混交雌体的平均产卵量在 pH6. 5、5 5和 4. 5时增加,而在 pH3.5时减少.在 pH5.5和 3.5时轮虫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增大,种群中无混交雌体出现;而在pH6.5和4.5时内禀增长率减小,混交雌体百分率增大.在本实验pH范围内,双棘臂尾轮虫具有耐酸性

    培养液更换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休眠卵形成的影响

    No full text
     在种群累积培养状态下研究了培养液更换对萼花臂尾轮虫( Brachionus calyciflorus)休眠卵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液不予更换的情况下,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的产量和形成效率分别为 724 3333± 40. 5257ind(6d.20mL)-1和 6 .0361± 0. 3377ind(5 × 106 cells)-1(al-gae diet)与之相比,当培养液每 2天更换一次时,其休眠卵的产量和形成效率分别下降至637.3333±16. 8028ind.(6d·20mL)-1和5

    不同培养条件下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的萌发

    No full text
    为确定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的最适形成条件,或为提高特定培养条件下形成的休眠卵的萌发率,对不同温度、食物、光照和pH条件下萼花臂尾轮虫形成的休眠卵进行了萌发研究。发现不同培养条件下形成的休眠卵在不同萌发条件下的萌发历时均为实验开始后的第1-7天,萌发率高峰均出现的第1-3天,在萌发温度为15℃-30℃范围内,20℃下形成的休眠卵在20℃的萌发温度下累积萌发率最高,为52.50±6.89%;母体以小球藻为食物时,其所产休眠卵的平均累积萌发率为27.92%,显著大于以斜生栅藻或蛋白核小示藻和斜生栅藻所组成的混合藻为食物时;休眠卵形成和萌发时的光照条件下其累积萌发率无显著的影响;pH6.5和7.5条件下形成的休眠卵的累积萌发率较高,分别为32.50±7.07%和38.75±15.53%。本研究和已报道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条件下形成的休眠卵在不同条件下萌发时均呈同步萌发型式;20℃和pH7.5分别是武汉东湖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形成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条件

    食物种类和浓度对壶状臂尾轮虫实验种群动态的影响

    No full text
    使用浓度为0.3mg/mL的椭圆小球藻、尖细栅藻和两者以1:1(湿重比)组成的混合藻在26±1℃下对壶状臂尾轮虫进行单个体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三类食物对轮虫的胚胎发育时间和平均寿命无显著影响,但投喂小球藻时轮虫的生殖前期明显比投喂栅藻或混合藻时短,投喂小球藻时轮虫的生殖期明显比投喂栅藻时长;轮虫的生殖后期历时以栅藻组最长,混合藻组次之,小球藻组最短,三者间具显著差异。轮虫的繁殖率、产卵量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均以小球藻组最高,混合藻组次之,栅藻组最低。由此可见,小球藻是该种轮虫培养的最适饵料。以浓度为0.

    不同培养条件下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的萌发

    No full text
    为确定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的最适形成条件 ,或为提高特定培养条件下形成的休眠卵的萌发率 ,对不同温度、食物、光照和 pH条件下萼花臂尾轮虫形成的休眠卵进行了萌发研究。发现不同培养条件下形成的休眠卵在不同萌发条件下的萌发历时均为实验开始后的第 1~ 7天 ,萌发率高峰均出现在第 1~ 3天。在萌发温度为15℃~ 30℃范围内 ,2 0℃下形成的休眠卵在 2 0℃的萌发温度下累积萌发率最高 ,为 5 2 5 0± 6 89% ;母体以小球藻为食物时 ,其所产休眠卵的平均累积萌发率为 2 7 92 % ,显著大

    食物种类和浓度对壶状臂尾轮虫实验种群动态的影响

    No full text
    使用浓度为0.3mg/mL的椭圆小球藻、尖细栅藻和两者以1:1组成的混合藻在26±1℃下对壶状臂尾轮虫进行单个体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三类食物对轮虫的胚胎发育时间和平均寿命无显著影响,但投喂小球藻时轮虫的生殖前期明显比投喂栅藻或混合藻时短,投喂小球藻时轮虫的生殖期明显比投 藻时长;轮虫的生殖后期厍时以栅藻组最长,混合藻组次之,小球藻组最短,三者间具显著差异,轮虫的系列率,产卵量和种群内增长率均

    萼花臂尾轮虫交配行为和受精作用研究

    No full text
    萼花臂尾轮虫的交配行类在致可分为5个阶段,除雌雄性比为1:2和13时混交雌体的受精率为100%外,其余性比下混交雌体的受精率皆无显著的差异。可受精的混交雌体自分率和具有精能力的雄性百分率皆降年龄的增大而下降,的有的混交雌体在出生后的4h内均易于受精,以后随着雌长(X,h)的增加,可受精的混交雌体百分率(Y,%)呈非线性下降,Y=166.6386-17.813X+0.4837X^2,当岭长达18h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