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research outputs found

    四大家鱼仔幼鱼耳石微结构的特征及其应用研究

    No full text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四大家鱼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养殖对象,对其生物学、生理、生化、遗传、养殖等领域具有众多研究,但有关其耳石微结构特征的研究仅有极少的报道。本文以1998年5-6月采自长江九江江段,1999年5-6月采自长江纱帽和石码头江段的天然仔鱼,1998年和1999年的6-9月分别采自长江新滩口江段、石码头江段、五湖、洪湖和洞庭湖的天然幼鱼为材料,同时以1999年5-6月采自洪湖市柏枝渔场和华中农业大学鱼种站的人工繁殖仔鱼及1999年10月采自华中农业大学鱼种站的人工养殖幼鱼为对照材料,研究了仔、幼鱼的耳石微结构特征,并将其应用到天然仔、幼鱼的日龄鉴定,孵化期推算,体长、体重生长研究以及早期营养水平评价等工作中。主要结果如下:1.仔鱼的耳石上可观察到原基、中心核和生长轮等。耳石原基和中心核一般为1个,圆形或卵圆形,极少数耳石具有双原基、三原基或双中心核。一些天然和人工饲养仔鱼的耳石上均出现了初次摄食标记轮,正常摄食的草鱼仔鱼的耳石上还出现了可能与卵黄完全吸收相关的外标记轮。天然仔鱼在从野外转入实验室饲养的过程中,耳石上出现了转移标记轮。天然仔鱼的生长轮清晰度很差。草鱼仔鱼中,可清晰分辨生长轮的矢耳石占10%以下,微耳石占26%以下;鲢仔鱼中,矢耳石占33%以下,微耳石占40%以下;青鱼仔鱼中,矢耳石占22%以下,微耳石占34%以下。人工饲养仔鱼的生长轮清晰度高。草鱼仔鱼中,可清晰分辨生长轮的矢耳石占95%,微耳石占88%;鲢仔鱼中,矢耳石占45%,微耳石占90%。天然仔鱼经实验室饲养一段时间后取耳石检测发现,转移标记轮以内的生长轮清晰度差,其外的生长轮清晰度高。实验室饲养条件下,草鱼和鲢饥饿仔鱼的耳石上仍沉积了清晰的生长轮。长江中水温的昼夜波动幅度很小,而饲养条件下水温昼夜波动幅度较大,这是引起天然和饲养仔鱼耳石生长轮清晰度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2.根据耳石透明性的差异,可将草鱼幼鱼的微耳石划分为中央暗区和外部亮区两个部分。人工养殖个体的暗区生长轮数和大小均大于天然个体,暗区和亮区的特征比较稳定,生长轮清晰,对比度好,宽度比较均匀;天然个体的暗区和亮区表现形式多变,暗区的生长轮清晰或不清晰,亮区的生长轮清晰,但宽度波动较大。3.天然草鱼仔鱼微耳石的生长轮宽度变幅为1.19-6.52 1μm,矢耳石为2.21-7.48怔;鲢仔鱼微耳石为0.9-6.10um,矢耳石为1.40-7.09μm;青鱼仔鱼微耳石为1.35-7.24μm,矢耳石为1.95-5.74μm;鳙仔鱼微耳石为0.94-3.12μm,矢耳石为1.29-6.86μm。仔鱼耳石生长轮的宽度一般比较稳定,但越早沉积的生长轮,其宽度的频率分布峰值越集中,对应的生长轮宽度较大,越晚沉积的生长轮,峰值越分散,且往往表现为两个高峰,一个高峰对应的值较大,另一个高峰对应的值较小。仔鱼的耳石半径与其日龄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4.仔鱼的体长与耳石直径呈线性相关。幼鱼的体长与微耳石长呈线性关系。幼鱼的体重与微耳石长呈幂函数关系。5.采自九江、石码头和纱帽江段的草鱼仔鱼的日龄分别为8-16d、6-16d和4-9d,采自九江和石码头江段的鲢仔鱼的日龄分别为7-26d和7-15d,采自九江、石码头和纱帽江段的青鱼仔鱼的日龄分别为11-23d、6-20d和7-9d,采自九江江段的鳙仔鱼的日龄为10-23d。1 999年7月13-14日和8月5日采自新滩口江段,7月6-8日采自石码头江段,6月30日和8月5日采自五湖的草鱼幼鱼的日龄分别为27.5-70.5d、82.5-109d、36.7-69d、37-59d和73.3-104d。1999年6月30日、7月14日和8月5日采自新滩口江段、1999年8月5日采自五湖的鲢幼鱼的日龄分别为38-45.5d、50-84d、72.5-108d和80.3-85.5d。1999年5-6月从石码头江段采集的5次鱼苗可能来自四次江汛,分别发生在4月下旬到5月初、5月中旬、5月下旬和6月初。其中,5月7日和5月16日采集的仔鱼来自同一次江讯。根据日龄的推算,九江仔鱼可能来自武汉以上江段的家鱼产卵场,纱帽和石码头的仔鱼可能来自上游峡区的产卵场。6.家鱼仔、幼鱼的体长和体重生长符合线性模型或指数模型,指数模型的符合程度优于线性模型。采自石码头江段的草鱼仔鱼的体长平均生长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11mm/d和0.0132;采自新滩口江段、石码头江段和五湖的草鱼幼鱼的体长和体重平均生长率分别为2.085mm/d和1.247g/d,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0248和0.0769。采自九江和石码头江段的鲢仔鱼的体长平均生长率分别为0.119mm/d和0.0784mm/d,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0145和0.0124;采自新滩口江段的鲢幼鱼的体长和体重平均生长率分别为1.016mm/d和0.5047g/d,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0115和0.0361。采自纱帽和石码头江段的青鱼仔鱼的体长平均生长率为0.124mm/d,特定生长率为0.0133。7.家鱼天然仔鱼中存在均匀、消瘦和很消瘦三种体型。天然仔鱼的空肠率较高,草鱼为45.16-72.13%,鲢为30-40.91%,青鱼为31.25-67.65%,鳙为87.50%。依据肝胰脏和肠的组织学特征,可以将天然仔鱼的营养水平分为很好、一般和饥饿三种。1998年采自九江江段的仔鱼中,有相当部分的个体遭受了饥饿,其中,草鱼为40%,鲢为48.15%,青鱼为46.15%,鳙为60%。8.以草鱼耳石为测试材料设计的图像分析系统能自动统计耳石上的生长轮数,测定生长轮宽度,累加耳石半径,以及计算耳石等不规则形状的面积。该系统的测量精确度比在显微镜下用目测微尺测量高10倍以上,而准确度和后者无差别。本文通过对家鱼仔、幼鱼的耳石微结构检测表明,依据耳石微结构特征,可以识别天然和人工繁殖的仔、幼鱼。通过对耳石-鱼体大小关系、生长模型以及仔鱼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的研究表明,天然条件下,仔、幼鱼的不同个体间的生长有很大差异,相当一部分个体可能长时间处于营养缺乏状态,这可能是引起早期鱼苗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进而导致了天然资源量的不断下降。因此,要加强家鱼天然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工作

    草鱼和鲢仔鱼耳石原基和中心核特征的研究

    No full text
    描述了草鱼和鲢仔鱼耳石原基和中心核的形态特征,并测定了其大小.草鱼仔鱼矢耳石和微耳石原基的直径分别为8.60~11.34μm和8.03~9.95μm,鲢仔鱼矢耳石和微耳石原基的直径分别为9.48~10.36μm和8.54~9.75μm,草鱼仔鱼矢耳石和微耳石中心核的直径分别为18.53~21.90μm和17.03~20.03μm,鲢仔鱼矢耳石和微耳石中心核的直径分别为18.53~21.02μm和17.34~19.36μm.两种仔鱼的人工繁殖饲养种群的耳石中心核直径均显著小于野生种群,可用于种群鉴别

    鳡鱼仔稚鱼耳石的标记和其日轮的确证

    No full text
    用茜素络合物对鳡鱼仔鱼进行了浸泡标记,耳石上能检测到橘红色荧光标记环。100mg/L茜素络合物溶液的标记效果较差;120mg/L和150mg/L溶液浸泡后微耳石的标记率很高,矢耳石和星耳石的标记率低。标记后耳石上的生长轮数与饲养天数间呈一一对应关系,相关方程为:N=0.2663+0.9276D(n=68,r~2=0.9664)。方程的斜率0.9276与1无显著差异,证明生长轮确系日轮。鱼体长与微耳石、矢耳石及星耳石的直径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相关方程为:BL=66.8723LD+2.7064(n=73,r

    饥饿对南方鲇仔稚鱼消化系统的形态和组织学影响

    No full text
    在实验室饲养条件下,对南方鲇仔、稚鱼进行饥饿,观察了消化系统的形态和组织学变化。仔鱼肝脏萎缩,肠管缩短、变细,失去变曲形状。组织学结构与功能明显衰退:肝组织变得疏松,细胞缩小,仔鱼肝细胞内无脂质积累,到饥饿后期,部分细胞核仁解体;稚鱼肝细胞内贮存的脂质迅速消失,细胞由多角形变为圆形。胰脏组织变得致密,腺泡小叶分界不清,腺泡萎缩,其内分泌物减少或消失。消化道上皮细胞的高度下降,微绒毛退化,胃腺下发

    草鱼和鲢仔鱼耳石原基和中心核特征的研究

    No full text
    描述了草鱼和鲢仔鱼耳石原基和中心核的形态特征,并测定了其大小.草鱼仔鱼矢耳石和微耳石原基的直径分别为8.60~11.34μm和8.03~9.95μm,鲢仔鱼矢耳石和微耳石原基的直径分别为9.48~10.36μm和8.54~9.75μm,草鱼仔鱼矢耳石和微耳石中心核的直径分别为18.53~21.90μm和17.03~20.03μm,鲢仔鱼矢耳石和微耳石中心核的直径分别为18.53~21.02μm和17.34~19.36μm.两种仔鱼的人工繁殖饲养种群的耳石中心核直径均显著小于野生种群,可用于种群鉴别

    长江中游四大家鱼仔鱼营养状况的初步研究

    No full text
    通过形态观察,食性分析及消化系统组织学检测,对长江中游四大家鱼仔鱼的营养状况进行了初步评价,仔鱼具有匀称,消瘦和很消瘦三种体型,空肠率较高,草鱼,鲢,青鱼和鳙分别为45.16%-72.13%,30%-40.01%,31.25%-67.65%和87.50%,依据肝胰脏的肠和组织学特征,可以将天然仔鱼的营养水平划分为很好,较好的饥饿三种,1998年采自九江江段的样本中,遭受饥饿的草鱼,鲢,青鱼和鳙分别为40%,48.15%,46.15%和60%

    饥饿对南方鲇仔稚鱼消化系统的形态和组织学影响

    No full text
    在实验室饲养条件下,对南方鲇仔、稚鱼进行饥饿,观察了消化系统的形态和组织学变化。仔鱼肝脏萎缩,肠管缩短、变细,失去变曲形状。组织学结构与功能明显衰退:肝组织变得疏松,细胞缩小,仔鱼肝细胞内无脂质积累,到饥饿后期,部分细胞核仁解体;稚鱼肝细胞内贮存的脂质迅速消失,细胞由多角形变为圆形。胰脏组织变得致密,腺泡小叶分界不清,腺泡萎缩,其内分泌物减少或消失。消化道上皮细胞的高度下降,微绒毛退化,胃腺下发

    长江草鱼幼鱼的生长研究

    No full text
    依据耳石日轮研究了采自长江的草鱼幼鱼的年龄生长。幼鱼期的生长符合线性或指数模型。体长和体重的平均生长率分别为 2 0 85mm/d和 1 2 47g/d ,特定生长率分别为 2 48%和 7 6 9%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