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research outputs found

    土地系统动态模拟与土地用途转换分析的方法探索——兼评“土地系统计量模型”图书

    No full text
    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邓祥征博士撰写的关于"土地系统计量模型"的两本书(《土地系统动态模拟》、《土地用途转换分析》)已于2008年11月由中国大地出版社出版,这反映了我国青年科研工作者积极响应并参与了全球土地科学研究计划(GLP)相关研究活动,并在土地系统格局演替动态模拟、土地用途转换分析的方法与模型研究方面做出了有价值的探索

    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应用研究——以兰州安宁区为例

    No full text
    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能够快速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更新土地利用现状图,对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探讨了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的技术流程:遥感影像处理、年度变化信息提取、外业调查、内业后处理与精度评定。重点对遥感纠正模型选择、融合方法和精度评定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为了兼顾山区和平原2种地形,采用分区选点,山区采用有限元模型,平原采用多项式模型进行纠正,分区接边处保证10个~50个像素的重叠带。由于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主要是监测建设用地、耕地的变化,因此融合方法选用能够充分利用多光谱影像信息突出地物纹理边界的主分量变换法。以兰州市安宁区为例,提取了该区2002年~2003年度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利用点位中误差法对其监测精度进行了评定。研究结果表明安宁区2002年~2003年度土地利用变化全部发生在城区,基本上是由农用地变化为建设用地,这与安宁区近几年为满足国家经济开发区和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区建设、经济发展的需求,加快了城市建设有直接关系

    柴达木盆地资源植物

    No full text
    该书是作者在1959—1960年参加中科院青、甘综合考察队时对柴达木盆地的植物资源,植被、森林等进行了全面考察的基础上编写的。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论述柴达木盆地的植物环境。第二章主要论述植物的基本特点,植物的性质与关系。第三章主要论述资源植物及其利用。第四章主要是提出资源植物的经营意见

    HJ-1ACCD与TM数据及其估算草地LAI和鲜生物量效果比较分析

    No full text
    基于地面实测和PROSAIL模型模拟数据,研究了新型传感器HJ-1ACCD与TM数据一致性问题,分析了传感器天顶角和光谱相应函数差异的影响,对比两种传感器数据估算草地LAI和鲜生物量的效果,得出以下结论:(1)HJ-1ACCD和TM反射率数据的拟合系数R2在0.7322和0.9205左右,在反射率较小时,两种传感器数据一致性较好;随着反射率增大,HJ-1ACCD数值逐渐高于TM。总体而言,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两种传感器较为接近,其中红波段最接近。(2)两种传感器的NDVI数据一致性非常高,且受传感器天顶角和光谱响应函数影响作用较小(相对误差约为0.34%—0.53%),而反射率的相对差别在3.34%—9.54%。(3)传感器天顶角较光谱响应函数对反射率影响更大。(4)基于HJ-1ACCD反射率数据估算草地LAI和鲜生物量效果较好,其中以CCD2传感器估算效果最好

    关于制定“‘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智库网络与协同平台科技支撑计划”的思考

    No full text
    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简称"丝路")建设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战略需求,提出"丝路"智库网络与协同平台一体化支撑框架,包括智库网络与人才计划、协同创新平台与信息化科研环境、决策支持系统和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通过分析,提出若干科技支撑计划建议:依托中科院科技人才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成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科学家联盟",建立和发展"丝路"国际智库网络;依托地学领域e-science科研环境和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提出"丝路"国际科研协同创新平台框架,建立和发展包括数据共享、协同交流、在线研讨、即时通讯等在内的信息化科研环境;针对智库科学决策的需求,提出"丝路"重大问题决策支持系统,建立和发展面向PRED的数据库、模型库、知识库、工具库等支撑系统;提出"丝路"科技人才计划和国际合作计划,促进本区域的能力建设,提高本区域的科技支撑力量,增加本区域的研究基础,为长期有效支撑"丝路"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研究与实践

    No full text
    分布式、异构科学数据的整合集成与"一站式"共享服务是科学数据共享的关键和难点。首先,提出"创建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联盟,共建、共享"的分散数据资源整合理念和按"总中心—分中心—数据资源点"三个层次的整合架构,然后,在组织模式上保障分布式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即通过"元数据集中管理,数据体分散存储"的策略,从技术上保障分布式数据资源的快速整合。针对地球系统科学不同学科数据资源的特性,设计了地球系统科学数据核心元数据标准及扩展方案,利用MVC(元数据标准模型—显示视图—操作函数)模式实现多标准地学元数据的统一管理和自适应显示。最终,研究面向SOA的分布式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通过"一个总中心,认证中心和若干个分中心",形成物理上分布、逻辑上统一的分布式服务网络,从而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数据共享服务

    中西科学传统的比较研究(笔谈)

    No full text
    由于中西自然环境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 ,中西科技传统有着本质性的差异。由于这种差异的深刻影响 ,造成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 ,也使当前科学在面临大量复杂性现象时有着巨大的困惑。对中华科学传统的某种回归 ,实现东西文化的结合已成为当代国内外学术界许多学者的共识。重新审视中华科学传统 ,大力进行中西科学传统的比较研究 ,这是中国学术界的一项重要任务 ,借此可以推动新世纪世界科学和中国科学的突破与发展

    Shell Evolution Study for New Magic Number N =32 via Isochronous Mass Spectrometry

    No full text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font-size: 13px; line-height: 22px; background-color: rgb(248, 248, 248);">Recent results and progress of mass measurements of neutron-rich nuclei utilizing Isochronous Mass Spectrometry (IMS) based on the HIRFL-CSR complex at Lanzhou are reported. The nuclei of interest were produced through projectile fragmentation of primary 86Kr ions at a realistic energy of 460.65 MeV/u. After in-flight separation by the fragment separator RIBLL2, the fragments were injected and stored in the experimental storage ring CSRe, and their masses were determined from measurements of their revolution times. The re-determined masses were compared and evaluated with other mass measurements, and the impact of these evaluated masses on the shell evolution study is discussed.</span

    Direct mass measurements of neutron-rich ~(86)Kr projectile fragments and the persistence of neutron magic number N=32 in Sc isotopes

    No full text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font-size: 13px; line-height: 22px; background-color: rgb(248, 248, 248);">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direct mass measurements of neutron-rich Kr-86 projectile fragments conducted at the HIRFL-CSR facility in Lanzhou by employing the Isochronous Mass Spectrometry (IMS) method. The new mass excesses of 52-54SC nuclides are determined to be -40492(82), -38928(114), -34654(540) keV, which show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binding energy compared to the reported ones in the Atomic Mass Evaluation 2012 (AME12). In particular, Sc-53 and Sc-64 are more bound by 0.8 MeV and 1.0 MeV, respectively. The behavior of the two neutron separation energy with neutron numbers indicates a strong sub-shell closure at neutron number N=32 in Sc isotopes.</span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