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research outputs found

    热休克诱导虹鳟三倍体的最佳条件

    No full text
    以4龄道氏虹鳟雌鱼为母本,2龄道氏虹鳟雄鱼为父本,采用热休克法研究阻止第二极体排放诱导虹鳟三倍体最佳诱导条件,按正交实验方案组合诱导参数.结果表明:采用三个不同温度(26.5,28,30℃)进行诱导处理,均成功产生虹鳟三倍体.随着诱导温度的升高、处理持续时间的延长,虹鳟受精卵2h内死亡率逐渐上升;在30℃处理持续时间超过10min的条件下,虹鳟受精卵全部死亡或停止发育,认为30℃临近虹鳟发眼卵的致死温度;在26.5℃下,授精后15min起始处理10min,诱导效果最佳,发眼率为79.32%,诱导率达到83.18%,且诱导率与处理持续时间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规模化生产虹鳟三倍体提供参考依据

    甘肃省鱼类资源现状及DNA条形码在鱼类物种鉴定中的应用

    No full text
    为了摸清甘肃省土著鱼类资源与分布现状,探索DNA条形码在鱼类辅助物种鉴定中的适用性,2012年6-9月对甘肃境内黄河水系、嘉陵江水系和河西内陆河水系进行了较全面的鱼类调查。共采集鱼类标本3,087尾,隶属于5目10科38属64种,以鲤科种类最多,为30种,占总种数的46.88%。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在黄河水系的夏河和庄浪河多样性指数是所有调查点中最低的,分别为1.38和1.09。嘉陵江水系各河段的多样性指数较高(H=2.15-3.27),其次为河西内陆河水系(H=2.01-2.83)。在河西内陆河水系中,疏勒河的均匀度指数最高,为1.10,黑河最低(0.68)。庄浪河的优势度指数最高,为0.34,而嘉陵江干流两当段的优势度指数在所有调查点中最低,为0.04。利用DNA条形码分析了49种662尾标本的COI基因部分序列,大部分种类在neighbor-joining系统树中形成各自的单系,种内平均遗传距离0.88%,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9.99%,在种内和种间COI序列遗传距离之间形成明显的条形码间隙,斯氏高原鳅(Triplophysa stoliczkae)与达里湖高原鳅(T.dalaica),甘肃高原鳅(T.robusta)与似鲇高原鳅(T.siluroides),嘉陵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kialingensis)与黄河裸裂尻鱼(S.pylzovi)之间的遗传距离低于2%,甘肃高原鳅与似鲇高原鳅不能通过COI基因片段区分开,其他两对物种可以采用核苷酸诊断法来进一步区分。斯氏高原鳅和拉氏鱼岁(Phoxinus lagowskii)种内遗传分歧较大,揭示种内可能存在隐存种。结果表明,对某些近缘种和不同地理种群差异较大的物种,要将分子、形态和地理分布特点结合起来才能准确鉴定

    甘肃省鱼类资源现状及DNA条形码在鱼类物种鉴定中的应用

    No full text
    为了摸清甘肃省土著鱼类资源与分布现状,探索DNA条形码在鱼类辅助物种鉴定中的适用性,2012年6-9月对甘肃境内黄河水系、嘉陵江水系和河西内陆河水系进行了较全面的鱼类调查。共采集鱼类标本3,087尾,隶属于5目10科38属64种,以鲤科种类最多,为30种,占总种数的46.88%。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在黄河水系的夏河和庄浪河多样性指数是所有调查点中最低的,分别为1.38和1.09。嘉陵江水系各河段的多样性指数较高(H=2.15-3.27),其次为河西内陆河水系(H=2.01-2.83)。在河西内陆河水系中,疏勒河的均匀度指数最高,为1.10,黑河最低(0.68)。庄浪河的优势度指数最高,为0.34,而嘉陵江干流两当段的优势度指数在所有调查点中最低,为0.04。利用DNA条形码分析了49种662尾标本的COI基因部分序列,大部分种类在neighbor-joining系统树中形成各自的单系,种内平均遗传距离0.88%,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9.99%,在种内和种间COI序列遗传距离之间形成明显的条形码间隙,斯氏高原鳅(Triplophysa stoliczkae)与达里湖高原鳅(T.dalaica),甘肃高原鳅(T.robusta)与似鲇高原鳅(T.siluroides),嘉陵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kialingensis)与黄河裸裂尻鱼(S.pylzovi)之间的遗传距离低于2%,甘肃高原鳅与似鲇高原鳅不能通过COI基因片段区分开,其他两对物种可以采用核苷酸诊断法来进一步区分。斯氏高原鳅和拉氏鱼岁(Phoxinus lagowskii)种内遗传分歧较大,揭示种内可能存在隐存种。结果表明,对某些近缘种和不同地理种群差异较大的物种,要将分子、形态和地理分布特点结合起来才能准确鉴定

    基于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的黄河上游厚唇裸重唇鱼种群遗传结构

    No full text
    采集黄河上游厚唇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pachycheilus)甘肃玛曲群体,测定其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并从GenBank中下载青海玛多和贵德等3地2个群体的同源序列,分析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其演化历史。从81条729 bp序列中,检测到26个变异位点(占3.57%),碱基序列总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844,核苷酸多样性为0.0054,界定了34个单倍型,有1个广布单倍型H2,占所有样品的38.27%。单倍型网络图图显示单倍型没有明显的亲缘地理格局,H2处于中心,呈星状发散,系统发育分析没有显示出单倍型与地理位置的对应关系。AMOVA分析显示变异主要来自地理区内群体间,歧点分布和中性检测显示厚唇裸重唇鱼近期经历了种群扩张。分析表明黄河上游3地种厚唇裸重唇鱼种群未出现分化,建议应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保护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