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research outputs found

    我国淡水鱼类柱形病病原菌柱状黄杆菌的遗传多样性

    Get PDF
    为认识我国淡水鱼类烂鳃病的病原以及柱形病在我国的发生情况,实验从发生烂鳃病的病鱼中分离细菌性病原,经过生理生化特性分析以及是否在含托普霉素的Shieh培养基中生长并形成黄色假根状菌落,是否产生降解明胶和硫酸软骨素的酶类等特性的鉴定,并结合16SrDNA序列分析,证实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是所分离的烂鳃病的病原。同时,研究也证实20世纪曾经命名为烂鳃(Gill-rot)病病原的鱼害黏球菌(Myxococcus piscicola Lu,Nie & Ko,1975)是

    黄颡鱼鳃部寄生单殖吸虫和鳋类的空间分布特点

    No full text
    研究了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 (Richardson)鳃部的寄生单殖吸虫 (Monogeneans)和鳋类 (Copepods)的空间分布特点。寄生于黄颡鱼鳃部的单殖吸虫和鳋类在两侧鳃上的感染强度及其差异表明 ,两种寄生虫对于鳃片的左右位置没有明显的选择性 ;在黄颡鱼四鳃间的分布存在极显著的差异 (P <0 .0 5 ,P <0 .0 1) ;在鳃片的各区均存在选择性 ;对鳃丝的各分段也均有极显著的选择性

    乌鳢实用养殖技术

    No full text
    本书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物研究所的专家编著。内容包括:乌鳢的驯养与经济价值、乌鳢的生活特性、乌鳢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饲养、病害防治及捕捉与运输。本书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乌鳢的养殖技术,文字简练,通俗易懂,技术科学实用,适于养鱼场、养鱼专业户、基层水产技术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供相关院校师生和科研单位人员阅读参考

    鳑鮍亚科鱼类鳃部寄生的四种三代虫的记述

    No full text
    据文献记载,有关我国三代虫(Gyrodactylinae)的研究始于1948年,迄今为止,已报道三代早42种。作者在整理、鉴定三代虫标本时发现,寄生于两种鳑鮍鳃部的四种三代虫在我国均未见报道,其中有两新种现记述如下。量度均以毫米为单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病学研究室

    红鳍原鲌鳃部寄生单殖吸虫的种群研究

    No full text
    单殖吸虫的感染率和丰盛度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三种指环虫的丰盛度高峰依次出现在 4、6、8月。单殖吸虫对寄生部位的选择性与种群数量有关 ,时间生态位的分离 ,正是种间竞争的结果

    红鳍原Ba鳃部寄生单殖吸虫的种群研究

    No full text
    单殖吸虫的感染率和丰盛度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三种指环虫的丰盛度高峰依次出现在4、6、8月。单殖吸虫对寄生部位的选择性与种群数量有关,时间生态位的分离,正是种间竞争的结果

    小鞘指环虫产卵特点的研究

    No full text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离体小鞘指环虫的产卵特点。运用方差与均数之比和聚集度2个指标,并结合Lorenz曲线分析了个体产卵量的差异,结果发现成熟个体产卵数量的离散程度不高。温度对产卵量有重要的影响,小鞘指环虫在14℃产卵最多,估计该虫在寄生状态下平均每虫每小时可产0.3枚卵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