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research outputs found

    The preparation of 238U targets on 2mm Al foils

    No full text
    Preparation of 238U on 2μm Al foils by molecular plating technique is described. In order to obtain optimum conditions for deposition, several parameters influencing the quality of layers such as current density, distance between the anode and cathode and the deposition time were investigated. The target thickness was determined by spectrophotometry. The uniformity and morphology of the target surface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ry and Infrared spectra. The results show that uranium is deposited in its oxide or hydroxide form uniformly and adherently onto the foil

    基于传输性能指标预测的光缆可用性评估

    No full text
    为准确评估既设光缆未来任务时间是否适用于高性能光端传输设备,提出一种基于传输性能指标预测的光缆可用性评估方法。在构建组合模型准确预测光缆性能指标的基础上,根据光端设备对线路允许损耗变化范围的要求评估光缆的可用性。通过实例验证说明了基于性能指标预测的光缆可用性评估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对解决光缆可用性评估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与科学数据

    No full text
    在阐明气候系统和科学数据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气候变化研究应该重视地球系统研究对科学数据的需求。在回顾我国近10年来全球变化研究概况的基础上,指出了观测资料和数据再分析产品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总结了国外气象数据共享情况,最后对我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中心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测量关联α衰变的转轮系统的实验验证

    No full text
    建造了一套适用于测量和研究具有α衰变的重核的转轮系统,并且利用扇型聚焦回旋加速器(SFC)提供的束流对新建的转轮系统进行了检验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装置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它为进一步开展超重核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设备及技术,并为我们合成和鉴别107号元素的新核素完成了预备实验

    用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萃取~(46)Sc的研究

    No full text
    用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PMBP)做萃取剂,氯仿和环己烷为稀释剂,观察了在HCl溶液46Sc的溶剂萃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从10-3~10-2mol/L的HCl溶液中用PMBP-氯仿(或环己烷)能有效地萃取46Sc,萃取率可达95%以上。另外,对PMBP从HCl溶液中萃取46Sc和234Th的结果也做了比较,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水溶液中HCl的浓度,能实现234Th与46Sc的分离

    铀矿坑水样中铀电沉积层的表征

    No full text
    描述了硫酸铵溶液中铀矿坑水样品中铀的电沉积层特性。电沉积液为10ml0.8M的硫酸铵溶液,电流密度0.6A/cm2,pH值为2.5,电镀1h。电沉积经化学分离后的水样品和电沉积的纯硝酸铀酰样品进行了比较,并对二者分别做了红外(IR)光谱、扫描电镜(SEM)、元素分析以及α能谱测量。IR谱上铀酰离子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峰在887cm-1附近,使电沉积在不锈钢片上的铀主要以铀酰离子水合物的形式存在,有一部分NH4+以NH3的形式替代水合物中的水,使电沉积层中铀的化合物形式为UO2(OH)2.xNH3.yH2O或者UO2(OH)2-x.(ONH4)x.yH2O,铀酰离子通过链的形式形成聚合结构。SEM照片显示电沉积层均匀,没堆积成团现象出现。α谱表明电沉积层中铀的同位素主要是238U和234U,相应的α能量峰4198和4773keV很显著,没其它峰的干扰

    ~(266)Bh的α衰变性质研究(英文)

    No full text
    报道了利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提供的26Mg重离子束流轰击243Am靶产生和鉴别已知超重核素266Bh的实验结果。利用转轮收集探测装置依靠母子核遗传关系通过观测Bh同位素与其子核Db和Lr之间的α-α关联事件来鉴别266Bh。实验中观测到266Bh的α能量为(9.03±0.08)MeV,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在合成113号元素中第一个衰变链中观测到266Bh的α能量为9.07 MeV相近。266Bh的半衰期为0.66+-00..5269s,从实验得到的Qα也符合Z=107的Qα随中子数变化的系统性

    气体喷嘴反冲传输技术及在核科学中的应用

    No full text
    气体喷嘴反冲传输技术是继"跑兔"装置之后发展和完善起来的适合于短寿命核素研究的一种快速而有效的在线脱束方法。它能够将短寿命核反应产物传输至远离高辐射区的低本底场所进行收集和测量。该技术已在加速器和反应堆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一种研究核反应、核谱学和合成与鉴别新元素、新核素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基本实验技术和工具。描述了气嘴系统的结构、基本原理、设计要求以及它的主要特性,特别是对系统的气体动力学机制以及各种参数对系统特性的影响等进行了讨论。最后,综述了它在核物理、核化学以及质谱学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并且给出了几个应用的典型例子

    单次分子镀法制备部分La系及~(238)U靶的实验研究

    No full text
    采用单次分子镀方法研究了异丙醇-硝酸体系中电流密度、分子镀持续时间及两极间距离对镀层性能和电沉积效率的影响,确定了制备La,Sm,Eu,Gd,Tb靶及238U靶的最佳工艺条件。因制备的靶不同,电流密度一般介于2—8mA/cm2之间,两极间最优距离为3cm,分子镀1h,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各靶的沉积效率均高于85%。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部分靶的表面形貌分析后发现靶面结构均匀致密。目前制得的Gd靶和Tb靶已用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加速器SFC低能核化学终端上,利用19F束流轰击,分别产生了Ta和W的短寿命同位素,从而成功完成了Db(Z=105)及Sg(Z=106)的模型试验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