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research outputs found

    Optimization Study on Ventilation System of Styrene

    No full text
    为了改善生产车间的通风状况,降低生产过程造成的苯乙烯污染,新风及排风系统的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根据车间污染源分布特点,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数值模拟方法,对某产生苯乙烯的车间的通风系统进行模拟,使人体工作环境达标。结果表明,采用顶部送风,顶部排风和两侧墙排风的通风方式,并不能有效降低车间内苯乙烯的浓度。采用增大通风量的方式效果也不明显,尤其是车间下部浓度超标。根据模拟结果,采用地面排风口可以提高排风效率,在另两面侧墙的2个模具之间增设排风口也可达到很好的效果

    Theory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of Pulsating Heat Pipe

    No full text
    脉动热管作为热管家族新成员,相对传统热管和其他的散热器件有着很大的传热优势,能够实现高热流密度的微型电子器件的散热要求,近年来很多学者开展了对脉动热管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介绍脉动热管研究进展:实验研究,通过可视化和传热性能实验,观察流型变化并分析传热强化效果;理论研究,通过建立脉动热管的简化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观察流动过程中流态的变化或者采用数值编程计算的方法分析求解脉动热管的传热过程;管路结构改进研究,采用不同的脉动热管的管路形式来实现两相流工质的合理分配,减少两相流的局部阻力,从而分析其对传热的影响

    一种带喷流降温装置的冷热电联供循环方法及系统

    No full tex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带喷流降温装置的冷热电联供循环方法及系统,工质泵用于对液态工质进行增压,且工质泵的出口连接加热器的进口,加热器的出口连接膨胀部件的进口,膨胀部件的出口与冷却器的进口连接,冷却器的出口与喷流装置的主流入口连接,喷流装置的主流出口分别与工质泵的入口和节流阀的入口连接,节流阀的出口与蒸发器的入口连接,蒸发器的出口和喷流装置的气态出口均与增压部件的入口相连,增压部件的出口与冷却器的进口相连。本发明不仅通过一个整体的正逆耦合循环,达到冷热电联供的目的,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而且通过采用喷流降温装置,避免了由于内嵌正循环接连经过膨胀/节流和增压过程而导致的不可逆损失严重的问题

    一种新型CO_2跨临界动力循环理论研究

    No full text
    CO_2环境性质优秀,是较为理想的动力循环工质。针对常规CO_2跨临界动力循环冷凝器中工质难以被常规冷却水冷凝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CO_2跨临界动力循环,并采用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此循环的循环性能。结果表明,系统内部正循环质量流量保持不变,系统内部逆循环质量流量随冷却终温的升高而升高;循环净输出功率和循环热效率随冷却终温的升高而缓慢降低,随冷却压力的升高而降低;当冷却压力为7.5 MPa,冷却终温为30.5℃时,净输出功率为258.8kW,循环热效率为0.067

    针对地热能的重力驱动CO_2跨临界动力循环研究

    No full text
    地热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位于地下深处的分布形式符合重力驱动CO2跨临界动力循环应用特点,并且可以耦合CO2地下封存。以地热能为热源,对重力驱动CO2跨临界动力循环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循环系统位差随循环加热压力的升高而升高;循环热效率和净输出功率与循环加热压力成正相关关系;由于单位质量CO2吸热能力的降低,工质质量流量随循环加热压力的升高而升高;冷却水质量流量和工质质量流量变化规律相似;当加热压力为16 MPa,热源温度为400℃时,循环热效率为12.27%,净输出功率为178.46 kW

    倾角及冷却工况对多通路并联回路板式脉动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

    No full text
    针对多通路并联回路板式脉动热管建立实验台,采用铜质模块加热和水浴冷却方式作为热工条件,着重考察脉动热管在不同倾角(90°,75°,60°)及冷却工况(4.5 g·s-1和9.0 g·s-1)下的传热性能,通过壁面温度的振荡和传热热阻来评价其传热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重力对多通路并联回路板式脉动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较大,随着倾角的减少,工质的回流变弱,传热热阻变大,传热极限变低;脉动热管的加热功率与冷却能力是相互匹配的,匹配度越高,脉动热管越不易干烧,传热极限越高,在有倾角的工况下提高传热极限表现得更为明显;脉动热管运行时存在一个最佳水流量,在最佳冷却工况下,脉动热管的运行热阻最低

    Influences of inclination and cooling condition on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closed loop plate pulsating heat pipe with parallel channels

    No full text
    针对多通路并联回路板式脉动热管建立实验台,采用铜质模块加热和水浴冷却方式作为热工条件,着重考察脉动热管在不同倾角(90°,75°,60°)及冷却工况(4.5 g·s~(-1)和9.0 g·s~(-1))下的传热性能,通过壁面温度的振荡和传热热阻来评价其传热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重力对多通路并联回路板式脉动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较大,随着倾角的减少,工质的回流变弱,传热热阻变大,传热极限变低;脉动热管的加热功率与冷却能力是相互匹配的,匹配度越高,脉动热管越不易干烧,传热极限越高,在有倾角的工况下提高传热极限表现得更为明显;脉动热管运行时存在一个最佳水流量,在最佳冷却工况下,脉动热管的运行热阻最低

    多通路并联回路板式脉动热管可视化及启动性能试验研究

    No full text
    针对多通路并联回路板式脉动热管搭建试验台,选用无水乙醇作为工质,在不同的充液率、倾斜角度和加热功率情况下,观测工质的流型以及流动方式的变化,分析脉动热管的启动特性。结果表明,工质的流型为泡状流,汽液塞间隔分布的塞状流,塞状流与环状流并存的混合流,整个通道中不存在完全是环状流的流型;充液率为10%时,工质主要分布在脉动热管的中间部位,充液率为35%~85%,工质分布的均匀性增强;运行过程中工质以塞状流(靠近冷凝端)和环状流(靠近加热端)并存的混合流形式存在,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加,环状流的平衡位置逐渐向冷凝端移动;启动方式为温度渐进式,启动时间随着加热功率的升高而缩短,倾角的减少而增加,在竖直状态下,脉动热管能够较快启动,正常启动范围为60°~90°,倾角为45°和30°时不能稳定启动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n a novel CO2 transcritical power cycle

    No full text
    CO_2环境性质优秀,是较为理想的动力循环工质。针对常规CO_2跨临界动力循环冷凝器中工质难以被常规冷却水冷凝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CO_2跨临界动力循环,并采用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此循环的循环性能。结果表明,系统内部正循环质量流量保持不变,系统内部逆循环质量流量随冷却终温的升高而升高;循环净输出功率和循环热效率随冷却终温的升高而缓慢降低,随冷却压力的升高而降低;当冷却压力为7.5 MPa,冷却终温为30.5℃时,净输出功率为258.8kW,循环热效率为0.067

    跨临界动力循环装置及方法

    No full text
    本发明涉及动力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跨临界动力循环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膨胀机、冷却器、膨胀阀、气液分离器、工质泵、加热器和压缩机;膨胀机出口与冷却器进口通过管道相连,冷却器出口与膨胀阀进口相连,膨胀阀出口与气液分离器进口相连,气液分离器第一出口与工质泵进口相连,工质泵出口与加热器进口相连,加热器出口与膨胀机进口相连,气液分离器第二出口与压缩机进口相连,压缩机出口与冷却器进口相连;其中,所述装置中采用超临界流体作为循环工质。本发明有利于降低工质泵功耗,提高工质泵的工作稳定性,有利于推进CO2跨临界动力循环的推广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