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research outputs found

    葛洲坝截流24年来中华鲟产卵群体结构的变化

    No full text
    以1981~2004年间捕获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亲鲟样本为研究材料,研究葛洲坝截流24年来中华鲟繁殖季节中坝下30km范围内产卵群体结构的变化情况。测定与统计结果显示,中华鲟雌雄性比由1981~1983年的1.10:1降低到1987~1989年的0.63:1,而后上升到2003~2004年的5.86:1。雌鲟平均体长由1990~1992年的263.1cm增加到1999~2001年的276.7cm,升幅为5.2%(差异极显著);平均体重由1990~1992年的202.4kg增加到2003~2004年的237.4kg,升幅为17.3%(差异显著)。雌鲟年龄的平均值在24年中的前9年里(1981~1989年)波动于19.0~20.7龄,在后15年(1990~2004年)里,雌鲟年龄平均值在21.1~22.7龄之间波动,普遍高于前9年中的年龄平均值。雄鲟群体变化比雌鲟群体变化大。雄鲟平均体长、体重分别由1981~1983年的205.1锄、89.8kg下降到1987~1989年的197.5cm、72.7kg(降幅分别为3.7%、19.0%),然后上升到2003~2004年的229.4锄、121.1kg(升幅分别为16.4%、65.2%);平均年龄由1981~1983年的15.4龄下降到1987~1989年的13.3龄(降幅为13.6%),然后上升到1996~1998年的17.6龄(升幅32.3%)。在1993~2004年中华鲟产卵场采集并鉴定了年龄的中华鲟亲鲟中,共发现28尾1981~1989年出生的个体即葛洲坝截流后出生的个体,这证明了在洄游路径缩短622~1166km后,中华鲟的回归本能尚未丧失,同时,由于在葛洲坝截流后的初期并没有实施人工繁殖放流,这佐证了葛洲坝截流后新形成的中华鲟产卵场的有效性

    葛洲坝截流24年来中华鲟产卵群体结构的变化

    No full text
    以1981~2004年间捕获的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Gray)亲鲟样本为研究材料,研究葛洲坝截流24年来中华鲟繁殖季节中坝下30km范围内产卵群体结构的变化情况。测定与统计结果显示,中华鲟雌雄性比由1981~1983年的1.10∶1降低到1987~1989年的0.63∶1,而后上升到2003~2004年的5.86∶1。雌鲟平均体长由1990~1992年的263.1cm增加到1999~2001年的276.7cm,升幅为5.2%(差异极显著);平均体重由1990~1992年的202.4k

    葛洲坝截流24年来中华鲟产卵群体结构的变化

    No full text
    以1981~2004年间捕获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亲鲟样本为研究材料,研究葛洲坝截流24年来中华鲟繁殖季节中坝下30km范围内产卵群体结构的变化情况。测定与统计结果显示,中华鲟雌雄性比由1981~1983年的1.10:1降低到1987~1989年的0.63:1,而后上升到2003~2004年的5.86:1。雌鲟平均体长由1990~1992年的263.1cm增加到1999~2001年的276.7cm,升幅为5.2%(差异极显著);平均体重由1990~1992年的202.4kg增加到2003~2004年的237.4kg,升幅为17.3%(差异显著)。雌鲟年龄的平均值在24年中的前9年里(1981~1989年)波动于19.0~20.7龄,在后15年(1990~2004年)里,雌鲟年龄平均值在21.1~22.7龄之间波动,普遍高于前9年中的年龄平均值。雄鲟群体变化比雌鲟群体变化大。雄鲟平均体长、体重分别由1981~1983年的205.1锄、89.8kg下降到1987~1989年的197.5cm、72.7kg(降幅分别为3.7%、19.0%),然后上升到2003~2004年的229.4锄、121.1kg(升幅分别为16.4%、65.2%);平均年龄由1981~1983年的15.4龄下降到1987~1989年的13.3龄(降幅为13.6%),然后上升到1996~1998年的17.6龄(升幅32.3%)。在1993~2004年中华鲟产卵场采集并鉴定了年龄的中华鲟亲鲟中,共发现28尾1981~1989年出生的个体即葛洲坝截流后出生的个体,这证明了在洄游路径缩短622~1166km后,中华鲟的回归本能尚未丧失,同时,由于在葛洲坝截流后的初期并没有实施人工繁殖放流,这佐证了葛洲坝截流后新形成的中华鲟产卵场的有效性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