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research outputs found

    长期施肥对绿洲农田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的影响/Effect of Long-term Fertilization on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Soil Inorganic Carbon in Oasis Cropland[J]

    No full text
    以中国科学院阜康荒漠生态站的绿洲农田养分循环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90年)为研究平台,研究了无施肥处理(CK)、单施化肥处理(NPK)、有机/无机配施处理(NPKM)和秸秆还田处理(NPKS)下,土壤无机碳(SIC)和有机碳(SOC)在剖面和各施肥年限的含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剖面层次和施肥年限对SOC与SIC含量变化影响显著(P〈0.01)。在各施肥处理中,与CK相比,NPK、NPKM和NPKS的SOC与SIC含量明显增加(P〈0.05),并且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下的SIC含量显著高于单施化肥模式;在剖面层次间,SIC含量从0~20cm的9.12 g/kg增加到40~60 cm的9.94 g/kg,而SOC变化趋势与之相反。表明合理施肥能够增加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有机/无机配施会使耕层以下土壤无机碳增加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沙漠化过程中相对作用评价综述/Assessment of the Relative Role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in Desertification:A Review[J]

    No full text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导致沙漠化的两大驱动力,系统评价两者在沙漠化过程中的相对作用对于深入理解沙漠化过程的驱动力作用机理以及开展防沙治沙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从定性一半定量和定量研究两个方面对目前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沙漠化过程中相对作用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认为目前的评价方法存在着主观性强、可重复操作性差、多基于行政单元而缺乏在连续的空间域上来评价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相对作用等不足.基于对以往研究的总结和笔者近阶段的相关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开展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沙漠化过程中相对作用的评价啊[作关键是突破两类驱动力相对作用在连续的空间域卜进行评价和表达这一瓶颈的制约,并提出了以定量研究为核心,以NPP为衡量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沙漠化过程中相对作用的公共指标,通过拆分"驱动力作用-沙漠化土地动态响应"这一生态过程为若干可能情景来构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沙漠化过程中相对作用评价方法的思路.此外,在进行定量评价时,还需要考虑结果验证以及评价尺度这两个重点问题对评价结果和结论的影响

    长期施肥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剖面变化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Effect of long-term fertilizing regime on soil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soil property[J]

    No full text
    [目的]认识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长期影响及其与土壤理化属性的联系.[方法]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绿洲农田20年单施化肥(N 300 kg/hm2、P2O5150 kg/hm2与K2O60 kg/hm2)与化肥配施秸秆(同量的N与P肥配施5.4t秸秆)对土壤剖面(0-300 cm)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放线菌与α-变形菌为土壤表层(0-20 cm)的优势类群.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放线菌相对丰度减少,而变形菌,特别是γ-变形菌与β-变形菌相对丰度增加,逐渐成为深层(20-300 cm)土壤中的优势类群.长期施肥对整个土壤剖面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均有显著影响,并且明显提高了0-40 cm土层中氨氧化古菌的相对丰度.此外,农田管理模式如灌溉可能是氨氧化细菌在土壤垂直剖面的重要驱动因素.统计分析表明土壤全氮含量对表层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最大,而有机碳含量则是影响深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最重要因子.[结论]长期施肥改变了土壤剖面碳源与氮源的可利用量,导致了施肥处理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特别在剖面深层更为明显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