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research outputs found

    A comparison of fine-scale species richness and climatic condition in alpine tundra communities between Mt. Changbai, China, and Mt. Tateyama, Japan

    Get PDF
    We compared the species richness of vascular plants in the alpine tundra community of Mt. Changbai in northeastern China and Mt. Tateyama in central Japan. The fine-scale species-area relationships in an area ranging from 0.0625 m2 to 1.25 m2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number of species per given space and the increas-ing rate of species richness with area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mountains. Dominant species were two deciduous shrubs(Vaccinium uliginosum var. alpinum and Rhododendron redowskianum)on Mt. Changbai and two evergreen shrubs(Diapensia lapponica var. obovata and Arcterica nana)on Mt. Tateyama. The coverage and frequencies were greater on Mt. Changbai than on Mt. Tateyama. The number of species per m2 was greater and the increasing rate of species richness was slightly higher on Mt. Tateyama than on Mt. Changbai. We discussed the reasons from the view of dominant deciduous shrubs on Mt. Changbai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湿地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素贮量与分布研究

    No full text
    利用标准样方法对19a生湿地松人工林生物量、碳素含量、贮量及其空间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湿地松各器官的碳素含量在50.92%~54.38%波动,排列顺序为树叶>树枝>树根>树干>树皮,且各器官的碳素含量随树龄增长而提高。林冠上层与下层叶的碳素含量比中层叶的碳素含量低,但差别不大;下层枝条碳素含量明显比上、中层枝条高。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的碳素含量依次为45.16%、42.28%、40.88%;土壤层碳素含量平均为0.43%,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明显递减。湿地松各器官碳贮量与其生物量成正比例关系,排列顺序为树干>树根>树皮>树枝>树叶。随着树高的增大,树干碳贮量在乔木层中所占比例逐渐下降,树皮碳贮量所占比例处于一个缓慢上升的状态,枝叶碳贮量所占比例在10~12m段出现最大值。湿地松林生态系统碳贮量(C)为121.94×103kg/hm2,其中乔木层为86.78×103kg/hm2,占整个生态系统总贮量的70.67%,下木层为0.6×103kg/hm2,占0.49%,凋落物层为8.86×103kg/hm2,占7.27%,林地土壤(0~60 cm)为26.3×103kg/hm2,占21.57%。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湿地松林年净生产力约为7.61×103kg/hm2.a,有机碳年净固定量(C)为4.54×103kg/hm2.a

    生态恢复的卫星遥感监测——江西省兴国县为例(英文)

    No full text
    利用遥感手段研究了江西省兴国县造林及生态保护所带来的植被变化。使用数据为1985和2000年LandsatTM的2个时期图像以及土地利用的GIS数据。利用图像差值法计算近红外光(波段4)的辉度变化,以此分析植被动态。结果显示,兴国县植被在面积上变化不大,略有增加,但是植被状况有所改善,和当地多年造林的成效是一致的。研究结果还表明,利用卫星图像定量评价植被变化是一个有效而简洁的方法,包括面积、生产力、分布状况等

    小流域治理20年后千烟洲生物量的变化

    No full text
    小流域治理前,千烟洲植被以草丛为主,间有小部份灌丛,生物量极低。自1982年实行小流域治理至今,千烟洲生物量有了极大提高,植被覆盖率也显著增加,林地面积从1982年底的0.4%提高到1999年底的93.3%。乔木层每公顷胸高断面积为27.63m2,其中马尾松、湿地松、杉木、板栗及枫香这5种人工树种共占84.3%,这表明全站植物生物量主要由人工林决定。天然次生林中,格药柃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最大。用相关生物量模型计算全试验区4个优势种地上部分生物量之和为32035t。其中湿地松生物量最大为25990t,占81.1%,枫香最小为874t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非均匀地表能量通量的初步研究

    No full text
    在千烟洲站亚热带红壤丘陵区人工林生态系统,利用涡度相关技术研究了非均匀下垫面能量通量各个组成部分的日变化进程。本站能量平衡在冬季以感热通量为主,从春季开始树木进入生长季,以潜热通量为主。测站净辐射最高值冬季可达474.8W·m-2,春季达723.1W·m-2。感热通量在冬季最大值达278.68W·m-2,春季达305.02W·m-2。潜热通量在冬季最大值123.84W·m-2,春季最高达402.04W·m-2。土壤热通量一般最高值出现在午后15∶30,最低值则出现在清晨7∶00~8∶00。本站的能量平衡率一般在60%~98%。能量不闭合的原因初步认为有两个方面:①测定源的面积可能有误差;②忽略了水平对流产生的影响。从而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亚热带红壤区湿地松生长与耗水耦合关系研究

    No full text
    采用热扩散式探针(TDP)对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树干液流密度及其周围环境因子进行长期同步测定,同时辅以树干解析、枝条解析等树木生长量调查方法,以期探索不同尺度上湿地松水分耗失与碳蓄积特征。结果表明,液流密度与冠层温度、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总量都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液流密度与上述3个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和回归系数的相关性检验均达极显著水平。湿地松日均耗水量与边材面积间线性相关性显著。处于低龄期的湿地松,边材面积与胸径可用二次函数很好地拟合。根据2004年湿地松树干液流观测结果和生物量调查结果,推算出湿地松在生长过程中每形成1.773 1g干物质需要消耗约1kg水分。文末还根据生物量数据推算了树木生长过程中的耗水量

    芒萁生物量分布特征

    No full text
    以花岗岩和紫色砂页岩典型丘陵区的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为研究对象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了其生物量分布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各样方间总生物量变化不大生境条件是影响芒萁地下与地上生物量分配的重要因素,自坡上到坡下,地上生物量升高地下生物量降低;芒萁叶生物量模型,以展幅的乘积(D1.D2)和株高(H1)为自变量建立的多元线性方程的相关性最好;芒萁根系集中分布在0~4cm的土层内,其中1cm附近最为集中,但砂土堆积导致其分布加深并成层分布;芒萁活根状茎长度与土壤深度呈负相关,与根系生物量呈线性正相关;芒萁是南方山区既经济又有效的水土保持植物,应大力加强保护和应用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

    No full text
    以井冈山林相图为基础图形资料,根据1999年的二类清查资料建立数据库,建立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论述了森林资源的分布特征;统计了各种森林类型的面积;实现了资源现状的可视化以及森林类型自动查询和检索;并输出专题图。关于森林资源变化动态分析得出:从1988年至1999年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覆盖率从73.1%增长到85%;有林地比例从77.80%增加到88.38%,1988年、1995年、1999年单位面积的蓄积量分别为65.25m3/hm2、96.15m3/hm2、105.50m3/hm2,蓄积显著增加后趋于稳定。1995年和1999年保护区总生物量分别为6 160 986.70t和6 245 181.834t,碳储量密度分别为86.82 t/hm2和90.93t/hm2,平均增长1.83t/hm2.a,碳汇作用明显

    不同方法计算湿地松林生物量的比较

    No full text
    利用实测值建模法、估计值建模法和平均标准木法计算中国科学院千烟洲试验站湿地松(Pi-nus elliotii)人工林各器官生物量和总地上生物量,并与利用文献中的湿地松相对生长方程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枝条基径与该枝条叶生物量及总生物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不同方法计算的总地上生物量存在一定的差别,其中实测值建模法和估计值建模法的计算结果最接近,分别为7.9×104和8.0×104kg.hm-2,利用平均标准木法得到的生物量偏低,为7.41×104kg.hm-2;3种方法得到的各器官生物量差别较大,尤其是叶生物量,利用实测值建模法的计算结果为8450 kg.hm-2,估计值建模法和平均标准木法的计算结果分别为6 580和1.0×104kg.hm-2,其中平均标准木法的计算结果因取样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直接利用他人建立的相对生长方程计算的生物量与以上3种方法计算结果相比差异较大,使用时须谨慎。计算总地上生物量时,实测值建模法是最可靠的方法,估计值建模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实测值建模法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