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research outputs found

    气态源分子束外延GeSi合金中的低温生长动力学研究

    No full text
    用气态源分子束外延(GSMBE)法研究了Ge_xSi_(1-x)合金的低温(≤500℃)生长动力学问题,所使用的源分别是乙硅烷和固态锗。在恒定的乙硅烷流量(4sccm)Ge源炉温度(1200℃)下,合金中的Ge组分x随衬底温度的降低而升高;另一方面,当衬底温度(500℃)和乙硅烷流度升高到一定值以上时,x值不再随Ge源炉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趋向于饱和在0.45附近。基于乙硅烷及H原子在Si原子和Ge原子表面上不同的吸附和脱附过程,定性地解释了上述生长动力学现象

    GSMBE 生长掺杂 Si 及GeSi/Si合金及其电学性质研究

    No full text
    用气态源分子束外延法对Si及GeSi/Si合金进行了N、P型掺杂研究,结果表明,杂质在外延层中的掺入行为取决于生长过程中乙硅烷与相关掺杂气体的竞争吸附与脱附过程,所获得的N型及P型载流子浓度范围分别为1.5×10~(16)~4.0×10~(19)cm~(-3)及1.0×10~(17)~2.0×10~(19)cm~(-3),基于对n型Si外延材料中迁移率与杂质浓度、温度的关系,用Klaassen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分析了不同散射机制,特别是少数载流子电离散射对迁移率的影响。此外,样品的二次离子谱及扩展电阻分析表明,N、P型杂质浓度纵向分布较为均匀,无明显的偏析现象

    两级闪蒸和闪蒸双工质地热发电热力学比较

    No full text
    我国中低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主要用于洗浴等, 使得大量热能白白浪费. 为提高我国中低温地热资源的能量转换利用率, 本文提出了两级地热闪蒸和地热闪蒸-双工质联合发电方式, 以单位热水发电量、热效率和产汽率为性能指标, 通过数值计算, 分析地热水温度对两种不同地热发电系统的性能指标影响以及地热尾水温度的影响, 并对两种发电系统的选用条件作了论述. 结果表明, 闪蒸-双工质联合发电系统的单位热水的发电量随温度升高的增加量大于两级闪蒸的增加量. 当热水温度在80~130℃时, 两级地热闪蒸发电系统的单位热水净发电量比闪蒸-双工质联合系统的单位热水净发电量多达19.4%; 当热水温度在130~150℃时, 闪蒸-双工质联合系统的单位热水净发电量比两级地热闪蒸发电系统的单位热水净发电量多达5.5%. 两级地热闪蒸发电系统闪蒸产汽量总和约为闪蒸-双工质发电系统闪蒸产汽量的2~3倍. 当热水温度低于130℃并且热水量较大时, 可以采用闪蒸-双工质联合发电系统, 当热水温度高于130℃, 并且地热水中的不凝气体含量低于3%时, 可以考虑两级闪蒸发电系统; 和两级闪蒸发电系统尾水相比, 较高温度的闪蒸-双工质发电系统尾水资源梯级利用效率更高

    不同水分状况下秸秆覆盖量对玉米根、冠生长的影响

    No full text
    在遮雨棚控水条件下,采用盆栽的方式研究了不同秸秆覆盖量对玉米根、冠生长的影响。试验按对照(CK)和秸秆覆盖量0.3 kg/m2(SM0.3)、0.6 kg/m2(SM0.6)、0.9 kg/m2(SM0.9)、1.2 kg/m2(SM1.2)共设5个处理,水分按高水(占田间持水量的90%)和低水(占田间持水量的60%)设两个水平。分别测定了玉米根、茎、叶、穗干重,根系垂直空间分布及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明显改变了玉米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高水条件下SM0.6处理玉米根系、茎秆、叶和穗干重均高于其它处理;低水条件下,地上部分干重SM1.2最大,SM0.6次之;根系的垂直空间分布与水分和覆盖条件都有密切的关系,覆盖措施主要影响下层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城市不同下垫面的能量平衡及温度差异模拟

    No full text
    城市能量平衡是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的物理基础。利用北京市教学植物园2010年的实测数据,设置不同类型下垫面(植被覆盖类型:林地、草地和不透水层覆盖类型:道路、房屋),利用局地尺度城市气象参数化方案模拟并分析了相同气象条件和净辐射通量输入下,不同类型下垫面的显热、潜热通量及蒸散降温效应的差异。结果显示:(1)不同类型下垫面的各能量支出项有明显差异,植被覆盖区域和不透水层覆盖区域的波文比年均值分别为0.28和4.60,且在植被生长季差异较大;(2)城市扩展过程中道路、房屋替换林地、草地的过程,也是显热增加而潜热减少的过程。植被层向不透水层转换的过程中,显热通量年均增加32.74W/m2,潜热通量减少38.87W/m2,储热通量增加7.95W/m2;(3)理论上,植被蒸散的年降温效应使单位面积植被覆盖区域的气温比不透水层区域可低2.63℃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