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research outputs found

    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分子分布特征与植被类型的关系

    No full text
    正构烷烃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其链长及主峰碳常被用来指示古气候 和古植被变化。我们测定了贡嘎山、太白山和黄土高原地区 65 个植物样品叶蜡正构烷烃的分子 分布特征,并对 1232 个木本和草本植物(包括本实验的 65 个样品)的正构烷烃比值进行统计。 研究表明:木本和草本植物正构烷烃中 C29 和 C31 含量基本均较高,其相对丰度变化很大,其中 木本植物主峰碳为 C27 或 C29 的占 61.9%,草本植物主峰碳为 C31 的占 65.2%。三元相图分析也表明, 木本和草本植物 C27、 C29 和 C31 的相对丰度重叠部分较大,而以 C27、 C29 和 C31 为标准对木本和 草本植物进行判别分析的准确度为 69.5%。研究结果表明 C27、 C29 和 C31 主峰碳丰度不能作为区 分木本和草本植物的有效指标。同样,利用 C31/C29 或 C31/C27 也不能够区分木本和草本植物。我 们发现以 C33/(C33+C29)=0.30 为标准对木本和草本植物进行判别分析的准确度为 81.5%,而以 C33/ (C33+C27)=0.20 为标准对灌木和草本植物进行判别分析的准确度为 85.7%,表明某些正构烷烃比值 可能具有区分木本和草本植物的潜力,但结合 1232 个木本和草本植物数据统计发现,正构烷烃 比值不能有效区分木本和草本植物。因此,应谨慎利用正构烷烃主峰碳及比值进行植被恢复,这 可能为古气候和古植被重建提供必要的参考。</p

    碳同位素在不同奶源鉴别中的应用探讨

    No full text
    本实验以牛奶脂肪酸含量及碳同位素为指标,研究不同纯奶与天然有机奶的有机生物标记物和碳同位素的差别。结果表明,普通纯奶的这些指标均无明显差异,但天然有机奶与普通奶存在明显的差异。有机奶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高于普通奶,尤其以亚麻酸和亚油酸最为明显,普通奶的亚麻酸含量在0.15%左右,而有机奶的亚麻酸含量在0.36%以上,同时有机奶的亚油酸含量比普通奶高出2%以上;有机奶的13C同位素值负于普通奶,其原意是产奶奶牛的食物来源差异。</p

    西峰、洛川黄土碳酸盐根茎体碳同位素分布特征及古环境意义探讨

    No full text
    以往对于土壤碳酸盐根茎体(CR)的形态和碳同位素分析表明其具有纯的生物成因源的特征,被用于指示不同大陆的高分辨率气候变化。为此,本研究选取了位于黄土高原中部的西峰和洛川黄土-古土壤序列,分别采集65个和22个样品。通过湿筛法(80目)分离后,在显微镜下通过细针挑选出根茎体样品进行碳同位素(&delta;~(13)C_(CR))的分析,并将结果与总有机质碳同位素(&delta;~(13)C_(CR))、总无机碳酸盐碳同位素(&delta;~(13)C_(TIC))、总有机碳含量(TOC%)和磁化率(MS)等多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西峰剖面的土壤碳酸盐根茎体&delta;~(13)C_(CR)值的变化范围为-8.6&permil;~-3.7%,(&delta;~(13)C_(TOC))值的变化范围为-23.68%。~-19.47&permil;,(&delta;~(13)C_(TIC))值的变化范围为-8.65&permil;~-4.95&permil;;洛川剖面的土壤(&delta;~(13)C_(CR))值的变化范围为-8.30&permil;~-3.58&permil;, (&delta;~(13)C_(TOC))值的变化范围为-23.28&permil;~-18.72&permil;, &delta;~(13)C_(TIC)值的变化范围为-8.50&permil;~-3.78&permil;;两个剖面末次冰期以来的&delta;~(13)C_(CR)均没有完全响应MS,TOC和&delta;~(13)C_(TOC)的变化趋势,表现为在S_0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在L_1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而与&delta;~(13)C_(TIC)值在冰期-间冰期尺度上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和幅度。该结果表明西峰、洛川剖面碳酸盐根茎体碳同位素类似于总无机碳酸盐碳同位素,其影响因素可能较为复杂(如碳酸盐的淋溶迁移、植被的影响、原生碳酸盐等复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淋滤深度的不确定性。因此,在独立使用黄土碳酸盐根茎体&delta;~(13)C_(CR)值来重建该地区的古植被(C_4/C_3)变化信息时要慎重。</p

    离子交换色层法测定低浓度铵态氮水样的氮同位素研究

    No full text
    采用氯化铵、氯化钾为原料的离子交换色层法结合扩散法处理低浓度铵态氮水样,测定其铵态氮同位素时,减小全流程空白、避免同位素分馏、获取准确的铵态氮同位素值是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建立一套尽可能密闭的离子交换系统,避免了在大气环境下低浓度铵态氮水样在离子交换色层预处理过程中的污染;采用蠕动泵过柱的方法,调节蠕动泵的转速控制氯化铵溶液的过柱速率为1.2 L/h,洗脱速率为0.2 L/h,缩短了样品处理时间,减少了空气对铵态氮样品的污染,样品中的NH~(4+)可完全被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铵态氮回收率为93.5%~102.8%,且不会引起氮同位素分馏;将优级纯氯化钾试剂置于450℃马弗炉中灼烧24 h,降低了氯化钾试剂引入的铵态氮污染。建立的方法使全流程的铵态氮空白浓度低于检出限0.02 mg/L,解决了在大气环境下采用离子交换色层法处理低浓度铵态氮水样的污染问题,加速了样品前处理的过程,提高了样品处理效率。</p

    六盘山2种森林植被固碳释氧计量研究

    No full text
    通过对宁夏南部六盘山地区48a生天然华山松林和27a生人工华北落叶松林调查,对其固碳释氧量进行测定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8a生华山松林的固碳释氧量均高于27a生华北落叶松林,且差异较大,其中华山松固碳量为136.818t/hm~2,释氧量为99.883t/hm~2,华北落叶松为固碳量为109.513t/hm~2,释氧量为80.328t/hm~2;在不考虑林木地下部分固碳释氧能力的情况下,林木各器官固碳释氧量的顺序为:枯落物&gt;树干&gt;树枝&gt;树叶&gt;灌木&gt;草本,其中以枯落物在森林群落中所占比例最大,为40%左右,这一结果可能与枯落物的多年累积量有关;而以草本和灌木所占的比例最小,在0.4%~1.8%之间。</p

    青海湖意外湖花介( Limnocythere inopinata Bird) 壳体稳定氧同位素组成对盐度的可能响应*

    No full text
    介形类壳体的氧同位素组成已成为恢复湖区古气候/古环境的有效代用指标,而其氧同位素分馏及环境意义目 前还缺乏研究. 为评价青海湖介形类壳体氧同位素分馏及其环境意义,在青海湖进行系统的表层沉积物和水样的采集,测 定表层沉积物中的意外湖花介( Limnocythere inopinata Bird) 和相应水样的氧同位素组成. 结果表明: 意外湖花介壳体的氧 同位素组成主要受控于水体的氧同位素组成,除温度的影响外,还可能受到盐度的影响,随着盐度变化,该种壳体与水体 之间的同位素分馏呈减小趋势,而两者的氧同位素组成均呈偏正趋势. 青海湖意外湖花介壳体的氧同位素组成在一定程 度上可能间接反映水体盐度的变化,值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p

    ASE提取GC-μECD法测定土壤中的20种有机氯农药

    No full text
    采用加速溶剂萃取,弗罗里硅土净化,DB-5毛细管柱分离,用微电子捕获检测器(GC-&mu;ECD)测定了土壤样品中20种有机氯农药。结果表明,20种有机氯农药均能实现分离,在0.2~500 &mu;g/L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范围,相关系数均在0.995以上,精密度RSD在1.5%~2.8%(n=6)。以西安周边一农田土壤为例,指示剂TCMX以及PCB191的加标回收率为75.8%~105.5%和81.0%~120% (n=5),总六六六(&alpha;-六六六,&beta;-六六六,&gamma;-六六六和&delta;-六六六)浓度为(5.0&plusmn;0.2) ng/g,总DDT(p,p&#39;-DDE,p,p&#39;-DDD和p,p&#39;-DDT)浓度为(40.1&plusmn;0.3) ng/g,均达到了土壤国家一级标准。</p

    青藏高原微生物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类化合物古气候指标研究进展

    No full text
    由微生物产生的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类化合物(GDGTs)是有机地球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这些大分子化合物能够敏感地响应环境参数变化,因而在古气候重建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GDGTs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综述了该地区GDGTs气候代用指标的现代过程和古环境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以期为青藏高原地区古环境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启示。</p

    地质样品正构烷烃组分分离纯化的部分问题探究

    No full text
    用实验室自配的标准正构烷烃样品分别经硅胶或氧化铝柱层析后发现,等量溶剂洗脱的情况下硅胶对长链正构烷烃无吸附而氧化铝具有一定吸附性。进一步通过用植物样品测试4种层析柱填充方法,发现不论是只用氧化铝填充还是上部硅胶下部氧化铝和上部氧化铝下部硅胶,都会对长链正构烷烃产生一定的吸附,且这种吸附效果随着碳链的增长而增强。在实验条件下,当碳链加长到C36时,用硅胶加氧化铝填充层析柱的吸附量已达到20%左右,而只用氧化铝填充层析柱的吸附量则高达50%。故建议对研究高碳数正构烷烃的地质样品组分提取时用单一的硅胶柱层析方法。同时,实验显示对于一些杂质多的正构烷烃样品经过尿素络合后比络合前&quot;干净&quot;得多。18个黄土-古土壤和植物样品平均回收率为50%左右,经过尿素络合后的样品正构烷烃各组分相对含量基本不会发生改变,也不会产生明显的同位素分馏效应。因此在进行非正构组分干扰较大的正构烷烃各组分相对含量或同位素分析时,可以选择尿素络合的方法来将其纯化。</p

    黄土高原植被演替对土壤碳库及 δ~(13)C的影响

    No full text
    采集宁夏云雾山草原植被演替阶段的土壤和植物样品,测定土壤容重(BD)、土壤含水量(WC)、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以及土壤和植物优势种稳定碳同位素组成(&delta;~(13)C),并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分析其反映的环境信息。结果表明:在表层0 ~10 cm深度,灌木地 SOC含量为71.7 g?kg~(-1),显著高于草地的54.6 g?kg~(-1);灌木地0 ~20 cm深度 SOC含量占1 m深 SOC含量的58.1%,而草地在0 ~40 cm深度的 SOC含量占1 m深的34.1%;短期植被演替(约10 a)对土壤剖面0 ~20 cm层的 &delta;~(13)C值有显著影响,其中对0 ~10 cm层 &delta;~(13)C影响最大;草地演替为灌木地后 &delta;~(13)C偏负1.4&permil;,30 cm以下土壤 &delta;~(13)C值对短期植被变化不敏感;通过 &delta;~(13)C在 C_3植被的短期演替过程中的响应关系发现,&delta;~(13)C值作为土壤碳库更替和碳循环的研究工具有很好的辨识力;灌木的 &delta;~(13)C值从叶子到根系存在明显差异,逐渐偏正,变化为2.2&permil;,草地为1.9&permil;;通过对0 ~40 cm深度植物根系 &delta;~(13)C值的测定发现,灌木地由表层的-28.15&permil;变为-26.11&permil;,偏正了2. 04&permil;,草地根系 &delta;~(13)C值从表层的-27.08&permil;变为-27.57&permil;,偏负了0.49&permil;。</p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