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research outputs found

    汉江中下游鱼类资源调查以及丹江口水利枢纽对汉江鱼类资源影响的评价

    No full text
    <正> 丹江口水利枢纽是长江流域中规模较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兴建导致了汉江的水文要素、鱼类饵料生物和鱼类资源的一系列变化。因此,研究丹江口水利枢纽建成后所引起的生态学效应,对于探讨三峡水利枢纽对长江鱼类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制定三峡水库渔业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项研究工作于1976~1978年进行,调查范围包括丹江口大坝以下的整个汉江中

    水生所再次发现中华鲟自然繁殖

    No full text
    <正>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第一研究室鱼类生态组的科技人员,1984年在葛洲坝枢纽下游进行中华鲟自然繁殖调查时,取得了证明中华鲟在宜昌江段大规模自然繁殖的资料,这是自1982年以来连续3年观察到的中华鲟在宜昌江段自然繁殖规模最大的一次

    呼吁保护中华鲟幼鱼

    No full text
    <正> 葛洲坝水利枢纽截流后,中华鲟不能过坝到长江上游繁殖,那么其性腺还能否发育并在坝下适当江段自然繁殖?长江河口地区是否还有中华鲟幼鱼?经过今年3~7月在长江中游和河口地区调查,采集到132号幼鱼标本,均属1981年秋季出生、不足一龄的幼鱼。在河口地区肥育的中华鲟幼鱼数量相当多。经向当地渔民访问,

    大型水利枢纽对长江鱼类资源影响的初步评价(二)

    No full text
    <正> 三、长江大型水利枢纽对中华鲟资源的影响和补救措施的研究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洄游性鱼类,平时栖息于我国大陆架的沿海地带。夏秋之间,鱼群由海入江,向上溯游,并在长江上游和金沙江下游越冬和产卵,每年长江沿岸各地捕捞400—500尾,产量在6.0—7.5万公斤之间。葛洲坝枢纽阻隔了中华鲟生殖洄游的通道,使其不能到达长江上游产卵场产卵。

    在葛洲坝枢纽下游首次发现性成熟的白鲟

    No full text
    <正> 1983年4月26日,我们在葛洲坝水利枢纽二江泄水闸下首的附近江段,采集到一尾性腺发育成熟的雌性白鲟,全长315厘米,体长263.5厘米,体重8 7公斤,性腺重11公斤。卵巢呈黑褐色,完全没有脂肪。卵粒发育均匀,形似绿豆,卵径为2.8~3.8毫米,怀卵量为74万粒,发育期为Ⅳ期(见附图)。这是在葛洲坝枢纽下游长江中首次发现的性成熟雌性白鲟

    花(鱼骨)和重唇鱼的天然杂交种

    No full text
    <正> 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又名麻鲤,在东北地区通称花吉勾,这种鱼广泛地分布在我国各种水体中,南起海南岛,北到黑龙江都能在存。重唇鱼(Hemibarbus labeo)盛产于黑龙江流域各河流中,常读为“重重”。这二种鱼都是鲤科鱼类中较大型的种类,因同属一属,因之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方面甚为相似,一些作者对它们已有了详尽的记载,特别是1948年Γ.B.Никольский和М.Н.Лищев的报告,阐明得十分明确扼要。这二种鱼外形上的主要差别,在于花(鱼骨)的身体尾鳍和背

    中华鲟幼鱼现状调查

    No full text
    <正> 葛洲坝枢纽于1981年1月截流后,中华鲟被阻于坝下,不能溯游到上游产卵场。1982年秋季首次发现中华鲟在葛洲坝下自然产卵,至今在坝下的繁衍活动已历时四年。为了进一步了解坝下新形成的中华鲟产卵的效能,客观地评价葛洲坝水利枢纽对中华鲟资源的影响,1982~1985年我们连续四年对长江口崇明地区的中华鲟幼鱼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

    黑龙江流域鳊鱼的种内变异及其生活习性

    No full text
    <正> 鳊鱼是很名贵的经济鱼类,亦称(鱼边)角,东北地区称鳊花。在我国的江河中分布很广,长江及松花江流域中最为丰盛。这种鱼最初的记载是在1844年,学名为Leuciscus bramula,是Cuvier和Valencienes两氏订立的。后来在1846及1855年中,Richardson和Basilewsky两氏又先后记述了这种鱼类;并分别订为Abramis bramula和Abramis pekinensis。到1865年,Bleeker氏才确定这种鱼的属名为Parabramis,借以和只有一行咽喉

    葛洲坝水利枢纽与长江四大家鱼

    No full text
    长江是我国草、青、鲢、鳙四大家鱼的主要天然产地。横贯长江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和规划中的三峡水利枢纽对这四种重要经济鱼类繁殖生态有无影响,资源是否会遭受损失和破坏,一直受到国内各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六十年代起,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承担了这一课题的研究任务,对长江四大家鱼的繁殖特点和产卵场分布,进行了多年的考察研究,积累了大量材料和数据,揭示了由四川至安徽的长江干流上,有家鱼产卵场36处,绵延里程达707公里,分布十分广泛。从而提出:兴建葛洲坝水力枢纽不会影响长江四大家鱼的繁殖和资源,勿需采取任何“救鱼”设施

    长江干流和汉江的鳡鱼繁殖习性及其胚胎发育

    No full text
    本文报道了1961—1966年、1976—1978年和1981年在长江干流和汉江对鳡鱼的繁殖习性、产卵场的分布、产卵场的环境条件、促使产卵的外界因素和产卵规模等方面的调查研究结果。比较系统地研究了鳡鱼鱼卵、鱼苗的胚胎发育,描述了各个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与长江中其他产漂流性卵鱼类(特别是青鱼、草鱼、鲢和鳙)的胚胎相比较,鳡鱼具有许多明显的特点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