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research outputs found

    陕北和宁南山地沙棘果园建造及提高生产力试验研究

    No full text
    1985~1994年在陕西吴旗县和宁夏固原县山地进行了建造沙棘果园及提高生产力的试验研究.沙棘果园的建造要重视种植材料选择、立地条件、栽植期、栽植密度选择以及雌雄株比例配置等。果园抚育管理要作好松土、除草,恢复整地工程、汇集地表径流,施肥、修枝、科学采果及沙棘园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等

    The Approach and Technology for Bettering Soil Fertility in South Ningxia

    No full text
    根据宁南山区的实际情况,在注重生物培肥的同时,应适量增加化肥投入,走有机与无机相结合的培肥土壤的途径。适合当地生物培肥土壤的措施有:合理轮作,增施有机肥,夏季绿肥压青和秸秆还田等,其中以合理轮作更具有现实性和普遍意义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飞机播种沙打旺试验

    No full text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飞机播种沙打旺试验,是中国科学院西北水保所、延安地区林业局与陕西省林业勘察设计院、陕西省民航局、吴旗县林业局等单位协作,于1975-1979年在吴旗县进行的。经过五年人工地面撒播和四年的试验,从21种树草种中,选择出适于该地区飞播的好草种沙打旺,并确定了适宜的飞播期、播种量、播带设计宽度,评价了飞播效果。1979年10月,经陕西省科委、陕西省林业局召开的鉴定会正式鉴定,认为飞播沙打旺是成功的,可用于生产。该项成果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和群众的欢迎,认为它为治理黄土高原开辟了新途径。1979年以后,农牧渔业部草原处在此基础上,在全国推广飞播沙打旺250万余亩。已在草原改良建设中初见成效。吴旗飞播沙打旺四年中三年获得良好效果(连同1975年人工撒播试验,则五年中四年获得良好效果),每亩播种0.3-0.4斤,平均成苗5,700—13,900株,成苗面积占飞播有效面积的46-54%(尚有漏播面积)。在荒山、荒沟均可生长,沙打旺飞播后,第二年即可形成郁闭高草地,有效的保持水土,提供优良饲草、绿肥和薪柴。在黄土高原大面积飞播沙打旺,可加速植被恢复,建立新的生态平衡,促进农林牧业发展

    宁南山区农林牧合理结构与经济开发

    No full text
    本项目以强化科技、智力投入,提高人的素质,转变传统观念为重点,逐步形成以科技示范村、示范户和农民技术员为主的科技扶贫网,为科技扶贫工作奠定了很好的思想和组织基础。在实施和推广“农田改制”、“作物合理布局”等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并提出“增牛、稳羊、发展猪禽”的畜禽结构调整方向,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有机肥增加30%,平均亩施用达到1000公斤,促进了农牧结合。在积级引进“微肥、抗旱剂、保水剂”等实用技术优良品种的同时,经组装配套,建立以“粮一豆一经-饲”轮作为中心的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做到耕作、轮作和施肥等主要技术措施制度化、规范化和模式化,简便易行,使示范区粮、油单产稳步上升。总面积为5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22万亩的示范区,人均占有粮、油料和人均收入三年平均分别比1987年增长83.1~149.7%、49.7~84%和49~176.5%,农民群众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示范区已基本建立起农牧结合、用养结合、稳定增产的农田生态体系,开始步入“草—畜—肥—粮”良性循环。轮作中的平衡,根据作物的需肥生理特性、土壤的供肥能力以及天然降水生产潜力所要求的需肥量,提出氮、磷相配合,有机、无机相配合的平衡施肥模式,提高了系统内的调控内和稳定性,周期性的平均单产达到127.6公斤,比不施化肥的连化肥的连茬麦亩产58公斤增产1倍以上,比施化肥的连茬麦增产25.1%土壤养分趋于供求平衡

    宁南山区农林牧合理结构与经济开发

    No full text
    本项目以强化科技、智力投入,提高人的素质,转变传统观念为重点,逐步形成以科技示范村、示范户和农民技术员为主的科技扶贫网,为科技扶贫工作奠定了很好的思想和组织基础。在实施和推广“农田改制”、“作物合理布局”等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并提出“增牛、稳羊、发展猪禽”的畜禽结构调整方向,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有机肥增加30%,平均亩施用达到1000公斤,促进了农牧结合。在积级引进“微肥、抗旱剂、保水剂”等实用技术优良品种的同时,经组装配套,建立以“粮一豆一经-饲”轮作为中心的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做到耕作、轮作和施肥等主要技术措施制度化、规范化和模式化,简便易行,使示范区粮、油单产稳步上升。总面积为5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22万亩的示范区,人均占有粮、油料和人均收入三年平均分别比1987年增长83.1~149.7%、49.7~84%和49~176.5%,农民群众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示范区已基本建立起农牧结合、用养结合、稳定增产的农田生态体系,开始步入“草—畜—肥—粮”良性循环。轮作中的平衡,根据作物的需肥生理特性、土壤的供肥能力以及天然降水生产潜力所要求的需肥量,提出氮、磷相配合,有机、无机相配合的平衡施肥模式,提高了系统内的调控内和稳定性,周期性的平均单产达到127.6公斤,比不施化肥的连化肥的连茬麦亩产58公斤增产1倍以上,比施化肥的连茬麦增产25.1%土壤养分趋于供求平衡

    延安地区飞机播种造林种草试验

    No full text
    延安地区位于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了改变黄土高原面貌,迅速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根治黄河,促进本地农、林、牧、副业的发展,从1975年至1979年,在延安地区进行了飞机播种造林种草试验研究。在1975年人工地面撒播试验的基础上,从34个树、草种选出飞播供试树草种有乔、灌、草14种,其中以油松、沙打旺、柠条表现最好。主要试验内容有:适宜飞播树、草种的选择,飞播树、草种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播种期、播种量,不同立地条件飞播效果,种子处理以及飞播有关技术。试验证明,在延安地区采用适宜的树、草种进行飞播造林种草,是提高植被率、防止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此项试验为快速绿化黄土高原建立人工植被提供了科学依据。延安地区飞机播种造林种草试验,1976~1979年共飞播面积79,000亩,其中油松34,602亩,沙打旺12,055亩,柠条28,700亩。目前沙打旺保存面积率达16.7%~68.0%,成苗率7.0~25.0%,每亩成苗2,500~13,900株,现已形成大面积生长旺盛的高草地,第2至4年平均每亩产草量1,800~3,800斤,比同期封禁的草地产草量提高5-10倍,乃至40倍,油松飞播当年成苗率7.6~11.9%,越冬保存率60.2%,3—4年生油松有苗面积占有效面积的48.4%,占播种面积的42.9%。每亩有苗182~247株,生长健壮,其有苗面积高于全国飞播造林平均面积保存率(38%)。柠条飞播效果以1979年播区最好,当年出苗率5.1%,有苗面积占飞播有效面积的69.6%,每亩平均有苗554株,四年生柠条平均每亩保存3.68株,成苗面积率58.2%;三年生有苗面积率25.0~48.8%,平均每亩有苗127~213株。这一成果已分别在吉林、内蒙、宁夏等地推广应用

    延安地区飞机播种造林种草试验

    No full text
    延安地区位于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了改变黄土高原面貌,迅速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根治黄河,促进本地农、林、牧、副业的发展,从1975年至1979年,在延安地区进行了飞机播种造林种草试验研究。在1975年人工地面撒播试验的基础上,从34个树、草种选出飞播供试树草种有乔、灌、草14种,其中以油松、沙打旺、柠条表现最好。主要试验内容有:适宜飞播树、草种的选择,飞播树、草种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播种期、播种量,不同立地条件飞播效果,种子处理以及飞播有关技术。试验证明,在延安地区采用适宜的树、草种进行飞播造林种草,是提高植被率、防止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此项试验为快速绿化黄土高原建立人工植被提供了科学依据。延安地区飞机播种造林种草试验,1976~1979年共飞播面积79,000亩,其中油松34,602亩,沙打旺12,055亩,柠条28,700亩。目前沙打旺保存面积率达16.7%~68.0%,成苗率7.0~25.0%,每亩成苗2,500~13,900株,现已形成大面积生长旺盛的高草地,第2至4年平均每亩产草量1,800~3,800斤,比同期封禁的草地产草量提高5-10倍,乃至40倍,油松飞播当年成苗率7.6~11.9%,越冬保存率60.2%,3—4年生油松有苗面积占有效面积的48.4%,占播种面积的42.9%。每亩有苗182~247株,生长健壮,其有苗面积高于全国飞播造林平均面积保存率(38%)。柠条飞播效果以1979年播区最好,当年出苗率5.1%,有苗面积占飞播有效面积的69.6%,每亩平均有苗554株,四年生柠条平均每亩保存3.68株,成苗面积率58.2%;三年生有苗面积率25.0~48.8%,平均每亩有苗127~213株。这一成果已分别在吉林、内蒙、宁夏等地推广应用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