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 research outputs found

    干旱区人工防护林带不同林分凋落叶分解及养分释放/Leaf litter de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release of different stand types in a shelter belt in Xin-jiang arid area[J]

    No full text
    2007年10月下旬至2008年11月,采用原位模拟分解网袋法,对新疆克拉玛依市区北郊人工防护林新疆杨、紫穗槐及二者混合凋落叶进行为期365 d的分解及养分释放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树种不同,凋落叶质量损失率的动态变化不同;凋落叶组成对质量损失率有显著影响,与单优林凋落叶相比,紫穗槐与新疆杨凋落叶混合后更易于分解.经修正Olson负指数衰减模型分析,新疆杨凋落叶分解系数最低(k=0.167),混合凋落叶分解系数最高(k=0.275),估测3种凋落叶半分解和95%分解所需时间为2.41~4.19 a和10.79~17.98 a.不同的分解时期3种凋落叶中N、P和K的残留率不同,分解1年后,K为净释放,N和P为固持或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而富集.分解过程中,除紫穗槐凋落叶在分解中期有机碳分解率下降外,其他处理凋落叶有机碳分解率均不断上升,1年后分解率在35.5%~44.2%之间.C/N值基本呈下降趋势,分解前期和中期下降幅度较小,后期下降较快

    新疆北疆地区季节性冻土结冻过程与日积温的关系/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s Seasonal Freezing Process and Daily Accumulative Hourly Temperature in Northern Xinjiang Region[J]

    No full text
    传统的度日因子模型很难分辨在结冻期土壤每日结冻和解冻的过程,而日小时积温可以区分正积温和负积温对土壤冻结过程的影响.利用北疆地区1951-2010年气象站数据和决策树算法,分析计算日小时积温及表层5cm和10cm土壤冻结状态数据及日小时积温对季节性冻土冻结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北疆范围年小时正积温以每年平均160℃增长,而年小时负积温以每年平均153℃减少.季节性冻土发生冻结现象所需的临界值分布与北疆地区气候和土壤分布基本一致,但仍存在空间差异性.北疆地区5cm土壤结冻所需的日小时负积温为-50℃以下,而5cm到10cm土壤结冻所需日小时负积温的平均值差值为-15℃左右.与日最低气温和日平均气温作为土壤结冻判据相比,日小时积温临界值作为判据可获得较高的精确度.在昌吉地区和阿勒泰地区冻土的平均深度随着日小时负积温临界值的增加而减少

    全球变化背景下新疆地区气候跃变的可能影响因素分析/Analyses of Possibl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Climatic Jump in Xinjiang Region under Background of Global Change[J]

    No full text
    基于新疆过去50a气温和降水时间序列长期趋势的研究结果,结合对1986年及附近时段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的一系列事件(厄尔尼诺、火山爆发、核电站爆炸事故、温室气体增加等)的分析,探讨了1986年新疆气温和降水出现跳跃式变化的原因.具体表现为: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常常出现暖冬、早春,在该现象消退过程,往往降水有所增多;新疆北部地区受厄尔尼诺的影响较南疆明显;火山爆发与气候变化亦存在某种联系,1980-1986年间发生了多起强火山爆发,而这期间的气温降低,1987-1990年为火山的相对平静期,与之相应,新疆地区气温明显升高;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影响到世界范围,爆炸释放大量热量、水汽、尘埃以及放射性物质,改变下垫面景观和气溶胶含量从而影响气候;工业迅速发展加剧了温室气体的增加幅度,温室气体的激增造成气温的明显升高

    开都河流域积雪特征变化及其与径流的关系/Snow Cover Change and Impact on Streamflow in the Kaidu River Basin[J]

    No full text
    本文利用MOD10A2遥感影像提取开都河流域2000年-2010年积雪覆盖数据,结合水文气象站点数据分析了开都河流域积雪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因子-积雪面积-径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开都河流域积雪面积在时间上的分布特征体现在年内和年际的变化。年内积雪变化较大,冬季积雪面积达到最大,夏季面积最小。近11a来积雪面积年际变化呈微弱的下降趋势,其中夏季和冬季下降趋势较明显,春季和秋季的变化趋势不明显。通过研究区积雪面积与气候资料的相关性表明,冬春季气温与流域积雪面积相关性最大,夏季最小;而降水在冬季和积雪面积的相关性最大。对径流和基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表明积雪面积对春季径流和基流影响最大,在夏季的影响最小。气温与径流和基流的相关性在春秋季最大,降水量在夏季与径流和基流最相关。由此可见,气温在影响流域积雪面积变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气温和积雪面积在春秋季对径流和基流的影响最大,夏季降水对径流和基流的影响最大

    塔里木河干流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Analysis on Land Use Changes and Ecosystem Services Value in the Area along the Tarim River[J]

    No full text
    根据2005-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生态环境脆弱和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的塔里木河干流地区土地利用数量和结构变化特点,修正了谢高地等提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结合敏感度分析,探讨了生态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和其他为主,覆盖率约为65%;2010年天然植被比2005年减少4.37×104 hm2,占总面积的1.04%;耕地面积增加最多,增加幅度为21.70%;高覆盖度草地土地利用类型减少最多,为5.95%;农田面积的不断扩大以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少为代价.(2)研究区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以土壤形成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废物处理等功能为主;森林和水体的生态服务价值贡献率占整个系统的80%以上,其次是草地;塔里木河干流2005-2010年土地利用的变化导致生态服务功能的结构发生变化.(3)研究区2005年和2010年总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137.76×108元和137.98×108元,波动较小;研究区由上游至下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存着的明显的由高到低的梯度分布规律,生态环境逐渐退化;生态服务价值相对于生态价值系数缺乏弹性的,说明本研究结果可信,可为区域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借鉴

    热处理对沙漠边缘土壤腐殖酸荧光性质及其与Cu(Ⅱ)络合作用的影响/Effect of Heat Treatment on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of Humic Acids of Soil beside Desert and Their Cu( Ⅱ ) Complexing Behavior[J]

    No full text
    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了80℃处理下沙漠边缘土壤腐殖酸荧光性质及其与Cu(Ⅱ)络合行为的变化。热处理导致类富里酸的发射波长发生蓝移,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的荧光强度降低,它们与Cu(Ⅱ)络合的条件稳定常数(lgKa)降低,结合常数(lgKe)增加,腐殖酸中参与Cu(Ⅱ)络合的荧光基团和位点数增多。研究表明,干旱区高温环境会导致腐殖酸结构及组成发生变化,从而影响Cu(Ⅱ)在土壤中的迁移

    荒漠河岸柽柳(Tamarix chinensis)灌丛的能量平衡特征/Characteristics of Energy Balance of Riparian Tamarix Shrubs in Desert[J]

    No full text
    用涡度相关法对新疆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柽柳(Tamarix chinensis)灌丛进行了1个生长季的实验观测,利用同步气象资料探讨了干旱胁迫环境下柽柳灌丛的近地面微气象和能量平衡特征,并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及能量平衡比率法对比分析了不同天气条件下柽柳的日能量平衡变化和分配的差异.结果表明:观测期内柽柳灌丛的能量平衡闭合率为72.3%,地表能量通量和能量分配特征呈明显的单峰型二次曲线,地表净辐射通量和潜热通量是柽柳灌丛生长季的主要能量收入项和支出项;生长季内柽柳灌丛的能量平衡残差出现系统性、正负交替的日循环规律;在不同天气条件下,能量的分配转化和平衡程度均有明显差异,晴天的能量闭合状况好于阴天、降雨及扬沙天气,白天好于夜间;能量平衡比率在日出前与日落后的变化显著,且出现瞬时能量过闭合现象.受光合作用的影响,能量平衡闭合程度及碳通量的变化与不同天气下的温度及水分密切相关

    塔里木河流域干旱区棉田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研究/A Study of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Soil Respiration in Cotton Field in Arid Regions of the Tarim River Basin[J]

    No full text
    利用阿克苏绿洲农田试验站连续测定的棉田土壤呼吸值及同步测定的土壤温度与湿度数据,构建通用的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模型.结合构建的模型,对5个常用的土壤呼吸温度模型所模拟的研究区的土壤呼吸变化的温度敏感性进行评析.结果表明:Arrhenius模型能较好的预测研究区的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变化;研究区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随温度的升高呈下降的趋势.两类试验样地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这可能与两类试验样地土壤呼吸组分的差异有关,这是以后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基于生态经济功能区划的玛纳斯河流域生态服务价值评价/Assessing the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in the Manas River Basin Based on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Division[J]

    No full text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对玛纳斯河流域及不同生态经济功能区1958-2006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借助Costanza评估模型探讨了研究区及不同生态经济功能区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1958-2006年期间,流域生态服务价值从22 130.86×106元下降到16 050.45×106元,净损失6 080.41×106元.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系数接近于区域真实值,结果可信.流域不同生态经济功能区的生态服务价值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基于不同生态经济功能区的生态经济特点和生态问题,提出相应的生态恢复策略以提高流域总的生态服务价值,对实现该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施肥对绿洲农田土壤剖面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Long-term effect of fertilization application on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its fractions in soil profiles of an oasis farmland[J]

    No full text
    以中国科学院阜康荒漠生态站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对不同施肥模式下绿洲农田土壤有机碳(SoC)、颗粒有机碳(POC)、轻组有机碳(LFOC)及团聚体结合碳的剖面(0~3 m)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荒漠土壤相比,20 a长期施肥模式下SOC含量在表层(0~0.2 m)土壤中增加了14%~56%,但在下层(0.2~0.6 m)减少了15%~33%.在深层(0.6~3 m),单施化肥(NPK与N2P2K)与化肥配施秸秆处理(NPKR与N2P2R2)具有不同的变化:SOC含量在前者中降低了5%~9%,在后者中增加了4%~9%,POC与LFOC具有相似变化趋势.所有处理均增加了整个剖面的大团聚体(>0.25 mm)结合碳.然而,44%~87%的SOC分布于粉砂与粘粒组分(<0.053 mm)中,在深层土壤中该比例最大(超过80%),揭示了该组分中SOC含量的维持对于碳固定的重要性.单施化肥处理降低了粉砂与粘粒组分中SOC含量,可能是其深层土壤碳损耗的一个机制.化肥配施秸秆处理在促进SOC含量的增加、大团聚体形成方面具有最好效果,尤其在深层土壤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