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research outputs found

    热处理对沙漠边缘土壤腐殖酸荧光性质及其与Cu(Ⅱ)络合作用的影响/Effect of Heat Treatment on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of Humic Acids of Soil beside Desert and Their Cu( Ⅱ ) Complexing Behavior[J]

    No full text
    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了80℃处理下沙漠边缘土壤腐殖酸荧光性质及其与Cu(Ⅱ)络合行为的变化。热处理导致类富里酸的发射波长发生蓝移,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的荧光强度降低,它们与Cu(Ⅱ)络合的条件稳定常数(lgKa)降低,结合常数(lgKe)增加,腐殖酸中参与Cu(Ⅱ)络合的荧光基团和位点数增多。研究表明,干旱区高温环境会导致腐殖酸结构及组成发生变化,从而影响Cu(Ⅱ)在土壤中的迁移

    绿洲防护林不同滴灌水量下土壤水盐运移初探/The Effects of Drip Irrigation with Different Quota on the Soil Water & Salt Conditions in Oasis Shelter Forest[J]

    No full text
    为了探明滴灌滴头流量一致条件下,不同灌水量处理对绿洲防护林地土壤水盐随时间分布的影响,采用30L·株-1·次-1(处理I)、40 L·株-1·次-1(处理Ⅱ)、50 L·株-1·次-1(处理Ⅲ)不同处理对比试验,在塔里木河下游喀拉米吉镇绿洲人工栽培的防护林地进行了野外滴灌监测.结果表明:①处理Ⅰ、Ⅱ、Ⅲ的剖面平均含水量分别达6.68%、8.99%、9.92%,土壤湿润锋运移的水平距离分别为58、62、74 cm,垂直深度分别为40、50、67 cm,表明灌水量决定土壤含水量的高低,灌水量增加有利于水分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渗透.②处理Ⅰ、Ⅱ、Ⅲ的盐分锋值水平方向位置为40、52、63 cm,垂直方向为41、45、55 cm,脱盐率分别为62.2%、67.0%、76.5%,灌水量的增加有利于土壤的脱盐.③随着时间的推移,处理Ⅰ、Ⅱ、Ⅲ土壤0~60 cm主要根系分布层分别在第5天、第11天、第15天土壤贮水亏缺度达到23.91%~59.25%,33.38%~51.75%,39.69%~56.53%,表层积盐同时达到最大.本研究认为防护林地滴灌水量40~50 L·株-1·次-1、滴灌周期以11~15 d比较适宜,可为极端干旱区防护林的合理灌溉和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抗生素在土壤、粘土矿物中的吸附研究进展[J]

    No full text
    抗生素长期大量的用于人、动物、植物的疾病治疗或者水产养殖,它们在动物体内代谢率低,通过粪便或者尿液直接以原型或次级代谢产物的形式直接进入环境中,并可在环境中富集,产生各种抗生素的细菌或者诱发基因,直接或者间接的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各种隐患。抗生素在环境中最重要的行为是吸附,吸附不仅影响其在环境中的滞留时间、分布、迁移、转化,还影响其在环境中的生物活性。土壤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包括矿物质、微生物、腐殖质等等。由于土壤环境的复杂性,很多吸附机制并不清楚,本文初步探讨了几类常用的抗生素在土壤沉积物表面的吸附行为和吸附机制,并对在微生物介入的条件下抗生素在沉积物和土壤表面的吸附行为做了评述

    荒漠河岸柽柳(Tamarix chinensis)灌丛的能量平衡特征/Characteristics of Energy Balance of Riparian Tamarix Shrubs in Desert[J]

    No full text
    用涡度相关法对新疆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柽柳(Tamarix chinensis)灌丛进行了1个生长季的实验观测,利用同步气象资料探讨了干旱胁迫环境下柽柳灌丛的近地面微气象和能量平衡特征,并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及能量平衡比率法对比分析了不同天气条件下柽柳的日能量平衡变化和分配的差异.结果表明:观测期内柽柳灌丛的能量平衡闭合率为72.3%,地表能量通量和能量分配特征呈明显的单峰型二次曲线,地表净辐射通量和潜热通量是柽柳灌丛生长季的主要能量收入项和支出项;生长季内柽柳灌丛的能量平衡残差出现系统性、正负交替的日循环规律;在不同天气条件下,能量的分配转化和平衡程度均有明显差异,晴天的能量闭合状况好于阴天、降雨及扬沙天气,白天好于夜间;能量平衡比率在日出前与日落后的变化显著,且出现瞬时能量过闭合现象.受光合作用的影响,能量平衡闭合程度及碳通量的变化与不同天气下的温度及水分密切相关

    刚毛柽柳体内Na+积累对盐分与水分胁迫的响应研究/Effects of Salt and Drought Stress on Na+ Accumulation in Tamarix hispida[J]

    No full text
    [目的]研究刚毛柽柳体内Na<'+>积累对盐分与水分胁迫的响应.[方法]以盐生植物刚毛柽柳为材料,对其进行了不同水平的盐分和水分胁迫处理,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仪(ICP-AES)测定了样品内的Na<'+>含量.[结果]刚毛柽柳植株中Na<'+>的积累顺序为叶>根>茎,叶是Na<'+>累积的主要部位,茎只是一个Na<'+>传输通道,不存在累积过程;盐胁迫下刚毛柽柳体内Na<'+>含量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水分胁迫下刚毛柽柳体内Na<'+>含量随灌溉量的减少而增加,降低了根系的渗透势,并使根系在外界高NaCl浓度下保持水分,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根和茎中的Na<'+>含量逐渐升高,但叶中则是先升高后降低.[结论]为塔里木河下游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了参考

    干旱区绿洲-荒漠化演变中的水足迹表征研究——以新疆天山北坡为例/Water Footprint Characteristics in Evolution of Oasis and Desertification in an Arid Area——A Case Study of the Northern Slope of Tianshan Mountains,Xinjiang Wei Autonoumos[J]

    No full text
    以新疆天山北坡为研究区,首先利用改进后的方法计算了研究区的水足迹,然后在水足迹时空变化和荒漠化格局演变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天山北坡荒漠化与水足迹之间的关系,并从水足迹的角度对天山北坡绿洲荒漠化的过程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60—2007年,天山北坡水足迹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同时,水足迹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天山北坡各市县当地生产水足迹的空间差异明显。(3)研究区荒漠面积与水足迹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4)调整地区生产结构(特别是农业)和改善区域居民的消费模式都有利于减轻干旱区水资源压力,对干旱区荒漠化的预警和防治具有重要的战略启示

    塔里木河下游典型绿洲滴灌防护林地土壤水盐时空动态/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Soil Water and Salinity in Drip Irrigation Shelterbelt in a Typical Oasi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Tarim River[J]

    No full text
    通过野外定位观测,对塔里木河下游典型绿洲防护林地灌溉周期内、不同滴灌年限以及不同质地类型土壤水盐动态进行监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绿洲幼龄防护林地土壤水盐变化属于灌溉周期型;灌后土壤湿润体呈"半椭球型"分布,积盐区位于湿润峰附近;当前防护林(沙壤土)滴灌周期为10d较为合适。②实施滴灌1a、2a和5a林地(沙壤土)土壤水分亏缺量逐年增大;0~20cm土层随滴灌年限的增大先脱盐后积盐,20~120cm土层均表现为脱盐。③滴灌5a后,粉黏土林地表层板结层的形成显著抑制40~60cm土壤水分蒸发,盐分呈"表聚型"分布;细沙土林地土壤持水性差,各土层盐分呈"均匀型"分布;沙壤土林地持水性较细沙土林地略高,盐分呈"波动型"分布

    塔里木河下游典型绿洲边缘物种多样性特征和种群分布格局/Species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n Edge of Typical Oasis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Tarim River[J]

    No full text
    2008年夏季采用样带样方法对塔里木河下游典型绿洲边缘7个断面进行植被调查,采用α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和β多样性指数(Whittacker指数和Cody指数)分析环境梯度下种群多样性变化规律,利用种群分布格局指标(扩散系数、负二项参数、平均拥挤度、丛生指标和聚块性指标)定量分析绿洲边缘10个植物种群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下游典型绿洲边缘物种多样性特征受到土壤水分、盐分等因素限制,物种丰富度整体处于较低水平;α多样性指数表现为绿洲>过渡带>流动沙丘;从绿洲、过渡带到流动沙丘β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种群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绿洲边缘10个植物种群均呈聚集分布,集群分布状态反映了干旱区植物种群对生存环境的适应特征

    利用遥感数据优化物候模型时样本选择的新方法/A new method of sample selections for optimizing phenology model based remote sensing data[J]

    No full text
    植被物候模型是生态系统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度对准确地模拟陆面和大气之间的能量和物质交换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遥感获取空间物候信息并与气候数据进行耦合分析是在中亚干旱区等地面物候观测数据缺乏的地区构建物候模型的重要方法。为减小混合植被像元和气候数据资料的内在误差及二者在空间尺度的不匹配对物候模型构建产生的影响,该研究提出一种在气象站点周围选取满足规定规则集的“代表植被类型像元”作为样本点的选择方法,以代表植被类型像元的遥感物候数据和气象站点数据为基础,结合经典物候模型和改进物候模型,在粒子群优化算法支持下,分别以独立的拟合与评价样本数据,完成了荒漠草原植被与落叶阔叶林的模型拟合与评价。研究发现中亚干旱区荒漠草原植被的最优模型为温度-降水修正模型,落叶阔叶林的最优模型为替代模型。通过此方法模型总体精度在8–10 d左右。结果表明此方法在气候数据和植物物候空间匹配方面有改进,有助于提高物候模型精度

    锂浓度对罗布麻生长及锂累积量的影响/Effects of Lithium Concentration Treatments on Growth of Apocynum Seedling and Its Lithium Accumulation[J]

    No full text
    锂元素是对人体有益的元素,并与罗布麻有相似药效,罗布麻中锂含量的高低决定其药效强弱.以大叶白麻和红麻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锂浓度对罗布麻幼苗生长及锂累积的影响,并探讨其富锂极限.结果表明:锂并不是罗布麻生长的必需元素,随供应浓度增加其抑制作用愈加明显.叶片锂含量高于根和茎,且红麻叶片较大叶白麻更为耐锂.各处理相比,在锂浓度1OOmg· kg-1时,叶部锂累积量达到峰值,但生长量有限;在锂浓度为25 mg·kg-的条件下,虽然叶片锂累积量较100 mg·kg-1时低,但仍高于对照,且生长量所受限制很小.综合考虑不同锂浓度对罗布麻产量及药用价值的影响,认为在种植罗布麻时,锂浓度以低于25 mg·kg-1为宜
    corecore